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甘肅靖遠方言

甘肅靖遠方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9:18:47

甘肅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考釋

甘肅靖遠方言(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1

啞(hei陰平)

笑聲。重言“啞啞”或“啞啞啞”。《現代漢語詞典》“嘿嘿”一詞義同。《說文·口部》:“啞,笑也。從口,亞聲。”《玉篇·口部》:“啞,笑聲。”《廣韻》烏格切,又於革切。《周易·震卦》:“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啞啞,笑聲。”又引鄭(玄)曰:“啞啞,樂也。”今靖遠方言謂笑聲曰:“啞啞”,與古義同。明李實《蜀語》引《易》“笑言啞啞”曰:“啞音格。”此格音,今靖遠也有,讀gei陰平,小聲笑或狀小兒笑聲,也可重言為“格格”。今靖遠“啞啞”(hei)和“啞啞”(gei)都言笑聲,但語義上稍有不同。一言大笑或冷笑,一言小笑或狀小兒笑。如①“你爺今兒不知道碰着啥高興事兒了,你聽,一個人到(在)屋來(裡)笑得啞啞啞(hei)的。”②“你看,緻(這)兩個碎女子(小女孩)給給給了(給了)個糖吃了□(sa,“一下”的合音),高興的,笑得啞啞啞(gei)的。”對“啞啞”的音義搞清楚了,我們順便可以對《周易·震卦》“震來虩虩”之“虩虩”作一考釋。閑來讀《易》,每于《震卦》“虩虩”之處,總覺古今大家解釋欠雅達。“虩”一般解釋為“恐懼貌”。今人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譯“震來虩虩,笑言啞啞”為“震雷驟來萬物惶恐畏懼,然後慎行保福遂獲笑語聲聲”。“虩虩”、“啞啞”對舉,皆為貌詞(從葉萌先生說)

。《周易·履卦》:“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愬愬”,陸德明釋文引《子夏傳》曰“恐懼貌”,又謂“馬本作‘

甘肅靖遠方言(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2

’,音許逆反,雲恐懼也,《說文》同”。“

甘肅靖遠方言(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3

”同“虩”,《玉篇·虎部》:“

甘肅靖遠方言(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4

,恐懼也。”《說文·虎部》:“虩,《易》‘履虎尾虩虩’,恐懼。”可見“虩虩”同“愬愬”。“愬”一音《廣韻》桑故切,今北京音su去聲;一音《廣韻》山責切,今北京音se去聲。《玉篇·心部》:“愬,驚貌。”《廣韻》:“愬,驚懼貌。”今靖遠言“驚懼貌”之語有“觫觫”

(音su,u實際音值為舌尖前圓唇元音)一詞。《易》“愬愬”證之靖遠方言即“觫觫”,今靖遠方言裡有“吓得觫觫的”,即言驚懼貌也。《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趙岐注:“觳觫,牛當到死地處恐貌。”即恐懼、顫抖的樣子。今靖遠“觫觫”之“觫”就是“觳觫”之“觫”。《易》“履虎尾,愬愬”,“愬愬”就是吓得觫觫的樣子。《易》“震來虩虩,笑言啞啞。”用靖遠方言可解為“震雷大作吓得萬物觫觫的,然謹慎不妄為而保福遂至笑語啞啞(hei)。“啞”又音ya上聲,口不能言也。此别一音義。

謦(keng陰平)

清嗓出聲言語。今為“吭聲”、“吭氣”的“吭”的本字應為謦。《說文·言部》:“謦,欬也。從言,殸聲。殸,籀文磬字。”《玉篇·言部》:“謦,欬聲也。”《廣韻·迥韻》:“謦,謦聲也。”諸字書皆去挺切,今音讀qing上聲。《說文》以“欬”訓“謦”,雙聲也。“欬”,《說文·欠部》曰:“屰氣也。”邵瑛群經正字:“此字經典固無所誤……然往往有作‘咳’者。今作咳,沿俗僞。”即咳嗽也。《列子·黃帝》:“惠盎見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八:“行路過者,稍顧祝謦欬皆呵止也。”《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方莫知适從,忽聞牧者謦咳聲。”“謦欬”或“謦咳”皆為謦喀清嗓然後欲言也。《莊子·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着乎!久矣夫,莫以真人言謦欬吾君之側乎!”陸德明釋文:“謦,苦頂反。”今靖遠讀keng陰平。今人多有在講話之前先謦欬清嗓狀。“謦”俗寫為“吭”。今為“吭聲”、“吭氣”都有言語之義。今靖遠方言中多用否定式。如:“你将(剛才)說的好好兒的,咋不謦聲了呢?”即不說話了。

