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上帝也瘋狂》中儀表堂堂的生物學家安德魯
自元旦以來,今天是第二次重刷電影《上帝也瘋狂》了。
影片除了描述原始人西索尋找世界盡頭外,還用十足的幽默感,使另一個主角安德魯·史蒂芬的形象變得立體豐滿起來。
安德魯是位優秀的生物學家,正在波滋瓦那地區研究動物糞便,以便完成自己的博士論文。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想必在處理各種社交關系上也是高手。但令人吃驚的是,安德魯在女性面前腦子一片空白,說話語無倫次,以緻在接老師湯小姐時鬧出各種笑話,讓自己狼狽不堪。
安德魯笑料百出
笑過之後,我們不禁要問:安德魯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想從心理學上的“瓦倫達”效應來分析安德魯這一性格缺陷形成因素,并以此告訴大家當自己面臨類似窘境時,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防範與自救。
01“瓦倫達效應”:越在乎某事,越容易出錯在生活中,很多人有過這樣的感受:心裡越想做好某件事,可實際上越做不好。
這種行為和内心狀态之間的矛盾在心理上就叫做“瓦倫達”效應,具體可解釋為:
當人們過于重視某事而太過緊張,不斷地将思緒遊離于事物本身之外,使自己陷入患得患失的心态當中。
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心态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論斷。它緣自一個真實的事件。
卡爾·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1978年,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
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着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由此可知,産生“瓦倫達”效應的根本原因在于: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人們在心态上已失去平衡,即關注點已偏移。
當一個人深陷“瓦倫達”情結時,表面上看是因為他太在乎某件事的成敗,其實是他在潛意識裡提前給自己預設了很多失敗的曲子,通過潛意識的無意識導向,最終造成不如人意的結果出現。
在影片《上帝也瘋狂》中,安德魯在還沒接湯小姐之前,就先對牧師說了一堆喪氣話:
求求你,我不懂得應付她們。每當我在女性面前,我的腦袋就一片空白,就像個白癡一樣。
因此,不管安德魯付出了多少努力,最終還是被湯小姐認定為“白癡”:
比如沒有刹車的破車讓安德魯在栅欄前折騰了個夠嗆,在過河時吃盡了泥巴,甚至為了把車從河裡拖出來,他竟然一不小心就把車高挂樹上......
安德魯接到湯小姐後發生的事更是讓人笑料百出
在生活中,有時事情還沒發生,我們也早就對自己說了類似的喪氣話:
明天的考試不能考砸了,要是考砸了,就要再等3年才有晉升的機會,整整浪費3年......
老闆交給我的任務不能做錯,要是做錯了,不僅老闆會失望,加薪也是沒有希望了......
這周末的表演很多關鍵人物會來看,要是演砸了,可能一輩子隻能是個街頭賣藝的......
細想一番,我們的意識并不在考試、任務或表演等本身,而是把意識更多地投射在這些行為可能帶來的結果上。表面來看,我們确實很在乎某事,其實我們的思緒根本不在此事上面。
那麼,這些意識究竟是怎麼産生的呢?為什麼有些人很容易深陷“瓦倫達”效應中,而有些人卻從來沒有遭遇過?
