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帶孩子在小區裡面散步的時候,一個3個月左右的嬰兒躺在奶奶的懷裡,正津津有味地吮吸着他自己的手,時不時的還會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奶奶低下頭,滿臉笑意地說:“你怎麼這麼不講衛生啊,手那麼髒還放進嘴巴裡吃,細菌全吃到嘴巴裡了。”一邊說着,一邊将嬰兒的手從他的嘴裡拿出來,嬰兒這個時候突然哭了起來,還手舞足蹈的,弄得奶奶完全沒有辦法,還焦急地說:“哦,小乖乖你怎麼了啊?是肚子餓了嗎?尿濕了還是哪裡不舒服啊?”我笑着對奶奶說:“您打擾到他的工作了,吃手目前是他的工作,您把他的手放進嘴裡,他馬上就會安靜下來的。”奶奶聽完,半信半疑地将手放入孩子口中,這個小嬰兒立馬不哭了,滿足的開始吮吸起來。
在我們大多數的觀念裡,覺得口隻是用來進食和語言表達兩種功能,但是口還肩負着另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在嬰兒期的時候口是用來喚醒身體其他部分的,并且用它來認識外在的世界。
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們能夠使用的器官是口、眼睛和體感,但是因為視覺發育并沒有達到完善,他們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體感也隻有懷抱那麼小的範圍,而口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就能非常熟練地使用,所以口是他們連接自己和這個世界最直接的通道,并且通過口來釋放自己的雙手,再通過雙手把各種各樣的東西放進嘴裡,直到手完全的被喚醒,又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發展,在我們成人來看,這些東西放進嘴巴裡不是硬的就是軟的,不是有味道的就是沒有味道,還有的就是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還能有其他什麼的呢?但是對于嬰幼兒來說,他們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感覺他們的各種能力。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這些究竟給幼兒的是什麼樣的感覺和認知。
嬰幼兒的口腔敏感期一般隻有兩個月的時間左右,但是在口腔敏感期得不到滿足和刺激的話,這個敏感期就會被無限的延後,那怎麼樣才能幫嬰幼兒渡過這個口腔敏感期呢,首先就是允許嬰幼兒吃手,吃手能促進嬰幼兒唇腔的配合,不僅能讓幼兒感知世界,也能促進嬰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再次就是在保證安全衛生的前提下,給孩子提供多種多樣可以咬的物品,讓嬰幼兒吃,舔給予嬰幼兒足夠的安全感以及保護好嬰幼兒的求知欲,充分刺激身體其他器官的發育,為孩子伸出雙手迎接世界做了一個最早期的準備。
所有的嬰幼兒都是通過這個過程走向我們這個可觸摸的世界,他們隻是用嘴打開這個世界的大門,用嘴來和這個世界建立親密關系的。這樣的一個過程對幼兒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生命的初始,沒有這個階段,未來的成長就會有很多的缺憾,希望家長們能有一定的認知,不要阻止嬰幼兒吃手這種行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