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仲念念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有人說《老師·好》這部電影中的苗老師不是一個好老師,成績好的學生做什麼都不過分,成績差的學生在苗老師的眼裡什麼錯事都是他做的,成績決定了一個學生的好壞。
我們看慣了電影中那些非善即惡的人物形象,卻忘記了人物性格的多樣性。
電影裡的苗老師是一個很真實的人物,一方面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一方面對每個學生的生活關懷備至。他能為患腦瘤的學生捐出一個月工資,也能為别的學校的學生免費補課。
用現在的眼光看,苗老師真的是一個好老師。
在面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安靜時,他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所以當學校給了安靜一個保送師範學院的名額時,雖然苗老師當場給了安靜看似很公平的建議,其實也委婉的告訴她,人生要有更大的目标才不至于辜負自己。
苗老師對安靜是真的好,當他看到安靜放棄了自己的學習時間給原學校的同學補課時,他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份重擔,讓安靜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苗老師被人檢舉給學生補課,他被停職審查後心裡仍然記挂着安靜的學習,不忘托朋友從上海買了很多的複習資料,還把自己當年的那張北大錄取通知書放在一摞資料的最上面,以此鼓勵她。
其實,安靜心裡是非常想上師範學院的,她以苗老師為榜樣,也想做個好老師。可是在苗老師一次次的激勵下,她改變了原來的夢想。
苗老師對人生的遺憾,無形之中傳遞到了安靜的身上。
小時候,我們在課堂上都說過自己未來的夢想,可真要快實現了的時候,關心我們的人總會打着為我們好的名義加以阻攔,讓我們朝着他指定的方向去努力,改變了人生的航行。
電影的結局很悲傷,卻讓人深思:人生學會選擇,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一切可以重來,現在的安靜應該是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教書,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業,而不是在輪椅上度過一生。
02
孩子在生活中要學會選擇,這是一種最基本的能力。
作家張振鵬曾說:“要想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要給他一定的選擇權。”
孩子2、3歲的時候正是自主意識強烈的時候,他們用自己的感官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可這個時期也是家長幹預最多的階段,父母給孩子準備好每天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食物,報哪種興趣班,孩子隻能被動的接受。那顆小小的想自主選擇的心被家長一句“你還小什麼都不懂”掐滅在了搖籃裡。
有一次在餐館吃飯的時候,鄰座的一位年輕媽媽問身旁的小女孩想吃什麼,這位5.6歲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看着媽媽說:“我真的可以自己選擇嗎?”
年輕的媽媽不耐煩地回應了一聲。
小女孩歪着腦袋想了又想的時候,她的媽媽說:“讓你自己選的時候你又不選,以後還是我做主。”小女孩隻好無奈地答應了。
其實,真的不是孩子不懂選擇,而是從小不管什麼事情都是家長做主,已經讓孩子失去了選擇的意識,總怕自己選的不對,惹來父母的生氣。
家長替孩子做了選擇,孩子看起來乖乖的接受,在長期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會失去對人生選擇的判斷力,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響而改變内心真正的想法。
心理學家孫瑞雪曾說:“當孩子形成自我的時候,你不讓他形成自己,要按照父母的心願做事。當孩子長到18歲的時候,父母又埋怨孩子沒有自我,處處需要父母照顧。”
其實,父母又有什麼好埋怨的呢?種下什麼因當然要結什麼果。很多成年人永遠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很少探知孩子的内心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曾有學者說:人一生的教育應該是“S”型的,而不是一條直線。
孩子摔幾個跟頭、走一段彎路,他會有自己的判斷力。隻有親自經曆了一些苦難、坎坷才能真正明白在生活中如何選擇。
03
孩子的夢想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的,而不是家長的幹涉和延續。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說你要有夢想,可當夢想真的來臨時,又會加以幹涉,家長總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可是,我們忘記了,孩子不是我們夢想的延續,生活面前人人平等,每個孩子都應該有選擇夢想的權利。