焞(shong陽平)

無光也,也說“沒面子”。《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有音“殊倫切”,與今靖遠“焞”音合,唯靖遠方言今前後鼻韻母不分,即u«n與ong同。《左傳·僖公五年》:“鹌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杜預注:“天策,傅說星。時近日,星微,焞焞,無光耀也。”《國語·晉語》:“天策焞焞。”注曰:“近日月之貌。蓋日月光大,星光自微,故天策近之似無光耀也。”今靖遠方言有“焞脫脫”一詞,作形容詞。如:“你看他奈個倯樣子,臉上焞脫脫的,不知道可(又)把啥丢人事情幹下了。”“焞”今靖遠方言引申又有不吉利之義,如:“你看,我今兒頭低下走得日急慌忙的,沒小心,不知道誰家女人的髒褲子到奈達(那裡)挂下曬着呢,打底下走過去了,焞得很。人一想,臊氣得很。”此與民間信仰中的禁忌有關,屬民俗學範疇的一些問題,不贅言。

煞(za陰平)

表程度之詞,極,很也。《廣韻·黠韻》:“煞,同殺。”即殺死、弄死意。《鹖冠子·備和》:“比幹、子胥好忠谏,而不知其主之煞之也。”《資治通鑒·唐順宗永貞元年》:“叔文聞之,怒,欲下诏斬之,執誼不可;則令杖煞之,執誼又以為不可;遂貶焉。”胡三省注:“煞,與殺同。”“煞”一音《廣韻》所八切,一音《集韻》所介切。今靖遠音轉za音。《白虎通·五祀》:“春,木王煞土,故以所勝祭之也。”又 “金味所以辛何?西方煞傷成物,辛所以煞傷之也。猶五味得辛,乃委煞也。”煞傷即殺傷。《說文·殳部》:“殺,戮也。”殺(殺)者,可謂極刑也,故有極意。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蕭蕭兮愁殺人。”愁殺即愁極。今靖遠口語還常說“愁煞(za)”,也說“愁死”。殺的結果,嚴重者即死,死也有極意。今靖遠方言謂詞後加“煞”、“極”、“死”皆可表程度之深重。如“我把你想煞了”、“把人氣極了”、“人把你等死了一刬,就是不見來”。宋柳永《迎春樂》:“近來憔悴人驚怪,為别後,相思煞!”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四:“煞,甚辭。”唐白居易《醉題沈子明壁》:“我有《陽關》君未聞,若聞亦應愁煞君。”筆者按:中國古代術數及道教典籍裡常見之“煞”,多指兇氣(常語有“兇神惡煞”),蓋以含有殺氣而名之也。今農村裡迷信活動亦多涉及 ,“五黃煞”、“八煞黃泉”、“小兒關煞”等等,此類“煞”音sa陰平。

世(shi去聲)

(帶有宿命論色彩的)出生;(自然地)孕育成形。今靖遠常說“天世下的”,即天生的。如:“趙家的奈(那)個尕兒子今年可(又)考上大學了,奈是天世下的。”《說文》:“世,三十年為一世。”《列子·天瑞》:“損盈成虧,随世随死。”張湛注:“此‘世’亦宜言生。”又“亦如人自世自老,貌色智态,亡日不異;皮膚爪發,随世随落。”張湛注:“世,音生。”可見今靖遠言天生曰天世亦古語也。言孕育成形也曰世。如“世下兒子就是兒子,世下女子就是女子”。生必經孕育,故人或某些植物結果成形皆可言世。如“洋芋種到地來(裡)時間不長,還沒世成”,“西瓜才開罷花,瓜還沒坐下,慢慢兒才世着呢”。