接下來,我們來具體分析下産生“瓦倫達”效應的原因。
02“瓦倫達效應”産生的原因有哪些?我們不妨假設一下,若聽到牧師請求幫忙時,安德魯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多麼好的機會,它可以讓我接觸到異性,那麼我想,安德魯會樂呵呵地答應牧師的請求,而且整個接待過程将會變得浪漫。
為什麼會産生這麼大的差距呢?其關鍵在于安德魯的大腦啟動的意識圖像不一樣。
斯坦福大學曾經進行過一項研究表明:
人大腦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當你不斷地去想自己可能會出現的窘況的時候,在你的心裡就給自己下了某種暗示、預想。這種行為往往導緻了失敗。
當聽到“去接湯小姐”時,安德魯啟動的大腦意識圖像是自己在女性面前出醜,那他肯定會說出喪氣的話,接下來的接待也是一團糟;但如果他的大腦啟動的是浪漫邂逅的圖像,則安德魯會笑逐顔開,整個接待也順風順水。
由于這種大腦意識的導向,形成瓦倫達心态的原因可具體歸納為兩點:
第一,意識專注點放錯了地方
大腦啟動的意識圖像不一樣,意識關注點就會不一樣。
以卡爾·瓦倫達為例,在之前的每一次表演中,瓦倫達大腦啟動的是走鋼絲圖像,因此他的意識關注點都集中在“走鋼絲”這件事本身上,從而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但在1978年,他的大腦意識圖像是榮譽和名聲,走鋼絲隻是手段;因此,他的意識關注點放在了“走鋼絲成功後帶來的榮譽”上,失敗便成了意料之中的事兒。
第二, 畏懼心理作祟
當然,導緻患得患失的另一個具體原因就是恐懼心理。
所謂的恐懼心理,心理學家們給出的解釋是:
在重要情景影響下産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特别是當這種情景可使人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遭到剝奪時,如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譽、前途和經濟的利益時,恐懼的情緒就會支配人的整個身心。
一旦認定某件事非常關鍵後,人的恐懼心理便會增強,以至于占據整個大腦,意識關注點自然無法安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舉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我的鄰居常忘記帶鑰匙。每次問她為什麼會忘記時,她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每次出門最怕忘記帶鑰匙,我都撬了五六次門了,再撬鎖都要撬壞了。
看得出來,鄰居對“忘記鎖撬壞門”看得很重,以至于對“拿鑰匙”産生恐懼心理。
由上可知,“瓦倫達”效應造成的患得患失心理并非不可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如何避免“瓦倫達”效應。
03如何避免“瓦倫達效應”帶來的消極結果?“瓦倫達”效應及其普遍,人人都遇到過,也将會再次遇到。因此,學會如何克服“瓦倫達”情結,走出患得患失的局,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利用4種方法來幫助我們避免或走出“瓦倫達”效應。
1. 專心緻志,鎖定意識關注點
我們常聽到“專心緻志”這個成語。它警示我們做事要細緻認真、用心關注所做的事。
但專心緻志是個抽象詞,在具體督促大腦注意力集中時,我們需要從這兩方面來培養:有意注意和注意穩定性。
第一:開啟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在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
一種主動地服從于一定活動任務的注意,受人的意識控制和支配。
我們可以形象地把有意注意比喻成黑暗中一束電燈光線,我們可以控制它的閉合、方向,但隻要打開後,它的投射方向就是唯一的。
因此,我們能開啟這種有意注意、并把控好它的投射方向,我們才能做到專心緻志,完成某項挑戰。
安德魯對于女性的懼怕,其實就是有意注意關閉的體現。也許他早前在女性面前鬧過笑話,因此他把在女性面前可正常表現的有意注意關閉掉了。
而平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越想做好越做不好”就是有意注意偏向的體現。比如明天出國要帶護照,有些人就把有意注意投射在“忘記帶護照就出不了國”這點上,而不是“帶護照”上。因此,越提醒自己不要忘,第二天偏就給忘了。
第二:注意穩定性。
注意穩定性指的是:
在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上注意所能持續的時間。
注意穩定性要求意識在一定時間内固定在某個點上,不能遊離不定。隻有長時間将意識固定住,才能确保做某件事情時的高效率、高質量,避免分散注意而産生的各種恐懼、懈怠等心理消耗。
卡爾·瓦倫達遇難後,瓦倫達家族依然堅持走鋼絲表演。幾十年後,卡爾的孫子尼克·瓦倫達走在芝加哥摩天大樓的空中鋼絲上,蒙眼走完了全程。
卡爾的後代尼克·瓦倫達
挑戰成功後,尼克·瓦倫達接受采訪時說:
當你走在鋼絲上時,腦子裡根本來不及産生恐懼的念頭。
這就是尼克注意力高強度地穩定在“走鋼絲”這件事上,這保證了他完美地完成了挑戰。
2. 越怕的事情,越要多做
