今日頭條文化頻道近日推出#書中人物知多少#第二季征文活動,讓大家聊聊著名古典文學中難以忘懷的人物。
上中學的七十年代初,還沒有電視、手機。讀小說和偶爾看場重複的電影,就是業餘時間的最大快樂。
這期間,東尋西借,偷偷摸摸把四大古典名著粗略看了一通。三國、水浒、西遊記、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自然是記住了不少。
隻是沒有好好看完《聊齋志異》和“三言二拍”等古典短篇小說集,覺得短篇小說不太過瘾,留下一些未先睹為快的遺憾。
盡管如此,要說起《聊齋志異》中的“崂山道士”一篇,卻一直讓我念念不忘。
“崂山道士”的故事情節并不複雜,是說古時候有一個王姓官宦子弟仰慕道術,異想天開要拜師學些法術。他在崂山遇見了一個道士,便請求道士收他為徒。道士說,恐怕你嬌氣懶惰慣了,不能吃苦。王生則表示能吃苦。道士隻好同意他留在道觀中。
自此,王生随衆道徒一起去參加砍柴等勞動,手腳都磨出了老繭,僅一個多月就忍受不住苦累,暗生退意。這時,道士以法術暗示他,他依然不知領悟。最終央求道士傳授他一招穿牆術,結果回家賣弄時,卻不靈驗了···。
這篇小說雖篇幅短小,但亮點卻不少。尤其是道士在會客時表演的月亮法術,足夠美輪美奂。故事寓意,是告訴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能沉得下心,吃得了苦,才能有所成就。
1981年,“崂山道士”被改編成木偶劇動畫片,成了大人孩子喜愛的影視藝術佳作。
也正是這部“崂山道士”動畫片,在我家引發一段小插曲,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記憶猶新。
記得是1984年春天,我兒子當時還不到4歲。
家裡新買了一台上海牌18寸彩色電視機,每天傍晚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動畫片,成了兒子必看的節目。
一天,電視中播放木偶動畫片“崂山道士”,兒子看得格外認真。
特别是片子結尾的王生學道回家表演“穿牆而過”失敗那一幕,王生的頭被牆壁上磕起一個大包,加上動畫片誇張的畫面和配音,把兒子吓得掉了眼淚。
晚飯後,我給兒子講述了“崂山道士”這篇小說。
不滿4歲的兒子聽的很專注。他天真地問我:“爸爸,為什麼王生在道士那裡可以穿牆而過,回到家裡就穿不過去了?”
(動畫片劇照)
我想了想,告訴他,書中說“歸宜潔持,否則不驗。”意思是“回去後要潔持自愛,否則法術就不靈驗了。接着哄他說:“就是聽話、不撒謊,幹幹淨淨講衛生···”
我說過就忘了,小孩子倒時記在了心裡。
過了些天,電視裡又重播這部動畫片,兒子眼都不眨也重新看了一遍。
看完動畫片,兒子對他媽媽說:“媽媽來證明一下,我這幾天是不是很講衛生又聽話?”
他媽媽說,“是呀,我兒子這幾天很乖,特别講衛生,非常聽話”。
這時,兒子站在床上,面對牆壁退後幾步,嘴裡說“爸爸,看我的----穿牆而過!”
我還在愣神,隻見兒子踉跄幾步沖向牆壁。“咚!”的一聲,磕坐在床上。
這一幕,把我和妻子着實下了一大跳。
急忙上前抱起兒子,隻見他額頭已經磕紫了一大塊。
孩子一邊哭着一邊說:“爸爸講的,隻要聽話、講衛生,就能穿牆而過···”
好在磕的不重,抱去街道衛生所處置了一下,并無大礙。
過後,我給兒子講,“崂山道士”是《聊齋》書中編寫的鬼怪故事,穿牆而過并不是真能做到的。這個故事是教育人們學習要不怕吃苦,持之以恒,不能剛學一點本領就去顯擺。還警告他再也不許模仿動畫片去做傻事了。
這個生活小插曲,兒子也一直沒有忘記。稍大懂事後,要求我和他媽媽不許對别人講他這段“英雄壯舉”。
不知是不是受到“崂山道士”故事的啟發,兒子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學習一直十分努力,為參加工作勝任本職打下了很紮實的基礎。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除了“崂山道士”,還有“畫皮”、“甯采臣”、“黑山老妖”、“葉生”、“紅玉”等名篇,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遙想三百多年前,蒲松齡老先生每天早晨起來,就虔誠地在大道邊鋪席于地,擺設茶水,坐待過往行人。以一壺茶、一杯水的代價搜集奇聞異事。曆時四十餘年,終于創作出不朽名著《聊齋志異》,真是不易。
如今,“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則不能不感謝蒲松齡老先生為人類文明所作出的貢獻。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曆史趣聞,回憶曆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