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暢想内蒙古馬頭琴

暢想内蒙古馬頭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30 20:38:07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浩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中音琴弦為160根,高音琴弦有120根,每根弦是直徑為0.15毫米的尼龍絲……馬頭形狀的琴柄……”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鳳凰島小學和安子小學的課堂上,楊易錫先生認真地向學生們介紹着馬頭琴。

暢想内蒙古馬頭琴(西海岸新區非遺)1

暢想内蒙古馬頭琴(西海岸新區非遺)2

馬頭琴既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是蒙古民族引以為傲的樂器,深沉悠揚的旋律,寬廣優美的樂曲,獨具特色的演奏方法,使多少聽衆為之震撼,為之動情,為之流淚,為之傾倒。它之所以有如此魅力,與其淵源的曆史以及那獨特的藝術神韻密不可分。馬頭琴最早産生于東胡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開始人們稱之為“奚琴”,随着曆史的演變,直至近代才統稱為馬頭琴。

楊易錫先生是青島大音馬頭琴文化交流中心的負責人,雖然他是山東東營人,但卻與内蒙古大草原和蒙古民族獨有的樂器馬頭琴有着不解之緣。

暢想内蒙古馬頭琴(西海岸新區非遺)3

楊易錫先生師從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大師。齊·寶力高大師是一名傑出的演奏家和教育家、作曲家、社會活動家以及民族音樂研究專家,他所創作的《萬馬奔騰》曾經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前演出。

“馬頭琴是民族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去保護和傳承。”采訪中,楊易錫先生介紹,青島大音馬頭琴文化交流中心就是在齊·寶力高大師的親自指導下建立起來,旨在以非遺為基石,以文化為媒介,以藝術為橋梁,打造山東省、青島市馬頭琴教育基地、研究所、博物館和藝術團,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青島注入力量,助力青島建設國際海洋中心城市。

“學校教育對于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作用,國家也号召各級各類學校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 遺産進校園活動,努力探索學校非遺教育的方法途徑。”楊易錫先生說,多年來他也一直緻力于如何讓馬頭琴走進校園,實現與小學教育的有效融合。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鳳凰島小學社團、安子小學實行整班制教學,天山小學和北仲小學也開展馬頭琴藝術進校園活動。

暢想内蒙古馬頭琴(西海岸新區非遺)4

暢想内蒙古馬頭琴(西海岸新區非遺)5

暢想内蒙古馬頭琴(西海岸新區非遺)6

“通過教師講授、演奏及觀賞、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們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曆史、發展現狀及曆史價值和現今價值。”楊易錫先生說,“進校園”活動拉近了學生與傳承人的距離,在增進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文化、對祖國的熱愛的同時,也提高了青年學生對文化遺産的認知水平和保護意識。“不僅如此,受大師的啟發,我們也希望讓更多原創音樂,作詞,作曲的音樂人才在青島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發掘培養後備力量。”事後,楊易錫先生說。

另外,半島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目前馬頭琴展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項目還入駐北服青島時尚産業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