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文明古國,經曆過很多朝代的更替,時間不斷飛逝,但知識和道理經過曆史長河的沉澱,散發出了其獨特韻味。
從古至今,有許多民間俗語被流傳了下來,到了一定年齡進行仔細品讀,才知道說的都是人生中有用的道理。
在流傳下來的諸多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即使在今天仍然适用,值得拿出來品讀一番。
這句話就是,“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别看這簡單的一句話,其中蘊藏着的學問,指示出了許多生活道理,真正體現了老祖宗的無雙智慧。
年齡是每個人出生後的重要印記和見證,年齡不僅是資本,也間接代表了處于人生不同時間節點的人群,應有的人生閱曆和經驗。
四十歲是人生的峰值,說來歲數不大,但身體機能已開始走下坡路。句子一上來就以人的年齡段做了定位,引人思考。
“人過四十”的主要意思是,人一旦到了四十歲的年紀,應該要懂得對自己和家庭負責了,不可隻憑自己的喜歡任意妄為了。
古代因缺醫少藥,人的壽命普遍不長,四十歲代表人生已經過半,到了該有責任和擔當的時候了。
歲月匆匆過,每個人都在光陰中行走,年齡增長雖是無法避免的,卻也給人生帶來了充足的閱曆,豐富的經驗。
生而為人,我們要在年齡的增長中,明确自己身上的責任和肩負的人生使命,而不是在時間的流逝中逃避責任,為不思進取找諸多借口。
“不睡三覺”的養生哲理不少人有這樣的疑惑,不睡三覺指的是哪三覺?老祖宗的這句話蘊藏着什麼哲理?
因為古代醫療技術不如現代發達,生病後往往要到很遠的地方進行治療,許多人會因為生點小病,缺乏治療手段和藥物而去世,非常惋惜。
生命對每個人都隻有一次,既然沒有很多的治療手段,古代人隻能在預防疾病的發生上想辦法。
智慧的古代人知道,良好生活、飲食習慣的養成是規避疾病發生、減少死亡的有效方法。
“不睡三覺”就是古代人通過改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發生、增強健康指數的金句。
“不睡三覺”是指吃飯後不要立馬睡覺,與現在常說的“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是差不多的意思。
因為吃過飯後立馬睡覺,食物淤積在胃中來不及完全消化,容易積食,導緻上火,會衍生出多種疾病,四十歲後身體素質下降,更要多多注意。
生氣時不要睡覺,人生在世,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發脾氣是情緒發洩的一種形式,有時不受主觀思想控制。
有的人生氣時,會選擇不想說話睡覺的方式去排遣情緒,生氣會損傷全身各髒器,還會導緻内分泌紊亂,經常生氣後就睡覺,對健康不利。
沒有時間規律的覺不要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身體有其天然生物鐘。
如果每天睡覺時間不固定,就會打破自身規律,造成身體代謝出現紊亂,會給各器官造成不良影響,引發疾病。
同樣,睡眠質量欠佳會加重髒器負擔,容易引發肥胖等。
了解了“不睡三覺”的具體所指後,是不是格外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即便是在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同樣要遵循飯後不要立即睡覺、生氣時不要睡覺的原則。
規律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與健康長壽有直接關聯,不可忽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會不可避免地與别人打交道。
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生活經曆,有自己的脾氣、性格,加之人性的自私與複雜,使得相處變得更加困難。
老祖宗通過“不求三人”這句話,給我們傳遞了與人打交道的許多道理。
生活中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要去求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
有人因為自己出身好,而看不起别人,有人看别人混得不如他,而瞧不起人,還有的人,覺得撈不到好處而瞧不起人。
世界上本就什麼人都有,如果去求原本就瞧不起你的人,最後隻會落得被譏諷的下場。
不求欠債不還之人,欠債不還之人的道德品質有待考量。
通常這樣的人心中隻有自己的利益,不會考慮别人的難處,遇到事情時有便宜就占,自己絕對不會吃虧。
去求這樣的人,不僅不會得到真正的幫助,沒準這種人還會此次機會,占你一些便宜。
不求沒信用之人,沒信譽的人通常擅用花言巧語包裝自己,将自己說得無所不能,什麼事情都能做到,往往會輕率地答應别人所求之事。
等真正解決事情時,就開始找各種借口推卸承諾與責任,求沒信用的人,不僅事情不能完成,沒準還會惹一身麻煩。
小結“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古人簡單的一句話,說透了人生中實用的深刻道理,即便到今天仍然适用。
相信結合生活中的真實見聞,大家對這句話會有自己新的感悟和理解,如能融會貫通地運用于生活之中,一定能夠加強識人斷物的能力,促進身體健康遠離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