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可以說每家都需要。
市場上常見的食用鹽有加碘鹽、低納鹽、深海鹽、自然鹽、湖鹽等等,看得人五花缭亂,都不知道該選擇哪一種了。
而鹽的價格從幾毛到一塊、到幾塊、再到十幾塊甚至一百多塊的都有,這些鹽價格的差異讓人咋舌,為什麼同樣都是鹽價格卻相差如此之大呢?而且價格最貴的還是來自美國的黑鹽。
事實上,鹽起源于中國。早在古代中國,就有鹽了。在我國已經有五六千年的曆史了。隻是那時候人們不叫它“鹽”,而是稱它為“鹵”。在《說文解字注》裡是這樣說的:鹵也,天生曰鹵。意思就是鹵是指天生的,可想而知那時人們就食用天然鹽了。
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更是将鹽分作海、池、井、土、崖、砂石等六種。
海鹽可由海灘上留存的海水經風吹日曬自然結晶生成,屬于天然鹽。也可在海邊開發鹽田,依靠日曬和蒸發方法提取鹽。相傳在炎黃時代,夙沙氏是最早用海水制鹽的。《世本》裡寫道“夙沙氏煮海為鹽”。
池鹽是将鹽池中撈取的鹵水經過煎煮或攤曬而制成。古代池鹽的制作方法主要有開掘法、撈取法、煎煮法和曬制法。池鹽有個特點是自然結晶,《洛都賦》裡寫道:“河東池鹽,玉潔冰鮮,不勞煮沃,成之自然”。
井鹽出現較晚,始于戰國時期的巴蜀地區(即現在的四川省)
井鹽主要通過開鑿鹽井,提取鹵水煎熬而成。自貢市鹽業曆史博物館保存了較完整的傳統鑽井工具群。館藏的井鹽經營契約、賬簿、打井岩口簿等,“井鹽生産技術發展史”為該館的基本陳列,它全面地展示了從鑽井、采鹵、輸鹵、天然氣開采與利用、制鹽諸方面的發展。
其他鹽的制作方法也大體相同,可見古代制鹽主要是通過煎煮和晾曬兩種方法。
50年代以來,中國的制鹽工業發生了明顯變化,躍居世界第3位,僅低于美國和蘇聯。1952年産鹽 494萬噸,超過了曆史最高年産量(1943年産鹽391.8萬噸)。1979年以後,制鹽工業引進先進技術,進一步發展生産,并注重質量地提高和品種的開發。1989年産鹽量2827萬噸,創曆史最高水平;1950~1989年的40年間,産鹽量增長11.47倍,平均每年遞增6.2%以上。1989年共有大中型鹽場27個,其産量約占全國的60%。
制鹽技術上有了很大進步。海鹽生産改進了工藝,采用了塑料薄膜苫蓋結晶池的新技術。許多鹽場收鹽、集運、堆坨等主要操作工序實現了機械化;鑽井普遍采用了旋轉鑽和大型渦輪鑽;汲取地下天然鹵水采用了氣舉法和潛鹵泵;岩鹽開采推廣了各種鑽井水溶開采法和硐室水溶開采法;制鹽采用了真空蒸發、離心機脫水、沸騰床幹燥、皮帶機輸送和機械包裝;湖鹽區主要鹽場都使用了大型聯合采鹽機(船)和水力管道輸送。
所以現在市面上鹽的種類越來越多了。那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要吃鹽呢?
鹽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調節人體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維持細胞内外的滲透壓,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進食欲,同時,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堿度,維持機體内酸堿度的平衡,和體液的正常循環。
人不能缺少鹽,一旦體内缺少鹽分,就會造成體内含鈉量過低,造成食欲過低,四肢無力,發生暈眩;而嚴重的時候更會出現惡心、厭食、心率加速等。
雖然吃鹽的好處很多,但是我們也不能多吃。吃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加重腎髒負荷,引起血管硬化、長斑甚至導緻腫瘤發生。
那少吃鹽行不行呢?鹽攝入過少容易導緻身體裡水電解質不平衡、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從而引起低血壓,甲狀腺也容易腫大。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鹽攝取量為小于6克,一個人每天需要吃多少食鹽還要綜合個人的年齡、飲食習慣、勞動強度、身體狀況來決定。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即NACL),還含有少量水分和雜質及其他鐵、磷、等微量元素。普通的食用鹽氯化鈉含量不得低于95%。鹽有多種顔色,鹽有許多顔色,例如:黃色(例如鉻酸鈉)、橙色(例如重鉻酸鉀)、紅色(例如鐵氰化鉀)、淡紫色(例如氯化钴)、藍色(例如硫酸銅、亞鐵氰化鐵)、綠色(例如六水合氯化鎳)無色(例如氯化鈉、硫酸鎂),粉末狀時為白色,不同的鹽還可以激發不同的味覺,例如鹹味(氯化鈉)、甜味(乙酸鹽,若食用會導緻鉛中毒)、酸味(酒石酸氫鉀)、苦味(硫酸鎂)或鮮味(谷氨酸鈉)。
那市面上的加碘鹽、深海鹽、低納鹽、湖鹽又有何區别呢?
