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茓”字,《新華字典》給出的解釋是--拼音xué,茓子,做囤用的窄而長的席,通常是用秫稭篾或蘆葦篾編成的,亦作“踅子”。我記憶裡,小時候在魯西南農村裡,聽到的“茓”讀成了“suo”,類似于把“雪”說成“suo”。如“恁快點到倉庫嘞拿來兩盤茓(suo)子啦,俺約摸(估計)着這倆囤裝不了這些棒子,得加茓子”。
茓子
那時候,生産隊裡有秫稭篾、蘆葦篾編的兩種“茓子”,每個“茓子”的寬度在二十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間,長度長短不一。不用的時候,都卷成車輪狀、放到倉庫裡。茓子作用大緻有三種情況,一個是當臨時糧囤用,尤其是在打麥場裡,當天揚場後的麥子,好用茓子圍成一個臨時圓形糧囤,将麥子裝入茓子裡,上面再蓋上麥稭稈之類的東西,擋露水的。等一兩天囤的麥子多了,就在麥場上撤掉茓子,晾曬麥子。再一個情況是當臨時糧倉用,在地面上放好幾層秫稭,做好隔潮措施,用茓子圍成一個圓圈,譬如放玉米棒子,等第一圈内,棒子放到大約三分之二滿的時候,就沿着第一圈茓子内沿再圍一圈,兩圈茓子重疊部分大緻在五厘米-十厘米左右;待第二層棒子放的差不多了,就再圈一層,以此類推,裝好後封好頂,就可以了。第三種情況是在缸、囤、池子一類敞口的存放糧食等物品的器具上,加茓子當臨時擋闆用,能多裝些糧食。其他的用途我就記不清楚了,不再叙述了。
2021年3月拍攝
我家沒有用過一次茓子。在生産隊裡的時候,分得糧食用缸就盛就可以了;到土地承包改革之後,我家是先用柳編大糧囤子盛糧食,多的就賣給鎮裡的糧所了,再以後,為防老鼠,就用紅磚水泥做了個糧池子放糧食。
我離開家鄉近四十年了,從一些新聞報道上看,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副食品多,吃的糧食就少了,許多家庭的“糧倉”不是用不鏽鋼材質的就是用特制塑料材質的,防潮、防蟲,還能氣死老鼠。我想,現在的家鄉可能早就不用、不見了茓子吧,茓子已成為了我們一種回憶了。
2021年3月拍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