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合雲
比如,源于象形字,并肩而立或并肩而坐。因此就有親近的含義,不親不能在一起;也有比較的含義,站在一起看看誰高誰矮,誰胖誰瘦。栉次鱗比、比比皆是、比鄰而居都是表示在一起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親比;而對比、比試則更多的是比較的意思,看一看誰好誰壞,誰強誰弱。比卦的這些含義都有。
對于比卦,人們解讀差異較大,一般認為是親近親比。因為《辭海》關于比的含義确實有親近這種解釋,(見辭海,比,㈡❷例“大國比小國”是大國親近小國)。關于比卦的解釋多用唐•孔穎達疏“地上有水,猶域中有萬國,使之各相親比”(見辭海)。本人對此持懷疑态度。本人認為把比卦之比理解為比試、比較、競争是準确的。而儒家解釋易經是反對巧競的。
究竟是比較之義更接近原意,還是親近之義更接近原意,由大家去評判。
一、比卦的卦象是競争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比卦上卦為坎為水為險,下卦為坤為地為柔。水地比。寓意是地上有水,柔弱是危險的,要靠比賽競争來強化自身,強筋健骨,化險為夷。像草木之間攀比争陽光;像雄性動物競争來強種群。
二、比卦的卦辭好中選優
“比:吉。原諒,元永貞。不甯方來,後夫兇”比較、類比,好中選優是吉利的。從原始狀态考問判斷,這種方法能保障始終沿着中正之路前行。
這樣不安甯的方國和人員就會來彙聚,晚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會兇險。比較與競争是世界也是人類的基本态勢和能力,過往的曆史告訴我們,比較與競争是長久以來的人間正道。
作為一個國家來說,通過比較來推舉和選定誰可以信任,誰來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或者說通過比較來決定我在哪裡生活、我去哪裡生活,用腳投票,這樣做非常好。商纣王殘暴,人們紛紛逃離奔向周邊國家。
幾百年後,齊桓公把齊國治理得國安民富,各國民衆紛紛來投。世界就是在不斷比較、不斷超越中通過否定之否定,交替優化前進的。
所以,人類就要不斷迎接困難,戰勝困難。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人就要不斷進取,落後就非常兇險。
三、比卦的爻辭公正才吉利
第一句爻辭是“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人有信用,比一比很好,同有信用的人比一比誰更有信用,沒有災禍。有信用的競争就像盛滿酒的酒缸,香飄四溢。不僅本身有好處,還會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好處,吉祥。
“第二句爻辭是六二:比之自内,貞吉”。人要有進取心、探索欲,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一個群體内部也應該有競賽,互相比趕超,隻要中正守正就吉利。
第三句爻辭是“六三:比之匪人”。跟敗類比誰更殘酷無情,自己會受傷,也會讓人傷感。《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第四句爻辭是“六四:外比之,貞吉”。外比于賢,見賢思齊,同外部進行競争,堅守正道吉利。
第五句爻辭是“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一個人在位高權重的時候,比什麼?比德。看誰更受人愛戴擁護。即使為王還要知道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要像古代賢王狩獵圍三阙一,故意放走跑得快的禽獸,讓他們去繁殖。允許别人超過自己,像周文王用姜子牙,像劉備用諸葛亮,這樣才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才不至于把别人和自己逼上絕路。本部落的人不用勸誡就會願意同他們一起奮鬥。這樣才吉祥。
第六句爻辭是“上六:比之無首,兇”。比之無首就是不能沒有要領。不能貨比貨就得扔,人比人就得死,而是知恥而後勇,見賢思齊;不能因為攀比而成仇,用黑鬥狠;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要知道強中還有強中手,要赢得起輸得起;不能盲目自大,目中無人,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咖大佬更要知道有客戶、有同行、有左鄰右舍、有觀衆;位高權重的人也不能認為自己就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要有敬畏之心。否則是兇險的。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四、綜論
比卦究竟是親比還是類比、比較,我認為用類比、比較是符合原著精神,理由有四。
其一、卦象符号地上有水。把地有水說成是“猶域中有萬國”,水為坎險,怎能把坎險比喻成萬國;另外,用以說明放低身段親近他人存在風險也是說不過去的。應該是謙恭會有益,不會走向坎險。
其二、親近他國親近他人這麼淺顯的道理,易經不會用這麼重要位置的一卦來闡述。
其三、親比就用不到“王用三驅,失前禽”。
