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知道老子和孔子的關系嗎

你知道老子和孔子的關系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7:54:56

不少人認為,老子與孔子的思想是完全對立的,那麼,下面有幾組論述,每組都是從《道德經》和《論語》各選取的一句話,請分辨一下,哪句是老子說的,哪句是孔子說的。

你知道老子和孔子的關系嗎(老子與孔子思想完全對立)1

第一組:關于無為而治

1.“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第1句,出自《道德經》第2章,意即:“聖人用‘無為’的态度來處理世務,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無為而治,是老子的核心主張。道家将無為而治視作一切社會活動的總綱領,實現無為的途徑是效法自然,順應大道,讓事物自由發展,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垂拱而天下治”。

第2句,出自《論語·衛靈公篇》,意即“能夠做到‘無為而治’的人,大概隻有舜吧?他還需要做什麼呢?隻需莊重地面向南方坐在王位上罷了。”很多人認為,孔子是主張積極入世的,不會贊成無為而治吧?

從孔子的此句表述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無為而治”的治國理政方式是非常贊同的,孔子與老子一樣,反對過度擾民,反對“妄為”。但孔子把“無為”看成是“德治”的一種表現形态,主張統治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注重任賢使能,通過修身、齊家,從而漸至“無為”。《論語》中類似的表述,還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等。

第二組:關于民本思想

1.“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2.“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第1句,出自《道德經》第49章,意即:“聖人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意願為自己的意願。”在我們印象中,老子是消極避世的,其實這是對老子的誤解,從上面這句話看老子是具有比較強烈的民本觀念的。類似體現民本思想的語句,在《道德經》中還有不少,如“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等等。

第2句,出自《論語·公冶長篇》,是孔子談話子産執政方式,贊同子産“養護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民本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之一,在他的有關為政的言論中,處處體現出民本理念,如“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寬則得衆,信則民任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等。

第三組:關于克己修身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第1句,出自《道德經》第12章,意即:“絢麗多彩的顔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亂;紛繁變化的音調,容易使耳朵受到傷害;香濃可口的食物,容易敗壞人的口味;馳騁打獵的放縱,容易使人心情發狂;稀奇珍貴的貨物,容易使人失去操守。”

第2句,出自《論語·述而篇》,闡述了孔子安貧樂道的人生态度,即:“吃粗糧,喝清水,彎起胳膊當枕頭,人生樂趣也在其中,而通過幹不正當的事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浮雲一般。”在抑制物質欲望,抵制貪圖安樂方面,老子和孔子的觀點也是相通的。

你知道老子和孔子的關系嗎(老子與孔子思想完全對立)2

第四組:關于慎戰思想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2.“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第1句,出自《道德經》第30章,意思是:“按照道的原則輔佐君主的人,不依靠兵力來稱霸天下。”在春秋戰國之時,天下紛争,戰事頻起,老子認為有道之君,不會随意發動而逞強于天下,戰事是不得已才會使用的,一味窮兵黩武,最後隻會給國家帶來破壞,給百姓帶來災難。

第2句,出自《論語·衛靈公篇》,記載的是孔子對衛靈公所詢問排兵布陣方法時的回答:“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并且第二天,孔子就離開了衛國。孔子之所以這樣說,這樣做,是因為孔子是反對戰争,提倡以禮治國。孔子正是借祭祀之事,說明治理國家要以禮為主,不要輕易發動戰争,戰争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還有可能是問題擴大化。可見,在慎重用兵上,孔子與老子的思想也是相通的。

第五組:關于治學态度

1.“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第1句,出自《道德經》第71章,意思是:“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真正的高明。實際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毛病。聖人沒有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老子在這裡談到了人性的一個弱點,即不懂裝懂,并認為這是一種病态。老子認為,對待任何事情都應謙虛誠懇,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

你知道老子和孔子的關系嗎(老子與孔子思想完全對立)3

第2句,出自《論語·為政篇》,記載的是孔子對子路所告誡的話:“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段論述,反映出了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求知态度。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最聰明、最有知識的人是承認自己無知的人。而老子、孔子的論述也強調,知道自己有某方面的知識,和知道自己沒有某方面的知識,兩者都是知識。可見哲人不分中外,不分學派,在某些認知領域,思想都是相通的。

第六組:關于道之實行

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2.“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第1句,出自《道德經》第70章,意思是:“我的話很容易懂,很容易實行,可是天下卻沒有人懂得我的話,沒有人照着去實行……懂得我的人很少,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難得了,所以有道的人總是外表穿着粗布衣服,而懷裡卻揣着美玉。”可見,而老子所傳之道,與世風格格不入,自己的思想不被理解,理想不能實現,老子的内心也是很苦悶的。

第2句,出自《論語·憲問篇》,記載了孔子的哀歎:“沒有人了解我啊……了解我的大概隻有天吧!”孔子生活的時代是禮崩樂壞的春秋後期,而他卻緻力于恢複夏商周時期的禮制,使天下步入名正言順的秩序之中,但他颠沛一生,終不見用,可見他在世時是何等的孤獨,因此,發出的悲歎聲與老子何其相似。

七、關于道之堅持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2.“譬如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篑,進,吾往也。”

你知道老子和孔子的關系嗎(老子與孔子思想完全對立)4

第1句,出自《道德經》第二章,意即:“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根芽;九層的高台,築起于每一堆泥土;千裡的遠行,是從腳下舉步開始走出來的。”老子這裡強調,人們要依照自然規律辦事,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要有必勝的信心和堅強的毅力,耐心地一點一滴去達成目标。

第2句,出自《論語·子罕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比如用土堆山,隻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候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比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隻倒下一筐,如果決心繼續,還是要自己去幹的。”這句論述,與老子所強調的意思基本一緻,即,不管是學習也好,修養也罷,抑或是追求成功,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還要懂得堅持,隻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積土成山,最終達于成功,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功虧一篑。

你知道老子和孔子的關系嗎(老子與孔子思想完全對立)5

老子、孔子是我國思想史上的兩位鼻祖,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兩大最主要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的核心主要是仁、禮、中庸之道,儒學具有經世緻用的特性,堅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以“道”為核心,主張道法自然,提倡無為而治,道家視生命價值重于外物,哲學思想更具系統性和深刻性。

同時,兩人同處變革動亂的春秋時代,恢複社會的有序和安定,實現人民生活幸福,是他們學說的終極情懷,而且,他們的思想産生于相同的時代背景,并且都擁有古老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基因,所以他們又存在很多共通之處。總之,我們不能把倆人的思想簡單地認為是對立的,或者是統一的。馮友蘭先生說得好:“中國思想的兩個主要趨勢道家和儒家的根源,它們是彼此不同的兩極,但又是同一軸杆的兩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