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

古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9:55:54

來源:新甘肅

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關卡

陽 飏

懸泉置

古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關卡)1

懸泉置遺址

古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關卡)2

懸泉置遺址出土的書信

古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關卡)3

懸泉置遺址出土的陽朔二年傳車亶輿簿

從一滴水開始,從一滴水後面的敦煌開始。

懸泉置遺址位于敦煌安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側1.5公裡處的戈壁荒漠中,南依三危山餘脈火焰山,北臨西沙窩,東去瓜州56公裡,西去敦煌64公裡。

《西涼異物志》謂:“漢貳師将軍李廣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渴乏,廣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劍刺山,飛泉湧出,以濟三軍,人多皆足,人少不盈,側出懸崖,故曰懸泉。”

“懸泉”之名形象地反映出其水出石岩,徑流細弱的情形。

漢武帝封李廣利為“貳師将軍”,率兵攻打大宛國貳師城取汗血馬。久攻不下,漢武帝震怒,增派精兵圍攻大宛城40餘日,大宛貴族最後斬了國王的頭顱投降,獻出3000餘匹汗血馬。

李廣利獲勝後班師回京,途經敦煌行至此山時,人馬疲勞不堪,沒有水喝。迎面懸崖上不知何時何人寫有三個大字:“滴水石”。李廣利舉劍上前,對着“滴水石”奮力一劍,然後第二劍、第三劍,隻見山裂石開,一股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湧了出來,三軍人馬争相痛飲。因水從高處流下,懸空入潭,所以名懸泉。

為了紀念“刺石成泉”的貳師将軍,泉名曰“貳師泉”,泉旁還建了一座廟,曰“貳師廟”,并在此設置了驿站,供過往軍隊、商賈、行人歇息。随着絲綢之路的衰敗,貳師廟和驿站坍塌成了廢墟,但是清泉依舊,從未枯竭,而傳說故事也一直在民間流傳着。

懸泉置在西漢時名“敦煌郡效谷懸泉置”,“置”即驿站,該名唐代仍在沿用,宋代以後漸廢,無人知其名。後被當地人稱作“吊吊水”“貳師泉”。傳說此泉有靈,“人少時水少出,人多時水多出。”

《漢書·地理志》記載:“敦煌郡,戶萬一千二百……縣六:敦煌、冥安、效谷、淵泉、廣至、龍勒。”

根據漢簡記載,懸泉置是效谷縣下轄的一處郵驿機構。敦煌郡當時有廄置九所,懸泉置當屬其一。懸泉置遺址于1987年首次發現,1990年開始正式發掘,懸泉置遺址内涵豐富,下層為漢代建築,遺址西北角疊壓有魏晉時期的烽燧遺址。

懸泉置遺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門朝東,四周為高大的院牆,邊長50米,西南角設突出塢體的角樓,塢牆系土坯壘砌而成,建有不同時期的土坯牆體平房及辦公房舍、馬廄等。

作為河西走廊要道上的一處集傳遞郵件、傳達命令、接待賓客為一體的綜合機構。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還沒有出現過類似的遺址。

古代“郵”專職傳遞官方文書的機構,送文書的馬和車則稱“驿”。古代各個時期對郵驿有不同稱呼,秦始皇時統一稱“郵”,漢代稱“驿”,宋代則叫做“急遞鋪”。現在習慣把中國古代郵政通稱為郵驿。

《後漢書》記載,漢代驿使服飾是“赤帻绛褠”,即頭戴紅色巾,身穿大紅袖上衣,身背紅白色的信囊,奔跑在路上。漢代傳遞急件,日行400裡,宋代皇帝的金字牌急件,日行500裡,清代緊急文書的傳遞時間提高到一晝夜800裡。懸泉置曆經西漢、東漢,至魏晉時期,前後延續近400年之久。