其四、“比之無首,兇”如果是指首領,就與乾卦“群龍無首吉”相悖,不是同一種理念。
比較一下,比賽一下,對社會對世界發展都是有好處的。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别,沒有比較世界混沌,就不知道什麼好什麼壞,什麼對什麼錯,就沒有進步。
比如,也需要“貞吉”中正公正;也需要“有孚”有誠信。比的沒有要領,倚強淩弱,用黑鬥狠,對人民對國家都是兇險的。
從經濟的角度考慮,競争有利于社會進步。我們主張貨比三家,其實每個人在購買物品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有一個比較,這個物品好不好,貴不貴。一個企業生産的産品原料好、性能優、價格低廉,就會受歡迎。
無産階級革命導師列甯号召開展勞動競賽。其實就是比。
隻是計劃經濟存在一定弊端,主要就是僵化。一個生産陶瓷茶缸的企業,工人上班就是幹活,産品國家包銷,不用考慮好用不好用,不考慮是不是賣得出去,把改進産品和銷售交給領導、交給政府,産品優化傳導必然失靈或者滞後。
市場經濟就不同了。企業要考慮産品是不是适銷對路,能不能賣得出去,資金能不能回籠。倒逼企業改進創新,節約成本,提高效益,生産出更實用、更新穎、更便宜的商品。剛剛改革開放時,我附近就有這麼一個生産12馬力小拖拉機的企業,政府跑來了指标,企業努力完成生産任務。當時農村已實行承包制,用不了或者買不起這種小拖拉機,生産的小拖拉機沒處存放,但企業不管這些,照常開班生産,産品嚴重積壓。這就是企業隻比生産,不比效益的結果,是片面的比。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就要比性價比、比效益、比市場占有率,而且不僅比産品,還要比服務。比來比去社會就進步了。
競争有利于縮小差别。我是個土鼈,沒有資格去外國。但我看到幾個資料說日本加拿大工資差别相對較小,教授和環衛工人相差一倍以下,是橄榄形社會。因為充分競争使人員、資金等各種資源向窪地聚集,逐漸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三線城市有的工人工資一兩千元或者三四千元,而處于同區域的壟斷行業月工資一兩萬元,科級的管理人員年薪四五十萬,相差大幾倍。還不要說個别貪官貪幾億,幾十億,相當于工人一千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社會管理也需要人有充分的權利比較、鑒别、選擇、決定。封建社會靠武力剝奪人民選擇的權利,并且從精神上利用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宣傳貫徹“忠義”。成者王侯敗者賊,隻有糾集一夥人打下天下的皇帝是正确的,好人壞人們就不能比,不敢比。不僅如此,判斷是非還以是不是“忠”為标準,從上就是正确,抗上就是叛逆。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利益才是利益,百姓的利益隻有服從。失貞,失中正公正。
所以,比之義大矣哉。
說到了比,我們再說說“異化”。無産階級革命創始人注意過異化問題。他看到科技的進步減輕了勞動強度,同時也造成了工人的失業,因此出現工人抵制和破壞工具的現象。五六十年代我們也思考過同樣的問題,随着計算機應用和數控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同樣出現擔憂。但實踐證明這種憂慮沒有必要。技術進步了,一種業态消失了,新的業态就會誕生;工作機會消失了,必然有新的工作在等待着;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用人少了,随着城市的發展就會有更多的服務業發展,仍然需要人來工作。城市的環境維護、生活保障、通訊、道路都需要人。電商發展了,快遞、送餐員就需要人。比的結果不是消滅人,而是創造新的機會,是社會整體的勞動強度降低。
科技進步存在異化問題,其實任何事物都存在異化問題,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都是隻有一個面,都有長度、有寬度、有厚度。資本也有異化問題。我有一個同事就說過:“在一個三線城市,有房有車有五十到一百萬,是自己的。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多了就想投資,投資就會壓住資金,還可能賠錢,花錢就沒有自由了。”
這就是資本異化。也就是資本除了賺錢,也為社會服務。社會就是鼓勵各盡所能,重視體力勞動也重視腦力勞動,鼓勵投資。錢多了用于投資,用于再生産過程中,加快資金周轉,加快行業整合,加快競争。
建立正常的秩序,除非坑蒙拐騙偷,除非制假售假毒害他人,不仇恨所有職業,建設和諧社會,推動共同發展。這就是“比之自内,貞吉;外比之,貞吉;比之無首,兇。”
為什麼把貞列為必要條件?我們在以前說過,易經中的貞就是中正公正,是以人為本,人人平等。因為貞字字面本意是占蔔并刻在了貝殼上,意為符合人道并得到上天印證,是天人合一,天下大道,公道。符合公道對人類有益,吉利。比之無首就是比之不得要領。就是依靠強權打壓他人混亂的比,用現在的新詞就是“内卷”。如果比不是用在社會發展上,而是用在人與人的争鬥上,其結果隻有一個字“兇”。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