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殆解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殆解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01:10:1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殆解讀(34學而不思則罔)1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選編了《論語十則》一課,其中一則為"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則選自《論語·為政》篇。孔子的這段語錄談如何治學,主張學思結合,解讀并無分歧。但為什麼要學思結合,涉及到"罔""殆"二語的訓釋。教材的編寫者這樣注釋:"[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适從。[殆]有害。"然"學而不思"為什麼會"迷惑","迷茫而無所适從"?"思而不學"為什麼會"有害"?我覺得,這樣解釋,于詞的意義可能有據,但于情理似有不合。學貴乎思,思方能有得,不思,沒過腦子,無所得,等于白學而已,并不會"無所适從"。其實,"迷惑""迷茫而無所适從",也是思了,隻是沒思明白,沒想清楚,并非"不思"。若"不思",過眼雲煙,無所謂"有所适從"還是"無所适從"。孔子曾有言:"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思而不學"則"無益",沒有好處,沒有幫助而已,似乎也不能理解為"有害"。

我以為,"罔"者,"無"也,即"沒有";"殆"者,"疑"也,即"疑惑"。學習伴随着思考,才可能有所感悟,豁然開朗。"學而不思",則茫然無所獲,徒然無功。學之得,固然有待于思,但思不一定就有所得,還需要學養底蘊來輔助。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是常常會有的,因為學養底蘊不足以得其解。思能生疑,"思而不學",則"疑"者或許終不得解,功亦無多,韓愈所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學則廣知,思則生疑,疑釋而成學。學待思而得,疑賴學以釋。不學而好思,雖知不廣;不思而好學,雖學不入。思有益于學,不思,學則徒勞而罔;學有助于思,不學,思則滞礙而狹,故夫子主張"學思結合"。

"罔"作"無;沒有"解,一般詞典都收有此義,如成語"置若罔聞"之"罔"即此義。"殆"字的"疑惑"義一般詞典未收。《漢語大字典》第二卷和《漢語大詞典》第五卷"歹部"之"殆"字下都收有"疑惑"一義,所引書證為"《論語·為政》:'多聞阙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阙殆,慎行其餘,則寡悔'",并引王引之《經義述聞》:"殆,猶疑也。謂所見之事若可疑,則阙而不敢行也。……後人但知殆訓為危,為近,而不知又訓為疑,蓋古義之失傳久矣。"本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并提,"罔""殆"對舉,正用此義。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的王力先生主編《古代漢語》注:"罔,指罔然無所得";"殆,疑惑(從王引之說)。"所注當為正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