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結婚的标準之一就是一定要有新房,可是選房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像是地理位置、區内綠化、是否有配套的基礎設施。今天飛墨君不聊其它,就單來說說選房到底是高層好還是多層好,它們各有什麼利弊,希望能給在層級上猶豫的買主們一些建議。
首先我們要知道怎麼來區分這個高、多層,國家的相關規定是1—3層屬于低層,4—6層屬于多層,7—10層為中高層,而11—30就是我們說的高層建築了。
如果從建築材料來說,很多人認為高層比多層好,因為高層的建築體系是由鋼筋混泥土現澆而成的,對于抗震抗風能力極強,而多層是磚混結構,不牢固。飛墨君不得不糾正一點,磚混結構很多是以前的手法,現在有些建築商用的材料是輕鋼材料,自重是磚混材料的五分之一,但能抗8級地震,是日本建築的常用材料。
不說别的,就談談這個得房率,高層需要垂直交通兩種:電梯和樓梯,它的得房率是78%—85%,而多層的得房率是88%—95%,這樣的數值對比是不是更直觀明了。而且大部分的多層房型為坐北朝南方位,南北通風。而高層因要分割面積給公攤,房型設計不好分割,甚至出現不規則房型。
可能有的朋友不服,高層的視野好呀,沒錯高層的視野廣闊,有一種“會當淩絕頂”之感,不過有些知識我們要知道,8—11層為揚灰層,趕上霧霾天,如果室内第二天開窗會發現屋子裡盡是灰塵。而且高層的水壓比多層小,有時還會因為水壓問題導緻停水,所以也常收到停水整修的通知。
有人說高層是身份的象征,高級人的象征,高檔小區有一個标準條件就是區内綠化面積大,可是飛墨君認為高層往往位于市内環線内,為了節省地價,會犧牲很多的綠化和基礎設施空間,而多層大都在内環外,綠化值高,而且現在人人都有車子,(房子都買的起應該有車吧)交通往來方便。
另外對于災害時的應急反應,多層也優于高層,即使發生災害也能在短時間内進行逃離,而高層的逃生通道太長,給人反應時間太短。不過高層也不是沒有好處,現在同區域的高、多層房價相比較來說,高層更為便宜,飛墨君就總結到這裡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