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字的演化過程?上世紀80年代初幾篇讨論鑽木取火的學術文章,展現了難能可貴的學術争鳴氛圍其中,如今可以方便查閱的有三篇:即閻崇年(1980)發表在《社會科學戰線》的《“鑽木取火”辨》(下稱“閻文”),随後張壽祺(1981)發表在同一雜志的《中國古代取火方法考證——并與閻崇年同志商榷》(下稱“張文”),以及李少一(1981)發表在《江淮論壇》的《鑽木确能取火——緻闫崇年同志》(下稱“李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火字的演化過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上世紀80年代初幾篇讨論鑽木取火的學術文章,展現了難能可貴的學術争鳴氛圍。其中,如今可以方便查閱的有三篇:即閻崇年(1980)發表在《社會科學戰線》的《“鑽木取火”辨》(下稱“閻文”),随後張壽祺(1981)發表在同一雜志的《中國古代取火方法考證——并與閻崇年同志商榷》(下稱“張文”),以及李少一(1981)發表在《江淮論壇》的《鑽木确能取火——緻闫崇年同志》(下稱“李文”)。
從他們的争論中,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古人的取火術其實有鑽木取火和敲火石兩種,而“火”字的象形正是鑽木取火的圖景。
閻文通過科學試驗和文獻考證,指出鑽木不能取火,鑽木取火是對鑽燧取火的曲解,尤其是漢儒們對《禮記》、《論語》等典籍的注解可謂始作俑者。閻文将鑽燧取火理解為:用尖銳的器具在火石(即“燧”所指)上急劇地摩擦或撞擊來取火。閻文一經刊出,即引起學術界嘩然。《光明日報》、《百家争鳴》對其都有介紹,時有李少一、陳子方、杜正國、李志昌、張壽祺、忻平等人向《社會科學戰線》去稿,試與閻崇年“商榷”。《社會科學戰線》隻刊登了張文。而李文轉而在《江淮論壇》得以發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