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松松養水、寬寬松松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斷斷續續,養魚老道在今年持續購買了幾批金魚,不是沒有死的,如果單從數量上看,死的小魚苗反而比活的多,當然這其中也牽扯到了遠途運輸的問題,而自己繁殖的,體質就會好很多了。
但是,很多魚友并不是遠途運輸,僅僅是在當地魚店或者魚友、魚場購買,為什麼這個金魚還是養不住呢?
我也在反複考慮這個問題,發現會有如下一些主要原因,其中,最為主要的一點,我們一定要牢記,其他還有一些輔助注意事項:
一、打開魚鰓看看,不管什麼原因,隻要魚鰓異常的,一條也不要,整缸都不要
如果說,導緻金魚最容易斃命的疾病,絕對不是什麼内寄、腸炎或者白點、水黴,這些都不算什麼大事,最容易把金魚給輕易整死,而又難以下藥的,就是各種鰓病,不管它是菌還是蟲。
很多魚友說,我們真的分不清哪種是菌鰓、哪種是蟲鰓?
事實上,這個道理很好理解,但是實質觀察未必簡單,哪有一定那麼絕對的事情呢?
我發現某些大咖所說的,好像是這個魚鰓早就被設定了固定模式一樣,隻要裡面有蟲子了,這個細菌它就不進去了:對不起,不好意思,原來您在這裡,那麼我讓路……
或者是隻要有細菌,這個蟲子就不在裡面繁殖了?呵呵。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隻能說蟲子進去魚鰓,可能有啃咬的傷痕和發紅的印記,而菌鰓可能大面積潰爛、發炎,僅此而已吧。
那麼,對于我們新魚友來說,在購買金魚的時候,甭管他什麼菌、什麼蟲,隻要是鰓部不正常的,一概不要就是了。
至于說怎麼看?我真想由衷地問一句,難道大家沒有吃過魚嗎?
購買食用魚的時候,我們還知道打開魚鰓看看新不新鮮呢,購買觀賞魚就忘了?一個道理,一樣的看法。
二、其他所有問題,都不是大問題,隻要不胡亂混養導緻交叉感染飼養金魚,水質問題絕對重要,這個道理或者實際操作,我的其他文章都有,不必再多說了。
那麼,當我們養好水質以後,金魚入缸也有可能不适應,主要反映在體表或者尾巴或者頭瘤。
比如說尾巴分泌物過多,有些起痘或者小白斑、體表也是一樣,頭瘤會出現白色的分泌物,也有可能挂在腮邊,這些未必是什麼大問題。
我們可以使用藥浴加換水模式,也就是說,無論使用黃粉、亞甲基藍或者殺菌水、食鹽等,都可以,按照說明或者顔色,少量下,不要多下,然後觀察,必定會有逐步走強的迹象,浸泡一兩天,最多三天,然後就可以換水三四分之一,之後再浸泡,再換水,這是需要極大地耐心和大量困水的。
而且,有可能不在金魚入缸的前幾天進行這種操作,因為前三天它們未必發病。
當然了,如果一切正常,這個操作可以推遲到半個月以後,甚至于根本不必檢疫,如果發現了分泌物持續增多,是可以采取上述的辦法的,少量無礙,但是,一定要溫和,并且時刻配合換水。
這個過程也可以解釋為稀釋有害菌,或者有效滅菌。
這種操作和所謂的硝化系統形成,未必有沖突,特别是原有魚缸曾經養過魚的,這個操作一定要有,這就是防止交叉感染。
然後,金魚沒有什麼問題了,逐步适應水質了,再去培菌也不是不可以,不要以為所有的藥物一定會傷害硝化細菌,這其中還有個量的問題,還有個換水的問題,隻有這樣操作,才有可能避免金魚以後的整缸團滅。
至于說,金魚入缸排白便或者體表出現某些紅腫迹象,至少在入缸初期,白便根本不必管它,停食三五天再說,體表略有紅腫,可以進行點對點塗抹,結合藥浴和換水,慢慢的金魚就會緩過來了。
但是,如果說不困水,或者把金魚和其他錦鯉之類的胡亂混養,或者是原缸的魚本身就有病,這些就不必再去啰嗦了,因為大部分情況下無法調理。
很多魚友總會把養水和治療觀賞魚病,聯系在一起。
其實呢?當觀賞魚已經不适應這缸水質,體表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最應該在乎的是魚命,而不是這缸水,或者說,這缸水對于這些觀賞魚的意義,已經不大了,尤其是養過其他魚的老水。
再說了,我們大量困水的準備,不也是為了最低限度的保住這缸水嗎?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