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題: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你知道哪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題: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新華社記者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此次上下篇報道10件國寶之外,仍有很多遺珠,未能一一展現。
(小标題)唐代“天團”——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千年前的“流行天團”如何穿越時光而來?他們又吟唱着什麼?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作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吸引着衆多遊客的目光。
1959年,這尊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墓中出土。其形為一尊昂首挺拔的駱駝,駱駝背上七位樂手圍坐一圈,中間是一位豐腴婀娜的女子。七位男子意興盎然地演奏着笛、箜篌、琵琶、笙、箫、管子等樂器,女子朱唇輕啟,衣袖翩翩……
“自從張骞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交流日增,這支千年前的‘巡回樂團’,很可能正表演流行于唐開元天寶年間的‘胡部新聲’。”陝西曆史博物館陳列展覽部副部長姜濤說。
“這套陶俑是分塑合成,駱駝和樂舞俑獨立塑成,然後組裝,複雜又嚴謹,為中國古代陶俑藝術的精品之作。它既是唐代文化藝術、制作工藝發達昌盛的重要物證,也見證了絲綢之路上藝術的交流與融合。”
(小标題)中國山水畫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圖》
有一幅國寶級名畫,分居海峽兩岸,前段藏在杭州,後段存于台北,這就是中國山水畫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由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完成于1350年或更晚。到了晚明,它被宜興收藏家吳之矩所得,後由其子吳洪裕繼承。1650年,吳洪裕臨終前命人焚畫殉葬。雖被搶出,但是其最前一小段已被燒毀。
重新裝裱的《富春山居圖》分為兩截,今人分别稱作《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前者長期在民間流傳,後者則在清乾隆年間進入宮廷。
“1938年,著名書畫家、鑒定家吳湖帆先生用家藏的青銅器換回《剩山圖》。1956年,在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等人的努力下,吳湖帆将其出讓給浙江省博物館。”浙博書畫部主任盧佳說。《剩山圖》因尚留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得名,林巒渾秀,草木華滋,充滿了隐者悠遊林泉,蕭散淡泊的詩意。
2011年,《剩山圖》赴台灣,與《無用師卷》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
(小标題)“鎮水神獸”萌萌哒
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頭萌萌哒的“鎮水神獸”,它就是2013年出土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的石犀。
石犀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由整塊紅砂岩雕刻而成,體态豐滿,壯實可愛,是目前我國出土體量最大的圓雕石刻之一。
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秦漢以前是一個水患較為嚴重的地方。戰國末期,秦國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并“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之後成都才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馑”。考古學家判斷,這頭石犀很可能是李冰所造其中之一,因此它可是名副其實的千年“鎮水神獸”。
從被發現開始,石犀就深受市民喜愛,市民們給它起了 “萌牛牛”“寶寶”等小名,贊它“元氣滿滿正能量”。
成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曉楓介紹,石犀剛出土時,表面被鋼筋混凝土覆蓋,還有風化粉化、片狀剝落等,令人揪心。經過科學救治和保護,公衆才能見到現在這樣健康又神氣的“神獸”。
(小标題)最接近“書聖”真迹的書法作品
“今天我們有幸得見王羲之的風采,還要感謝女皇武則天。”遼甯省博物館學術研究部主任董寶厚對記者說。
遼甯省博物館珍藏的《萬歲通天帖》雖非王羲之真迹,但卻被稱為最接近“書聖”真迹的書法作品。它一直是皇家珍藏,後被溥儀帶出宮,現藏于遼甯省博物館。
據董寶厚介紹,當時武則天希望得到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找到了王羲之的後人、宰相王方慶。王方慶将家傳的王羲之作品都獻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在萬歲通天二年,命内府弘文館對這些作品進行鈎摹。
董寶厚說,武則天讓内府鈎摹,肯定是找到了最好的書手,找到了最好的底本,鈎摹的技術是最高超的,也是最接近原作的。
不幸的是,原件再也沒有流傳下來,隻有當時鈎摹的作品保存至今。
(小标題)女皇武則天的除罪金簡
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武則天金簡”,是現存唯一一件屬于武則天的文物,它的發現也極具戲劇色彩。
1982年5月,河南省登封市農民屈西懷在嵩山峻極峰的石縫裡撿到了一片金燦燦的長方形物件。有文物販子開價高達10萬元,他卻選擇把“寶貝”上交國家,獎金是1500元。
經專家鑒定,這是武則天的除罪金簡,黃金純度在96%以上,正面镌刻63字:“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即武則天遣道士向諸神投簡以求除罪消災。
“埋藏刻寫天子心迹的簡、策,曾是古代祭祀、封禅活動的一項重要内容。這是天子與天帝的‘私話家語’,也是國家的‘最高機密’。”河南博物院社教部主任林曉平介紹,武則天金簡為了解唐代曆史和武則天生平提供了實物依據。
2018年,在發現武則天金簡36年後,身患重病的屈西懷最大心願是再看它一眼,最終如願以償,一個普通農民與國家一級文物的故事畫上了圓滿句号。(記者:童芳、楊一苗、馮源、趙洪南、桂娟、雙瑞)(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