加碘鹽無疑就是加了碘的鹽,生産執行标準号是GB2721,國家标準GB14880-1994中規定加碘鹽中碘含量應為20-60mg/kg,我國大部分地區都缺碘,缺碘容易造成智力低下、身材矮小及大脖子病。所以我國越來越重視食鹽加碘,今年在我國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孫殿軍就表示應該堅持普遍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
我國從1994年普遍的食鹽加碘策略,現在因缺碘導緻的病情一直處于持續消除狀态,克汀病人也少有。
深海鹽以深海海水為原料,微量元素豐富、結晶的顆粒鹹中帶鮮。且深海鹽的含氧量比普通食鹽的含氧量高。深海鹽含有微量礦物質,如鈣、鎂、鉀、溴化物和其他各種微量元素。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微量元素對人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長期缺乏微量元素容易導緻一些疾病的發生。深海鹽除了白色外還有暗白色、灰褐、淡紅色、黃褐色。
低納鹽生産執行标準号是QB2019_2005,相比普通鹽含納少,普通鹽100g含鈉量約39g左右。低納鹽含氯化鈉70%左右,富含鉀(氯化鉀30%左右)。鹽攝入過多易引起血壓升高,低鈉鹽口感偏淡、适合高血壓人群食用。炒菜時切勿添加太多,添加太多就失去減鹽的意義了。
湖鹽,是湖鹽結晶體。主含氯化鈉,次含微量元素矽、鐵、鋁和宏量元素鈣、鎂,另含少量微量元素錳、钛、锶。可作食用鹽、食物防腐劑,也是制堿、鹽酸和氯氣的原料,還可提煉金屬鈉。
市面上還有很多很多種鹽,比如竹鹽、井鹽等等,價格也是各不相同。和原料、制作工藝、鹽的品質等多種原因影響。最誇張的是美國的一種黑土鹽,前不久,某平台上售賣一款網紅進口鹽,美國夏威夷黑鹽一瓶425g售價169元,比平時市面上的鹽高了幾十倍。其實它炒到如此高價,還是因為商家抓住了衆人追求健康、營養的心理。
其實隻要是鹽,大體都差不多的, 在營養價值上并沒有太大區别。在鹽的選擇上,我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生活在缺碘的地區可以選擇加碘鹽。生活在不缺碘區就可選擇不加碘鹽,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低納鹽,其它鹽根據家裡經濟條件選擇即可,不必盲目追求高價。價格高的不一定就最好,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在購買渠道上,我們要選擇正規廠家、包裝完整且無損壞的。一定要避開三無産品。
在挑選食用鹽上,我們可以通過查看背部标簽來判斷,根據我國的《食用鹽國家标準》,食用鹽被分為三個等級,分别是優級、一級和二級精制鹽,優級最佳,一級第二,二級最後。
精制鹽指原鹽經過淨化、加工提煉精緻的鹽,精緻鹽制鹽技術要求較高,氯化鈉含量一級不得低于99.3%,二級不得少于98.5%。
食用鹽的精純度越高,背部标簽上的質量等級也就越高,這就意味着鹽裡面的雜質少,氯化鈉的含量較高,這種食用鹽吃起來更健康。
我們買鹽的時候一次不要買得太多,買來的鹽要密封保存防潮,鹽受潮後易結塊,受潮的鹽可吃,隻是不太美觀、方便。
而部分商家為了防止鹽結塊,在鹽中添加了一種抗結劑,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是亞鐵氰化鉀,其次還有亞鐵氰化鈉、檸檬酸鐵铵、二氧化矽和矽酸鈣這四種。這幾種食品添加劑都是國家允許的。
國家食品标準規定,食鹽中的拮抗劑含量為0.01g/kg,美國标準當中,亞鐵氰化鈉也可以用作食鹽抗結劑。歐盟标準和日本标準中,亞鐵氰化鈉、亞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鈣都可以用作食鹽抗結劑。所以大家大可放心購買。
參考資料:
頭條百科-鹽
頭條百科-低鈉鹽
360百科-湖鹽
360百科-現代鹽制作工藝
360百科-鹽攝取過多、過少影響
GB9214-2012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食品添加劑亞鐵氰化鈉[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