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覆蓋了一門父母眼中的“副科”,打了不少家長和孩子一個措手不及,它就是音樂。
大家習慣性地将語文、數學與英語統稱為“主科”,像音樂、美術、體育這類就稱為“副科”。所以學校裡面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副科”給“主科”讓路。
在《皮皮魯魯西西之罐頭小人》中,有一個很經典的場景,體育老師去器材室拿器材,班主任直接走過去說,如果體育課沒有人要就給我吧,體育老師很無奈的說,我已經有兩個月沒上體育了,墊子都落灰了。結果班主任說,現在不是快考試了嗎……
2022年新課标的發布,一下子就把這條藝術的線提升了上來。在新課标中明确标識藝術課程的設置,并對于藝術的課時比例也進行了相應的指導與參考,最終實現以美育人。而音樂就包含在了藝術課程中。
我家娃年齡小,但身邊有幾個朋友的孩子處于中考階段,我剛好也詢問了一下。孩子們無一例外地說,如果日常學習樂器的話,整體來說不算難。音樂試卷基本上來說就是兩種,一種是直接的那種音樂素養可以靠背誦拿分的,一種是靠耳朵的聽辨能力的。
像我家孩子一直在學鋼琴,順便學着樂理課程,所以這種背誦和聽辨都會接觸,因為樂理考試就是這兩大類内容,這就相對而言比較輕松。
但一些家長認為樂器學習太過于浪費時間,太過于讓孩子分散精力而沒有去學習的話,還是有點遺憾的。
當然,很多家長會說,自己孩子距離中考高考還遠着呢,是不是沒有必要就這麼早開始培養音樂素養這類?
這個說法也不太對。
在知乎上有個很高關注的問題:
普通家庭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
前段時間熱映的《外太空的莫紮特》中,一開場中從媽媽訓斥兒子沒考滿分還想玩,到整棟樓的每一個孩子都在學才藝,一直到黃渤扮演的爸爸逼迫兒子任小天練琴成為朗朗的情景,完全映射了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神态。
其實,現在的家長都會非常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提升,而藝術通常會被認為,最能夠讓孩子提升氣質提升修養的一種形式。所以很多家長才會鑽研各種樂器各種美術或舞蹈,到底是學習小提琴還是古筝,到底是國畫還是油畫,到底是中國舞還是芭蕾舞,等等。
到底家長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呢?我從一本給兒童的音樂學習指南中找到了答案。
這本書就是《DK音樂是怎麼回事》,由英國DK公司出品。書中講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世界各地的音樂,為什麼音樂讓我們喜歡,以及改變了音樂世界的音樂家等等。
第一,音樂的基礎知識
我們可以随時聆聽到音樂,從大自然中花草魚蟲到通過樂器展示發出的聲音,都可以稱為音樂。
音樂有哪些要素組成呢?怎麼樣才算是完整的音樂呢?
書中告訴我們,一共有七個要素:
節奏:就像我們的心髒一樣的規律性跳動,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打拍子,像彈奏鋼琴就會有一個專門的節拍器。
力度:還記得《命運交響曲》嗎,前面的幾聲“邦邦邦”是不是很大聲,明顯是力度大帶來的效果。當然也有一些很細微的聲音,那就是力度小的作用。
旋律:這個比較抽象,當我們将“do ro mi”這些音符組合起來,那就是旋律,就是我們聽到的優美的音樂語言。
和聲:唱歌的時候會有和聲部,演奏也一樣,音樂中一起演奏多個音符就會産生和聲。
音色:這個比較好理解,我們的聲音不同就是音色的原因,比如豎笛與小号演奏同一個音符,聽起來就不同。
織體:其實換句話說就是一首音樂中有幾種樂器穿插演奏,我們經常在聽音樂的時候,聽到裡面不止一種樂器的聲音,這就是織體。
曲式:就是音樂結構,就像我們寫作文,開頭中間結尾,是用排比句還是其他,等等。
除了這些音樂的要素,書中還對樂譜中常見的各種小标記進行了展示,比如什麼是升記号降記号,什麼是全音半音等等,用非常形象的鋼琴圖片做了一些标記,方便小朋友們看和記憶。
第二,音樂帶來的影響
陳奕迅的《孤勇者》的傳唱度可以達到學齡前兒童,是個孩子都能張口接上。在之前的《少年》也成為小學生傳唱很廣的歌曲,現在随着《乘風破浪3》的熱播,一系列“王心淩男孩”“王心淩女孩”讓《愛你》等一系列的歌曲再次流動起來。
這些都是音樂作品帶給我們的影響力,如果說這些是某時刻的流行,央視的《經典詠流傳》将一首首經典歌曲再次播放的時候,是不是還會帶來我們很多的回憶與體驗?
我們為什麼喜歡音樂呢?哪怕五音不全,在KTV也一樣能變“麥霸”。
書中提到“當我們聆聽音樂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産生一種叫作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它會沿着大腦中的各個路徑傳播,讓我們充滿愉悅。”
其實,日常中,我們也可以很輕松地感受到音樂帶給我們的一系列的變化:
比如,當我們聽到一些歡快輕松的音樂時,我們就會很容易充滿開心,甚至想要跳起來的感覺,有的時候嘴裡還會跟着哼唱。
比如,當我們聽到一些比較傷感的歌曲時,我們内心會感覺到傷心孤獨的情緒,就會回憶起一些自己難過的事情。
其實,除了我們人類喜歡音樂,動物也喜歡。
電視上天天有一個廣告,就是說奶牛都是天天聽音樂産奶。事實上,這個确實有科學研究的。
在書中,提到了奶牛聽舒緩的歌曲會産生更多的牛奶,小貓聽古典音樂沒反應,但如果與貓叫吻合的音樂時,小貓就會蹭來蹭去認同這樣的音樂。
除了這些,還提到了為什麼音樂會一直圍繞在我們大腦中,就像我們古代常說的“繞梁三日不絕”。
第三,美好的音樂流淌
好的音樂都是創造出來,那該如何創作一首歌曲呢?
書中描繪了一個通用的經典流行歌曲的結構,包含了前奏、主歌、副歌、橋段、尾聲等部分,每一部分也擁有自己不同的作用。
比如前奏,我們聽過很多的歌曲,有的前奏簡短,有的前奏較長,但不管哪一種,它的作用就是為了抓住我們的喜歡,然後繼續聽下去。就像我們日常講故事一樣,如果故事開頭不吸引人,我們可能讀下去的欲望都沒有,包括電影,都會用一些很抓人心的表現方式吸引我們。
除了這些,比如樂器的種類、音樂的形式等等,在書中也都做了展示,父母與孩子在一起共讀的時候,可以找到相應的片段,邊看邊讀,更容易讓孩子理解。
音樂很多人說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每個人與生具有的天賦,隻是需要我們去激發。
這本書很大的優勢在于,它在編寫内容的時候,充分考慮了兒童對于圖形圖案以及顔色的喜好,用很活潑的方式帶動孩子來學習音樂。同時整體的音樂指南很全面也很權威,不晦澀。特别是後面所附的代表作品更是獲得我的好感,方便給孩子尋找并聆聽。
今天我們給孩子的大腦輸入音樂的密碼,明天它會帶動孩子在某一刻充滿喜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