㗃(ming上聲)

嘴閉。字或作“呡”。《呂氏春秋·重言》:“口㗃不言”,即嘴巴閉住不說。《集韻·吻韻》:“吻,或作㗃。”即為“㗃”同“吻”,非也。《說文》:“吻,口邊也。”即嘴唇也。“㗃”或作“呡”,《篇海》:“呡,口呡也。”《龍龛手鑒·口部》:“呡,吻的俗字。”非也。㗃,《集韻》武粉切。今靖遠讀明母ming上聲,與古音合。今靖遠方言有與此字同音表小飲義的字俗亦寫作“呡”,如“呡一嘴酒”。此義之本字應為“渳”,《說文·水部》:“飲也。”楊樹達《積居微小學金石論叢四·長沙方言續考·渳》:“今長沙謂以口飲酒少許為渳,音正如泯。”呡,《集韻》弭盡切。

臿(chua上聲)

剝撕植物表皮謂之臿,引申凡去物表層之皮皆曰臿。《說文·臼部》:“臿,舂去麥皮也。從臼,幹,所以臿之。”《廣韻》楚洽切。今靖遠話由上往下撕剝樹皮謂“臿樹皮”,俗語罵人無用曰“臿㞗的”;強行剝去身上衣服曰“把衣服臿下來”。唯舂五谷之皮音變為chuan上聲。“臿”古籍中多作“插”用,今靖遠方言中還留其古音義矣。

鑄(dao去聲)

本指把金屬加熱融化後倒入模子裡冷凝成器。《說文》:“鑄,銷金也。從金,壽聲。”今從“壽”之字,如“濤、

甘肅靖遠方言(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5

、禱、帱、焘”等皆為舌頭音聲母,“鑄、疇”等為舌上音聲母。古音據錢大昕考證,無舌頭舌上之分。今靖遠“鑄”讀舌頭音,古音也。明李實《蜀語》:“鑄,音到。”可見鑄讀舌頭音不隻靖遠如此。今靖遠引申物倒入模子凝而成器皆可謂“鑄”,如“鑄磚坯子”、“鑄煤塊子”等,不特指金屬言也。

衍(yan上聲)

水溢出。《說文》:“衍,水朝宗于海也。”即水循河道流彙于海。《集韻》:“衍,水溢也。”即溢出。《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東注太湖,衍溢陂池。”張銑注:“衍,亦溢也。”《素問·五常政大論》:“水曰流衍。”王冰注:“衍,泮衍,溢也。”今靖遠俗語“瘸子擔水衍着呢”,本謂行走時不穩,擔水搖搖晃晃,桶中水易溢出。多用喻義,謂做事無拘束而易緻不好的後果。口語中多用“衍晃”一詞。如:“你一天不好好學的開車,你再衍晃,你達(父親)不叫你學了呢。”

甘肅靖遠方言(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6

靖遠縣城

作者簡介

甘肅靖遠方言(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7

甘肅靖遠方言(靖遠方言裡的一些難字)8

雒鵬,男,1965年8月出生,甘肅靖遠人,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西北師範大學甘肅省地名研究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核心專家組成員,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甘肅漢語方言調查首席專家,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易經》研究會副秘書長。

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和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項目,主要從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研究,《甘肅方言詞彙》主編,參編多種學術著作。1999年首次發現了兩個聲調的漢語方言—紅古方言,并對其正在進行細緻的描寫研究;在前人和自己調查研究基礎上,對甘肅漢語方言的分區提出增加“河州片”的看法被收入新編《中國語言地圖集》(2012年)。近年來,對甘肅的地名問題關注漸多,2014年為甘肅省宕昌縣名的定音結論被民政部下屬中國地名研究所召開的論證會采納,并在權威工具書裡增加了“宕”的tan音讀法(《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1270頁)。

來源:《西北師大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