中國有句俗語: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正所謂“熟能生巧”,越熟練的事物,越能不多費腦子而做到快速完成。
要想熟練完成某項任務,唯一的途徑就是重複不斷地做,直到整個流程刻進你的潛意識裡,如同在我們的腦中植入了固定的程序代碼,當接受某項指令時,直接調出代碼即可,快速又保質。
我們都知道,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一般超過我們認知水平;在陌生的認知維度裡,我們很容易産生恐懼和畏縮心理。這是人的本能反應,我們都有自己的舒适區,而舒适區裡有我們可以完全掌控的安全感。
但是,要想走出“瓦倫達”效應,我們必須做到:走出舒适區,越怕的事情,越要多做。
越擔心自己會考砸,越要多複習多練習,做得多了,才能減少考試中遇到不會做的題目;越擔心老闆交代的事情做不好,越要多在老闆面前領任務,做得多了,才能總結經驗。
上個月,IT一族的表弟被公司裁了員,心裡一肚子不痛快,在家裡窩了兩周後開始在網上廣撒網。投了将近20家公司,但沒一家抛來橄榄枝。
向來心高氣傲的他經這麼一折騰,幹脆簡曆也不投了,整天躺在床上看手機。
其實很多人都碰到類似表弟這種情況。之所以怕,就是因為受到了挫折。經受挫折後,就再怕失敗,因此幹脆逃避。
這種惡性循環傷害了很多人的自尊心。但熟能生巧原理告訴我們:
越怕的事情做得多了,也會熟絡起來,熟練後自然會避免再受挫折,從而輕松完成任務。
因此,多做才是正解。
3. 運用轉換法,避免幹擾
既然越在乎某事,越容易出錯, 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幹脆不去想它或類似讓自己放輕松的意識圖像來避免幹擾。
轉換意識圖像,讓自己絕緣幹擾
避免幹擾時,物理學上的轉換法不妨可以借用一番。
轉換法在物理學科上的具體含義是指:
在創造發明活動中,針對探索中遇到障礙受阻時,或解決問題方案并不理想時,可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方法或手段,改變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改變事物内部的結構,從而使問題明确化,求得滿意結果的一種思維方法。
在我們避免“瓦倫達”效應、克服“患得患失”心理障礙時,轉換法可具體解釋成:用輕松的意識圖像給大腦意識做導向。
用轉換法去想問題、解決問題,關鍵點在于不要讓問題本身奪走我們的注意點,避免對思緒産生幹擾。
在《上帝也瘋狂》中,安德魯意識到自己面對女性時會陷入腦子一片空白的窘境,但他沒有找到很好的對策。
但要是安德魯能試試轉換法,接湯小姐之前先在大腦中打開一些輕松的畫面,比如天藍海闊、在女性面前侃侃而談、吃了一頓豐滿的午餐等等,這些都能幫助轉移關注點,避免恐懼帶來的幹擾。
《上帝也瘋狂》中安德魯最後的表白
在重要挑戰面前,把自己變輕松,這足以讓自己變成一個絕緣體,全身心關注任務本身。
4.建立平常心,防止患得患失
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建立平常心。以平常心對待結果,用全力去做事,正如清代小說家李汝珍在《鏡花緣》中所言:
盡人事,聽天命。
挑戰面前,與其過于緊張可能出現的問題,不如專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反而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相比祖父卡爾·瓦倫達過于擔心重視自己“走鋼絲而獲名利”,尼克·瓦倫達卻更能擁有一顆平常心。
從2歲開始練習走鋼絲開始,他始終不以“走鋼絲”為手段來換取名利。鐘愛走鋼絲,才是尼克·瓦倫達繼承家族愛好的前提,他曾說:
我能從事鋼絲表演,這是上帝恩賜給我的禮物。
因此,建立平常心的實際操作方法是:關注做事的過程,把注意力放在做事細節上。
當然,這也是避免“瓦倫達”效應的關鍵一步。
把關注點放在事情細節上的人,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得與失,會為了完成業績而拼命加班努力,但重視每個客戶的反饋和服務細節,并非成交結果。他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幹擾,将關注點放在服務客戶本身上。
而這往往能出現如願以償的局面,想必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理論依據。
最後,我們借用著名物流學家法拉第的話,督促在人生路上拼搏的自己:
拼命去換取成功,但不希冀一定能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
結語:
電影《上帝也瘋狂》中的生物學家安德魯在女性面前,确實陷入了“瓦倫達”情結中,因為患得患失的恐懼心理,不僅讓自己在湯小姐面前丢盡了臉,也讓自己累得夠嗆。
當然,這不是安德魯自己有意這麼做的;而是面對重要事情,太在乎自我形象的他,在大腦中無意識地啟動了某些悲觀圖像,從而關閉了有意注意,潛意識裡徹底否定自己在女性面前可以正常表現的能力。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類似的窘境。
那麼,究竟如何破局呢?
我們可以借用以下4種方法,幫助自己擺脫“瓦倫達”效應,活出健康的人生:
1.專心緻志,鎖定意識關注點
2.越怕的事情,越要多做
3.運用轉換法,避免幹擾
4.建立平常心,防止患得患失
一起學習,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