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孔子及儒家思想

孔子及儒家思想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2 03:19:48

孔子及儒家思想(孔子是一個好老師)1

1

先秦諸子,各有千秋。不過,說到教學,必須稱孔子為第一人,至聖先師的名号不是白給的。

孔子門下有三千弟子,這是因為他的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在當時都是很先進的。

衆所周知,孔子招生不問出身。因此,學生中有窮人如顔回,有富人如子貢,有貴族如孟懿子。《論語》記載了孔子與多個學生的交流,可以看得出來,孔子完全沒有厚此薄彼過。

孔子的學費很親民,十條幹肉起步,這就可以了。入學的門檻低,而且随到随學,想走就走,來去自由,這是孔子辦學的基本理念。

老子不主張大規模地傳授知識。他認為聖人學習,追求返璞歸真、大智若愚的境界,而平民保持先天的質樸、愚拙就好了。民無知無欲,天下就會大治。

法家是實踐派,商鞅、申不害、吳起、李斯他們出将入相,沒時間教學。再者,法家傳授的是帝王之術,不是對大衆進行知識普及的。

墨子最具平民精神,但是入學的隐形成本太高。墨家本質就是一個嚴密組織,學生賺了錢要上繳一部分作為組織經費,犯了錯墨子可以把他清退出去,甚至可以施加私刑。墨家弟子對墨子要絕對服從,即使命令他赴火蹈刃,他也不能拒絕。

孔子及儒家思想(孔子是一個好老師)2

2

孔子的課程很豐富,很吸引人。

據莊子所言,其他學派隻傳授本門課程,而孔子則傳授六經六藝,其中包括文學課、音樂課、體育課,體育主要是射箭和駕車。總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即使是貴族,很多書也不一定能看到。

《左傳》記載:晉國的貴族韓宣子出訪魯國,才見到了《易經》與《春秋》;吳國的貴族季劄到魯國,才接觸到各國的詩與樂。

而孔子卻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平民子弟。孔子教學的目的,是塑造他們的健全人格,向君子的方向邁進。因此,孔子說要為君子儒,不為小人儒。

孔子喜歡詩,“不學詩,無以言”。學生們對詩有了領悟和見解,他總是十分高興。“可以與之言詩”,這是孔子對學生很高的一句評價。

學生們讀書時,孔子悠然地坐在大樹下,鼓瑟唱歌,充滿了藝術氣質。這樣的老師,在學生眼中當然很有魅力。

墨子認為音樂應該取締。音樂的害處太多,勞民傷财而且玩物喪志,令王公不能專心處理政事,令官員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令農夫不能早出晚歸耕種,令婦女不能安心織布。

法家視詩歌為毒草。商鞅認為很多詩歌非議君主、諷刺朝政,應該把《詩經》燒掉。而韓非子稱贊商鞅“燔詩書而明法令”,可見他也認為詩是無用甚至有害的東西。

孔子及儒家思想(孔子是一個好老師)3

3

孔子講課的方式多種多樣,令人如沐春風。

孔子喜歡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來,大家談談自己的人生理想。

孔子經常與學生們展開讨論。發言最積極的是子路,他最耿直,不時與孔子産生觀點上的激烈碰撞。

子路問:“如果衛君要讓老師主政,你從哪開始着手政事?”

孔子說:“必先正名。”

子路說:“老師你太迂闊了。”

孔子說:“子路你太膚淺了。你有所不知,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君子做事,必須名正言順,不能含糊苟且。”

最令孔子頭大的學生是宰予。宰予頭腦靈活、口才又好,經常提出一些刁鑽而犀利的問題。

宰予認為居喪三年時間太長了,而且有理有據,孔子說服不了他。等宰予出去,孔子很氣憤地說:“宰予不仁呐。”

宰予還提出一個十分具有思辨精神的問題,“有人對仁者說,‘仁在井裡’,那仁者會跳下井嗎?”

這是個好問題,但孔子不想陷入兩難的邏輯設置中,回答說:“君子可以死去,但不能被陷害;可以被欺騙,但不能被愚弄。”

可能宰予老是唱反調,惹得孔子生氣,因此他白天睡覺,孔子就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

盡管如此,孔子依然視宰予為門下高足。孔子晚年列舉自己的得意門生,宰予就列入其中。這說明孔子在學問方面未必盡善盡美,但是個胸襟坦蕩的好老師。

墨子追求實用主義到了極端。他認為沉默是為了思考,說話是為了表達,動手是為了工作,因此人隻需要沉默、說話、動手這三種狀态就可以了。那些情感的東西如喜、怒、樂、悲、愛、惡屬于六辟,就是要把這六樣給戒除掉。

莊子批評墨子說:“讓大家不能唱歌、不能痛苦、不能作樂……這是違反天下人之心。”

孔子及儒家思想(孔子是一個好老師)4

4

作為老師,孔子時刻關心學生們的前途命運。

孔子周遊列國,盡管自己的工作還沒着落,依然積極地為學生們介紹工作。

他向諸侯們推薦學生,子路做事果斷,子貢為人通達,冉求多才多藝,他們都有能力管理政事。

具體适合什麼職務呢?子路“可使治賦”,冉有“可使為宰”,公西華“可使與賓客言”。

孔子有時候也很感慨,顔回的學問那麼好,可是生活卻很窮困。子貢學問不及他,可精于做生意,總能準确地估算物價,屢屢發财。

孔子看到闵子骞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心中十分高興。可又擔心子路性格太過剛強,為他以後的命運擔憂。《論語》中孔子多次勸導子路遇事要多思多問、不要莽撞。

道家中,老子神龍見首不見尾,至今身份都難以确定。莊子飽食而遨遊,神馳天地,自己都不想工作,更不會操心學生們的工作。

孔子及儒家思想(孔子是一個好老師)5

5

孔子是中國第一個廣泛向平民階層傳播知識的人。他栖栖一代中,把教育當成了終身事業,周遊列國,走到哪講到哪。

孔子也有學問上的局限性。居喪三年過于形式化;唯小人與女子難養,被認為歧視女性。

孔子有很多擔憂。他倡導禮樂,但又感慨“人而不仁,如禮何”。他堅信道德的感召力,又不得不歎息“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他贊頌“殺身以成仁”的勇氣,鄙視“見義而不為”的懦弱。

他倡導“以直報怨”的待人原則,厭惡老好人,“鄉願,德之賊也”。

他相信“匹夫之志不可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強調每一個人的存在感與價值感。

他反對權謀詐術,堅持直道而行,充滿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理想情懷。

在百家争鳴中,孔子的思想最具有人性的光輝,這種光輝使得在社會劇變之中,孔子及弟子們對仁義、道德、名譽的追求沒有止步,他們永遠都在孜孜以求,自強不息。

先秦諸子都是偉大的。老子“善利萬物而不争”之辯證,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之兼愛,孟子“雖千萬人吾往矣”之自強,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之自由,韓非子“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之革新,他們與孔子共同構建了華夏民族的精神氣質。

孔子及儒家思想(孔子是一個好老師)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