20世紀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從玉門關一帶古長城烽燧遺址下,挖掘出土了大批漢簡,随後敦煌、武威等西北各地陸續出土大批的簡牍。懸泉置遺址出土的大量漢簡,為研究和了解漢代郵驿制度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文字資料。同時,對兩漢時期郵驿設施的職能、機構設置、管理制度及人員構成等也有了明确認識。

懸泉置漢簡包括郵置、郵書、信劄等,其中有諸多以“懸泉置”為名的文件,此中相當一部分被稱作“懸泉置以亭行”,有懸泉置吏馬馳行和各種使用傳車、傳馬以及接待過往各種人物的記錄。

懸泉置漢簡中有大量西域各國使者途經懸泉置的相關記錄,涉及樓蘭、且末、小宛、精絕、彌、渠勒、于阗、蒲犁、皮山、大宛、莎車、疏勒、烏孫、姑墨、溫宿、龜茲、侖頭、烏壘、渠犁、危須、焉耆、狐胡、山國、車師等國,他們與漢代政府的來往在懸泉置漢簡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

漢簡記載,有一次接待于阗王,其從者多達1600人,僅僅用壞的杯子就達300多個。還有一枚漢簡則記載了接待烏孫國公主的規格也相當高,配有地毯等貴重物品。

漢簡還記載,一個縣令派人押送刑徒到敦煌,是乘轺車一輛,牽車的馬一匹,應當住在懸泉置等驿站,請按照法律規定接待。漢簡上還表明離去時間為四月己亥,往西邊去了。

懸泉置作為驿站,接待公務活動人員,官員級别不同,吃飯标準不同,級别高的吃得好,有肉有酒有飯;一般級别低的人員隻能吃飯,肉有一點,但不能喝酒。因私外出的一律不接待。有許多出土漢簡還專門記載了按照上級“文件”追查一起違規接待案件的事情。

懸泉置漢簡中數量最多的是各種官府文書,這些簡牍對研究當時敦煌的社會環境和制度法規極為重要。在出土的懸泉置漢簡中還有對當地鄉、亭、裡等基層機構的記錄,這對研究當時的郡縣建置,特别是河西走廊社會的基層管理制度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懸泉置見證了漢、唐絲綢之路的繁榮和衰落。當時從長安通往西域的所有郵件和前往西域的商賈均經過這裡。

額濟納出土的居延漢簡也有一枚《驿置道裡簿》,記載了從西安到張掖的驿置。兩枚漢簡一起分析,更有助于理清楚漢代從西安到敦煌這條絲綢之路的基本線路。

懸泉置除了發掘出寫有文字的2.3萬枚漢簡之外,還發掘出大量沒有書寫的漢簡,由此推斷,當時還應該有專門生産空白簡的作坊,這就類似于現在的造紙廠。在懸泉置發掘出的漢簡是由胡楊、紅柳等當地生長的樹制作的。

西漢時期,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官府财産,配備與管理制度都十分嚴格。懸泉置遺址從性質上講是一個郵驿機構,不論是傳送公文、信箋,還是接待過往官員的宿行,都少不了馬匹。

嘉峪關魏晉墓就出土有現被作為中國郵政标志的“驿使圖”畫像磚:一騎在疾馳馬上的信使手舉一木簡信劄。

懸泉置遺址出土的2000餘件馬的骨殖。根據與這些馬的骨殖同時出土的漢簡記載,當時的官用馬分為不同的等級,供不同身份的人使用。其中品種最優良的被稱為“天馬”。懸泉置漢簡還記載了關于“天馬”的管理使用制度。

在懸泉置遺址中發掘出土的器物種類和數量也非常多,生産工具和生活工具、用品都有,如鐵器、陶器、木器、漆器、石器、骨器、絲織品、皮鞋、毛筆、墨、紙張等。同時,還出土了私人印章和信件用的封泥,發現了大量的麻紙。

懸泉置遺址保存、記錄了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某段進程。因而,極具曆史人文科學價值。

由于懸泉置地處絲綢之路的重要位置,它無疑是一座代表了古老文明的驕傲與光榮的驿站。

本文來自【新甘肅】,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