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漢字由繁瑣到簡潔的變化,實際上是為了适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并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标志着漢字在我國的簡化,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在全國範圍内推行簡化漢字,主要目的有四個。
一是提高大衆的識字率,因為繁體字筆畫多,過于複雜,不便于學習。
二是提升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普及率,畢竟,漢字是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工具,結構簡單、通俗易懂的漢字容易辨識,才有助于達到這個目的。
漢隸·廬
三是固定漢字的字形結構。沒有簡化之前的漢字,許多字在書寫上,往往有好幾種寫法,對識字不多的人,容易引起認知上的混亂。
四是為了适應漢字信息化的要求,便于把漢字編碼後輸入計算機,方便電腦輸出。
這四大目的促使漢字簡化成為一個趨勢,是衆望所歸的事情。簡化後的漢字,在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雖然簡化後的漢字,在辨識、書寫、排版印刷、文字交流等方面都有許多優勢,但對傳統的書法藝術來說,簡化漢字不太适合來表現書法藝術。
顔真卿《顔勤禮碑》
書法是什麼?
書法是體現漢字線條美、造型美、結構美、氣韻美的平面視覺藝術,漢字始終是書法的骨架和靈魂,如果書法脫離漢字,隻有線條而沒有筆畫結構,肯定構不成書法,隻會變成抽象畫。
要展現書法各種各樣的藝術美,必須達到兩個基本條件。
一是字體的造型結構本身就比較美觀、勻稱,在這一點上,絕大多數漢字符合這個要求。
因為大多數漢字屬于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又屬于圖畫文字,它保持了圖畫文字造型優美、結構和諧的優點。
二是絕大多數漢字都由兩個以上的筆畫組合而成,每個筆畫能在空間形成互補關系和呼應關系,不至于讓字體造型變得頭重腳輕,或者虎頭蛇尾。
柳公權《玄秘塔碑》
構成漢字的基本筆畫有橫(一) 、豎(丨)、撇(丿)、捺(㇏)、點(丶)、折(乛)、鈎(亅)等,一個漢字裡,這些筆畫往往交叉組合和排列,首尾呼應,能有效展現出字體在空間中布局的合理性。
從書寫的簡潔性和方便性來看,簡體字确實要比繁體字有許多優勢,但從視覺效果和藝術趣味來看,一些簡體字的筆畫過于稀少,不利于書法家謀篇布局,容易導緻一個字體,或一幅書法作品喪失應有的節奏變化,沒有節奏變化的書法,就體現不出氣韻美,而氣韻美又是書法藝術中最重要的審美趣味之一。
這是書法家不喜歡寫簡體字的根本原因。
黃庭堅草書
比如,在書寫一、二、三時,這些字的筆畫太少,如果一幅書法作品中有好幾個一、二、三,不管在筆法上怎麼變化,都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為了追求變化,如果把一、二、三的橫畫拉長或縮短,在造型上不但會顯得突兀、别扭,失去了美觀性,而且還有可能跟整篇其它字産生沖突,最終破壞整個篇幅的和諧。
繁體字因為筆畫多,書法家在書寫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容易把控節奏上的變化。如果把一、二、三變成壹、貳、叁,想重新梳理和書寫字體的間架結構,起到節奏變化的效果,在操作上,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曹全碑》
書法的節奏變化,一是在書寫時,通過字體本身的筆畫結構的疏密關系來改變,二是通過線條的輕重緩急來改變,三是通過整篇字體之間的疏密關系和呼應關系來改變。
不論通過哪種方式來變化節奏,除過書法家自身具備高超的書寫技巧之外,字體本身的筆畫多少,也是決定節奏變化的關鍵因素。
面對簡體字,書法家想追求變化,想構建作品的氣韻,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書法家甯願去寫繁體字。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簡體字确實沒有繁體字寫出來更耐看,更有味道。
吳昌碩篆書
首先,簡體字在造型和結構上的美觀性,遠遠沒有繁體字那麼豐富。
再者,繁體字保留了漢字的本意,許多繁體字通過字形,完全可以領會其含義,而簡化字經過删減筆畫後,已經失去了本意,隻是一個符号象征。
最後,繁體字因為筆畫多,能在筆法運用上生發出許多變化,寫出來更有造型上的厚重感,更能彰顯書法家的個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