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便血和腸道出血有什麼不同?民間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雖然這是有些誇張的表述,不過,根據2015年全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城鄉居民痔病的患病率高達49.14%,即接近一半的人群患有痔病即便痔瘡的發病率沒有俗話說得那麼誇張,但近五成的發病率也是相當高,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痔瘡便血和腸道出血有什麼不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民間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雖然這是有些誇張的表述,不過,根據2015年全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城鄉居民痔病的患病率高達49.14%,即接近一半的人群患有痔病。即便痔瘡的發病率沒有俗話說得那麼誇張,但近五成的發病率也是相當高。
正因為痔瘡太常見了
因此不少人在排便時出現便血
第一時間便聯想起痔瘡
認為是痔瘡引起的便血
便血确實是痔瘡的一大重要症狀
但是除了痔瘡以外
其他的一些腸道問題或者疾病
同樣可能引起便血
醫學指導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胃腸外科 主任醫師 陳勁松
什麼是痔瘡?哪些因素誘發痔瘡?
痔瘡是直腸下端或者肛管的靜脈曲張、淤血或者充血引起的一種疾病,痔瘡分為三種,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便血是痔瘡最主要的症狀,所以也很難怪大家一遇到痔瘡便聯想起痔瘡。除了便血,痔脫出也是痔瘡的症狀之一。
内痔根據痔脫出的程度分為四種情況
痔瘡合并感染或者脫出後嵌頓、血栓形成,都會引起患者的明顯疼痛感,而且痔瘡脫出後還會引起肛門周圍的瘙癢。
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或者不良習慣都會成為痔瘡發生、發作的誘因:
除此以外,女性妊娠、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肝硬化、腹腔腫瘤等情況都會導緻腹腔壓力增大、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誘發痔瘡。
痔瘡如何防與治?
那得了痔瘡是不是一定要進行手術呢?陳勁松主任表示,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言,痔瘡的治療有三個原則:
什麼樣的患者還是需要通過手術來治療痔瘡呢?這三類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随着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痔瘡手術已經可以實現“日間手術”治療,意味着患者手術當天辦理入院進行手術,當天或隔天就能夠達到出院标準,實現快速康複,最大程度減少對患者生活、工作的影響,患者隻需要在配合完善術前準備、檢查等工作即可。
醫生提醒
98%的肛腸疾病都是痔瘡,18歲以上的人群當中有50%的人都有痔瘡,發病率如此之高,日常的預防相當重要。
針對痔瘡發生發作的誘發因素,預防痔瘡可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出現便血勿輕視
便血的原因其實非常多,痔瘡隻是其中一個原因,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便血和痔瘡畫等号。結腸炎、克隆恩病、腸息肉、腸腺瘤等腸道良性疾病或者腸道惡性腫瘤都可能會引起便血的出現。
因為如果便血是由腸道惡性腫瘤引起的,患者出現便血時沒有及時就醫,病情延誤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早期腫瘤可能會進展惡化,此時患者可能便失去治愈的機會。
陳勁松主任曾遇到一位年輕的孕婦,懷孕前就有大便帶血的症狀,自認為是痔瘡引起的便血,一直沒有重視,結果産後出現腸梗阻,腹脹越來越嚴重,檢查發現原來是肛門内長了一個腫瘤,病情由早期延誤至晚期。
還有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一直有排粘液性血樣便、裡急後重等表現,患者便以為是細菌性痢疾,在當地醫院接受消炎藥的注射治療後,症狀有所緩解,但過不了幾天又出現類似症狀,如此反複多次,直到出現嚴重貧血、腹脹腹痛才來到陳勁松主任的門診,經過直腸指檢後發現距離肛門六七公分處長了一個腫瘤,可以初步診斷為直腸癌。
陳勁松主任表示,有些病例症狀出現的時候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延誤了病情的治療,出現嚴重的後果,非常令人遺憾,“建議廣大朋友們如果一旦出現便血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通過肛門指檢、腸鏡等檢查手段查清楚便血的原因,早診斷早治療。”
來源:廣州衛健委
編輯:賴秀梅
校對:馮帶喜
值班主編:趙軍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