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知識點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知識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5 20:42:14

一、通假字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 說乎?" 說,通"悅",愉快,高興。《論語十則》

2、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稱代詞,你 ( 你知道怎樣教導别人嗎 ?) 。《論語十

則》

3、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兩小兒辯日》

4、擔中肉盡, 止有剩骨。 止通"隻"。《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

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鄭人買履》

6、出門看 火伴 "火"通"夥",夥伴。《木蘭詩》

7、才美不外 見 "見"通"現",出現 。《馬說》

8、河曲智叟 亡以應 "亡"通"無"《愚公移山》

9、小惠未 偏,民弗從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論戰》

10、一切 烏有。 烏通"無",沒有 。《山市》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知識點(小升初文言文考點解析與練習)1

二、古今異義

1、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無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

花源記》 )

2、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主要用于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

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

3、窮 古義:窮盡。

今義:經濟貧困。

例句:複前行,欲窮其林。 ( 《桃花源記》 )

4、鮮美 古義:鮮豔美麗。

今義:指( 食物) 味道好。

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桃花源記》 )

5、布衣 古義:平民。

今義: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 《出師表》)

6、可以 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對某事表贊同。

例句: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曹刿論戰》 )

7、開張 古義:擴大。

今義:開業 ( 多指商業部門 ) 。

例句:誠宜開張聖聽 ( 《出師表》 )

8、涕 古義:淚。

今義:鼻涕。

例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 《出師表》 )

9、兵 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 ( 《出師表》 )

10、池 古義:護城河。

今義: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孟子>二章》)

11、走 古義:"跑"的意思。

今義:行走。

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 《扁鵲見蔡桓公》 )

12、湯 古義:熱水。

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 (《兩小兒辯日》 )

13、去 古義:離開。

今義:到 ,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 《兩小兒辯日》 )

14、再 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論戰》 )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知識點(小升初文言文考點解析與練習)2

三、常見文言虛詞歸納總結。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詞的用法最多。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代詞,指學過的知識

2、"之"作動詞

送孟浩然之廣陵 是動詞"到"

3、"之"作結構助詞"的" 例如:聖人之道。

4、"之"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 例如: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詞,指"他、她、它 ( 們) 的" 例如:欲知其輕重,指"它的" ,

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問等語氣。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 《馬說》 ) ——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

作"難道" ; 第二個"其",表推測語氣,可譯作"恐怕" 。

【而的用法】

用作連詞 , 連結詞與詞, 短語與短語, 句子與句子, 表示前後兩部分的并列、

承接、轉折、等關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但是,表轉接 )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 表并列 )

3、溫故而知新。 ( 然後,表承接 )

【常見的語氣詞】

一般放在句尾,表陳述、疑問、感歎等,常見的有"也,矣、乎、耶、邪" 。

1、此畫鬥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語氣詞,譯作"呀"

2、謬矣,矣:語氣詞,了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乎,語氣詞,嗎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知識點(小升初文言文考點解析與練習)3

四、文言文語句的翻譯。

翻譯時既要字句對應,又要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整、準确、

得體。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般有:

① 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

② 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成分等。

③ 删。即删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

④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⑤調。即調整詞序或語序,使

之合乎現代漢語習慣。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知識點(小升初文言文考點解析與練習)4

五、練習題附答案

(一)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甯信度,無自信也。"

1、 解釋"度"字

(1)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

(2)吾忘持度.。__________________

(3)甯信度.

2、翻譯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試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

之: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歸取之( )

何不試之以足( )

4、《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dúo量( 長短) (2)dù尺寸\ 尺碼(3)dù尺寸\ 尺碼

2、(1)等到他返回後,集市已經散了, (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

(2)為什麼不用腳去試試呢?

3、之: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

而忘操之(腳的尺寸) 反歸取之(腳的尺寸)

何不試之以足(鞋子)

4、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闆,隻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

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

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

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釋字義。

①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 __________________

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劃橫線的語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

分别舉"貧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種 ________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

之為學,關鍵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邊境。②到。③難道。④憑借

2、人們确立志向,難道還比不上四川邊境上的和尚嗎?

3、對比,立志。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知識點(小升初文言文考點解析與練習)5

六、初中通假字大全

七年級上

1、昂首觀之,向為之強。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高興。《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稱代詞,你。《論語十則》

4、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烏,通"無",沒有。《山市》

5、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問。《陳太丘與期》

七年級下

1、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 扳,通"攀",牽,引。《傷仲永》

2、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 帖,通"貼"。《木蘭詩》

3、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兩小兒辯日》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止,副詞,通"隻"。《狼》

八年級上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核舟記》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彎曲。《核舟記》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核舟記》

5、虞山王毅叔遠甫。 甫,通"父",男子美稱,多賦予字之後。《核舟記》

6、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矜,通"鳏",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曾,通"層"。《望嶽》

9、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阙,通"缺",中斷。《三峽》

八年級下

1、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轉,通"啭",鳥叫聲。《與朱元思書》

2、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反,通"返"。《與朱元思書》

3、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見,通"現",露出。《與朱元思書》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 食,通"飼",喂。《馬說》

5、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表現。《馬說》

6、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才能。《馬說》

7、其真無馬邪 ! 邪,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馬說》

8、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送東陽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繡。 被,通"披",穿。《送東陽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嶽陽樓記》

11、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囑托。《嶽陽樓記》

12、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馐直萬錢。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難》

九年級上

1、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唱,通"倡",首發。《陳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陳涉世家》

3、将軍被堅執銳。 被,通"披"。《陳涉世家》

4、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倉,通"蒼"。《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對》

7、自董卓已來,豪傑并起。 已,通"以"。《隆中對》

九年級下

1、公輸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輸》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 衡,通"橫",梗塞,不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魚我所欲也》

7、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辯 ,通"辨",辨别。《魚我所欲也》

8、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恩惠;與,通"欤",語氣助詞。《魚我所欲也》

9、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魚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從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論戰》

1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