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演員李達小号

演員李達小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7:01:26

記者 郭建光 通訊員 王志遠

李達有“傻根兒”王寶強一樣的外貌,也有和王寶強一樣“北漂”當群演的人生經曆。

演員李達小号(李達的追夢人生)1

李達。

他曾說:“人都是有夢想的,現實與夢想隻差一個奮鬥的過程,不奮鬥你咋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萬一成了呢?”

艱辛“北漂”路

1992年,李達出生于河南省新蔡縣棠村鎮李木寨村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

受影視劇的熏陶,李達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後當一名又酷又風光的影視演員。有一次上課時老師問他:“李達,你長大後想幹什麼?”李達不加思索地回答:“當演員!”全班的同學認為他“癞蛤蟆想吃天鵝肉”,哈哈大笑起來。

2007年,李達中專畢業後随打工隊伍南下,做保安、進工廠、賣房子、學理發。雖然奔波辛苦,但植根于他心中當演員的夢想從未磨滅。

2013年的一天,正在給客人理發的李達突然聽對方說:“你長得太像一個人了。”“誰?”“王寶強。”

同為“草根”出身,王寶強的勵志故事他耳朵聽出了繭子。他想:“王寶強能,我為什麼不能?人生不闖蕩一番,怎麼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大?”于是,第二天一覺醒來,李達毅然從那家理發店辭了職,隻身一人來到他心中的聖地——首都北京。

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李達按圖索骥,來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因為他聽說,電影廠門口是群衆演員接戲接通告的地方,每天早上有“群頭”或者劇組來此拉人去拍戲。

在北京各個劇組跑龍套,約定俗成的行規是一人一天100元工資。這100元掙得非常不容易——天不亮的時候就得到片場,等待被挑選。如果有幸成了群演,中午可以領份盒飯。但是你并不知道你的這個角色需要拍多久,有時候需要從早上演到深夜,也隻能拿100元工資。雖然辛苦,但還是有很多人競争一個角色。

偏僻鄉村的農村娃一沒背景、二沒經曆,要想成為一名影視演員談何容易,更不要說成為“第二個王寶強”了。剛到北京闖蕩,為了省錢,李達住在地下室的第三層,室内黑暗不說,空間小得隻能放下一張床、一個桌子。

跑龍套常遭人白眼、被人看不起。但即使這樣,跑龍套了幾個月,活兒也沒接到幾個。直到有一天,幸運的李達被女明星吳君茹看上,得到一個機會,在一部影片中出演角色。這部片子是由張藝飛執導的喜劇電影《先下手為強》,李達在劇中出演“男二号”馬六。首次真正意義上的“觸電”改變了李達的命運,他由此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梅花香自苦寒來

命運永遠青睐努力的人。和大明星吳君茹的首次合作,李達還沒從興奮中緩過神來就結束了。這次出演“男二号”,讓李達認識到,作為一名影視演員,僅有天賦不行,還必須有表演功夫。

在“北漂”等待群演的日子裡,有一天,李達接到通知,說大導演陳可辛要見他,他高興得一夜沒睡。

見陳可辛導演時,與李達一同被約見的有50人。在面試中,李達接地氣的表演及俊朗的形象被陳可辛導演一眼看中。對方覺得他是個可塑之才,決定資助他1萬元讓他到深圳參加影視演員培訓。

通過幾個月系統的培訓,李達的表演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他領悟到,作為一名合格的影視演員,隻有投入才能入戲,面對鏡頭才能更好地釋放天性。要做到這一點,勤奮好學、博聞強記是基礎。