閨蜜曉雯年輕的時候愛跳舞,隻不過當時家裡經濟困難,根本沒有條件報考舞蹈學院。曉雯的女兒長大後,她就給孩子報考了舞蹈興趣班。
曉雯以為女兒會像自己小時候那樣熱愛跳舞,可沒想到的是她的女兒對此絲毫不敢興趣,别的孩子都在快樂的跳舞,她就傻傻地站在一邊有非常大的抵觸情緒。
曉雯對女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拿出了當年自己跳舞的一張照片想以此激勵女兒。
可曉雯的女兒卻說:“我隻喜歡學畫畫。”
無奈之下曉雯退了舞蹈班,給女兒報了畫畫班。一段時間後,畫畫班老師和曉雯溝通時直誇她的女兒有繪畫天賦,還想讓她參加繪畫比賽。
曉雯看着女兒的一幅幅畫作,心裡瞬間豁然了。
李嘉誠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
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孩子的心理發展,甯可躺在沙發上刷着手機也不願意進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總是用自己的決定代替孩子的決定。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他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而不是你人生的延續。
當孩子奮力表達自己内心的不滿時,父母總會拿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教育孩子。
世上最可悲的是:平庸的父母也想讓孩子選擇平庸,再走一遍自己的路。而那些有見識的父母,早就開始讓孩子學會在廣闊的天空展翅飛翔。
04
夢想沒有大小,隻和幸福感有關。
電影《老師·好》中安靜為了洗刷苗老師的冤屈騎車子找到了縣長,可是卻在返校的路上遭遇了車禍。苗老師雖然沉冤得雪,校長也給他分了一套新房,可他卻沉默的離開了,選擇回到鄉下教書。
在苗老師的心裡,他有着深深的愧疚和後悔,要是當初尊重安靜想報考師範學院的想法,也就不會出這樣的事了。人在生死面前,按照自己的夢想健康幸福的活着比什麼都重要。
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有一句經典台詞:你有一個夢想,一定要捍衛你的夢想。夢想不分大小、高貴或者卑微。
如今中國的孩子在家長的暗示下,大都想當老闆、當官、當明星,價值觀被扭曲,很少有人會說我隻想當一個普通人,這樣的回答會被周圍的人說沒出息,可是我們想一想這些就能代表幸福嗎?這些真的就是孩子想要的嗎?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一位父親是卡車司機。
有一天,他的孩子對他說:“等我長大了,我也想當一名卡車司機。”這位父親聽到後對孩子說:“那你一定要努力實現你的夢想。”
在孩子的眼裡,夢想沒有大小,隻和幸福有關,而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更值得所有的父母反思。他尊重孩子的夢想,沒有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才做了夢想的“主人”,而不是夢想的“奴隸”。
05
孩子的夢想要建立在正确的價值觀上去實現。
當孩子對我們說出他心中的夢想時,父母要怎樣做才能讓它實現呢?
一:家長要有正确的引導,夢想也是需要“養”的
孩子有夢想是好事,父母不要對孩子的夢想随便評論、試圖打壓,不管将來孩子會不會從事他選擇的行業,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再小的夢想也是要靠努力才能實現的,而不是挂在嘴邊随便說說的。
曾經有一個小男孩,對月亮充滿了好奇,總是在院子裡蹦蹦跳跳地想跳到月亮上去。他的這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沒有遭到媽媽的打擊,而是對他說:“好啊,你要記得回家吃飯。”
很多年以後,這個小男孩實現了夢想,真的飛到了月亮上去,他就是首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
作家韓寒曾說:“夢想僅僅是播下了一顆種子,要想讓它最終開花結果,就需要不斷地給予營養。”追逐夢想的過程是快樂的,是不能用财富和地位去衡量的。
二:不需要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學習成績不代表一切,每個孩子都各有特長。生活中很多優秀的父母也許會培養出一個很普通的孩子,根據遺傳學,父母的高智商不一定會傳給孩子。
當别的孩子有雄韬大略,而自己的孩子卻隻想普普通通過一生時,不必着急,不用氣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隻要未來他面對生活時能做到勇敢、堅強就是最幸運的一件事。
《小飛俠彼得▪潘》中曾說過:“盡管一個個孩子總要長大,孩子的夢想卻世世代代,傳承不息。”有夢想的孩子是多麼了不起,家長為其守護、實現夢想的過程才是最幸福的時刻。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