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飛船在太空中飛行了183天,在這次任務中,王亞平等3名航天員創造了很多個記錄,例如首次在軌時間長達3個月,王亞平成為了我國首位出艙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員。在創造這些紀錄的背後,航天員們付出了很多汗水,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曾經透露在執行神舟十三号飛船任務時“奔潰的瞬間”。這是什麼情況?王亞平為什麼會在太空中感到奔潰呢?
王亞平談重返太空
王亞平可以說是一位飛行經驗很豐富的航天員了,在執行神舟十三号飛船任務之前,她早在2013年就和聶海勝、張曉光2名航天員一起乘坐神舟十号飛船前往太空,在太空中飛行了15天,在那次任務中,航天員完成了手動/自動交會對接等任務。所以神舟十三号飛船是王亞平的第二次飛行任務,但由于在神舟十号飛船任務期間,航天員沒有執行出艙任務,所以王亞平的首次出艙太空行走是在神舟十三号任務期間完成的。
在接受采訪時,王亞平稱她在中國空間站第一次穿上航天服的時候幾乎崩潰了。因為太空出艙活動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了确保安全以及任務的順利完成,航天員需要提前穿好艙外航天服,做好準備工作才能離開飛船、離開空間站出艙執行任務。為了完成太空出艙任務,航天員們在地面也需要展開一系列的訓練,時間可能長達幾年,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航天員們的經驗其實很豐富了,對于出艙任務也是信心滿滿的,但是當航天員準備出艙時卻遭遇到了一些困難以及心理打擊。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艙外航天服重達上百斤,在地面穿着艙外航天服做任何動作都已經非常費勁了,在外太空失重的環境下,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不利影響,還需要克服心理壓力,完成一系列的動作是很難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徒手擰螺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三兩下就搞定了,但如果穿着艙外航天服在外太空擰螺絲就很費勁。王亞平表示,當時感覺真的出不了艙,擔心完不成其他的動作,失去了信心。但是王亞平最終還是克服了困難,出色地完成了出艙任務,成為了我國第一位出艙執行太空行走任務的女航天員。
返回地球時被火焰包圍
出艙的時候,航天員可以“擁抱”宇宙,那種感覺是很美好的,但是飛船在返回地球的時候,卻會經曆一個長達幾分鐘的黑障區,這時候飛船會與地球指揮中心失去聯系,除此之外還需經受上千攝氏度的高溫灼燒。
地球有濃密的大氣層,而環繞地球飛行的飛船、衛星等航天器的飛行速度極快,一般都達到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公裡每秒左右,如果是從月球或者火星返回地球的飛船,速度會更快,例如我們的嫦娥五号探測器在完成月球取樣任務返回地球時,就是以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回來的。
當飛船、衛星這些航天器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時,航天器的前端會形成一個很強的激波,飛船的動能也會轉化為熱能,飛船外部的溫度會急劇上升。當達到一定的溫度時,周圍的氣體以及飛船被燒蝕的防熱材料都會發生電離,在航天器的周圍會形成一層高溫的電離質,最終導緻航天器與地面指揮中心失去短暫的聯系。
王亞平曾經提到飛船再入大氣層時的經曆,坐在飛船返回艙内的航天員透過舷窗會看到飛船外部被高溫燒得通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噼裡啪啦的聲響,和《西遊記》中的太上老君煉丹爐的那種情況相似。雖然飛船返回時被熊熊大火包圍,但是飛船内的航天員一點都不受影響,因為飛船返回艙的外部有專門研制的防熱材料、燒蝕材料,這些材料能夠起到很好地保護作用,保護航天員凱旋歸來。雖然外部的溫度高達上千度,内部卻很舒适,航天員絲毫不受影響。
飛船發射時為何不燃燒?
都是穿過地球大氣層,飛船在返回地球的時候會劇烈燃燒,就像天上掉下來一個熊熊火球,飛船在發射的時候卻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很簡單,一方面是飛船在發射的時候,飛船一般不會直接暴露在外面,在飛船的外面還有一個整流罩。另一方面,飛船在發射的時候速度其實不會很快。由于飛船、火箭組合體一開始的總質量很大,所以一開始的加速度不會很快,随着燃料不斷燃燒,飛船、火箭組合體的質量越來越小,加速度會越來越快,不過這時候飛船、火箭的組合體也會不斷上升,空氣密度會越來越小,空氣阻力也會越來越小。所以,在發射的時候是達不到“燃燒”的條件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