從此,李達要求自己做到一個“勤”字:勤看、勤聽、勤記、勤練、勤思考;注重一個“巧”字,巧聽、巧看、巧記、巧思考、巧運用;達到一個“恒”字,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每次拍攝前,他都下苦功夫背台詞,吃飯、走路時都在背,直至滾瓜爛熟、一字不差。為練普通話,他拿着報紙讀,看電視新聞學習播音員的标準普通話。為把戲演好,他一遍又一遍地看電視連續劇。為了消除自己面對拍攝鏡頭時的緊張感,他努力讓自己沉浸于角色。為了演武打劇,他冬練三九、暑練三伏。冬天演戲的時候,盡管身穿5層衣服,一場苦練下來渾身衣服也濕透了。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了紮實的表演技能和多位導演的提攜,“北漂”10年來,李達出演的影視作品有小沈陽導演的電影《猛蟲過江》,文松執導的電影《龍鼠兄弟》,與甄子丹、賈冰合作的電影《搜救》,自導自演的電影《白銀大劫案》等24部。其中,2014年由李達主演、張藝飛執導的喜劇電影《先下手為強》還入圍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和2016年北京青年影展。

演員李達小号(李達的追夢人生)2

李達自導自演電影《白銀大劫案》。

功夫是練出來的,口碑是自己塑造的。和李達有過合作的導演都對他的表演尤其是喜劇表演才能贊譽有加,稱他是繼王寶強之後中國内地難得的“草根藝人”。

做家鄉文化的代言人

“北漂”10年,在北京這個大都市裡,李達不僅通過影視收獲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收獲了愛情。

2020年,受市場大環境影響,電影市場蕭條,拍影視劇的訂單一落千丈。人總得想辦法繼續生活。如今短視頻市場方興未艾,李達想利用自己能演會導的優勢回家鄉創業,在故鄉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闖出一片新天地。

于是,他帶着妻兒,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北京。

回到家鄉新蔡,村莊依然是那麼親切,鄉親依然是那麼熱情,他所在的棠村鎮李木寨村以母親般的胸懷,張開臂膀迎接他回來。

将三輪車當成兩輪車騎是李達從小在家練就的絕活。出于愛好和習慣,他沒事就騎着奶奶的三輪車在田間地頭、鄉間小路到處轉。他娴熟的騎車“特技”常常引起衆鄉親特别是孩子們的圍觀追捧。于是,2020年1月23日,李達以“三輪車當成兩輪車騎”為關注點,拍了自己回鄉後的第一個短視頻。沒想到,這一視頻在抖音上發出後,引起200多萬人次浏覽、13萬多人點贊,在抖音界掀起一股“李達三輪新騎”熱潮。網友紛紛留言:“另一個輪子它不配着地嗎?”“那個輪子是備胎嗎?”“三輪車硬生生騎出了勞斯萊斯的氣勢。”“還有個輪子是骨折了嗎?”……

看到網友這麼喜歡新奇騎車的視頻,在之後拍攝視頻時,李達索性都以三輪車為道具。他以鄉村愛情和人間真情為切入點,陸續拍攝了近百部短視頻。這些由他自拍自導的視頻,貼近農村生活,充滿正能量,深受網友歡迎。現在,他的表演拍攝團隊由最初的2人增加至8人。在李達手把手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從拍攝、剪輯到後期制作,個個得心應手。

在拍攝這些具有鄉村特色的短視頻時,李達和隊友們注重突出新蔡地域特色,傳遞新蔡語言文化,讓網友在充滿鄉土味兒的對話中感受新蔡特色。比如,在每個短視頻的對話中,男女主人公都會說到“白慌(等會)”“那子(弄啥子)”這兩個詞,簡短且幹脆,堪稱視頻的點睛之筆,令無數網友為之叫絕。

目前,李達抖音賬号的粉絲量達55萬,點贊達627萬,在駐馬店抖音日活量排行榜上位居第十一名。

談起今後的打算,李達說,将發揮自己的專長,繼續宣傳新蔡縣、推介李木寨。現在,他正在積極籌備拍攝一部電視連續劇,把當地的農産品宣傳出去,讓本地農特優産品走上大中城市百姓的餐桌,增強新蔡的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本文圖片由李達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