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想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某人發來一條長達50秒的語音,如果一不小心停止了,還得從頭開始聽。天天被吐槽的語音消息,為什麼微信不對此進行優化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微信應該把單條語音消息延長到5分鐘以上,并且支持倍速播放和進度條。
一、天下苦語音消息久已如果全網票選微信最難用的功能,想必大家一定會把語音消息投進前三名。它長期被大衆诟病主要體現在“兩宗罪”:
一是不支持播放控制,包括暫停繼續、倍速播放和進度條拖動。盡管前者微信已經修改,大家也松了一口氣,但後兩者千呼萬喚始終不出來;
二是連續語音轟炸。同事和非熟人間的語音消息本身已令人生厭,連續的語音消息更是變本加厲,甚至讓人無法呼吸。
雖然無法通過量化的數字來說明這兩宗罪到底給超過12億用戶帶來多少痛苦和造成多少GDP損失。但可以笃定地說相當數量的用戶深受其擾。
我們再深入剖析一下到底哪裡不好。
1. 遲來的暫停和繼續播放
老子說:“道法自然”。沒有暫停和繼續播放的語音消息違背自然和人性
語音消息可以看作是一方說完話另一方聽,與打電話或者現場對話的實時交互方式不同。但無論是實時對話和語音消息都應該允許打斷,正如對話時你沒聽清楚對方說的某句話,讓對方重新說一下。
從時空的角度看暫停也是必要的。有事打斷(比如來微信電話了)需要停下來,這是時間上的暫停;某段聲音不清楚要多聽幾次,這是空間上重複。
可為啥微信偏偏花了漫長的時間才推出這個功能呢?後文梳理一并梳理一起說。
2. 不支持倍速播放和拖動進度條
很多時候别人說話我們想加速、快進甚至不聽。至于為什麼,可以回想一下你那啰嗦的領導,半天說不到重點的同事,發音不标準的朋友,類似場景不勝枚舉。倘若對方發的是語音文件我就可以倍速聽,既能避免當面給出負反饋的不禮貌和尴尬,又能提高溝通效率。倍速播放才能讓你用得爽,這是需求,而且這個需求對絕大部分用戶來說都适用,所以它不能被歸為小衆需求,必須重視。
倍速播放并非天然存在,但已然成為語音類文件播放的标配,這是用戶的共識和預期。你想要一個功能,你确信這個功能微信應該也能夠給你,但是它就是不給。難道微信是在營造一種讓大家求而不得的體驗嗎?
3. 長語音問題
從人的角度來講,如果你說話(發語音),肯定會因為内容量不同而可長可短,發個幾分鐘的語音說一兩件事并不奇怪。所以發長語音再正常不過了。至于不熟的人也發語音或者發語音布置工作,大部分是使用者社交認知缺陷造成的,但微信也必須承擔幾分責任。
微信把單條語音消息的長度限制為60秒,超過60秒,微信就把它拆分成多條消息。如此,很多人發一段語音可能是好幾個60秒。那麼問題來了,收到語音消息本身就讓用戶心頭一緊,現在又一下收到好幾條,不爽和煎熬感瞬間翻倍。
接收時已相當不爽,聽的時候還更糟。倘若因為某些原因想重複聽某一小段,路徑會是這樣:需要先想大概在五六條中哪一條裡面,然後點擊這一條從頭開始聽,在不耐煩地等待數秒或數十秒後,才能聽到真正要聽的内容。
二、要改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改的試問微信為啥不改,為啥改得比蝸牛還慢?
很多人會說,是因為騰訊和微信很傲慢,聽不進去用戶的反饋和訴求;另一些人會說微信團隊尤其是張小龍很厲害,能夠保持微信的簡潔和過濾不必要的需求,不做或者晚做是對的。
我要說,八十大闆打在微信身上,二十大闆打在用戶身上。開個玩笑,君子動口、作文都行,千萬不要動手。
我把造成語音消息糟糕體驗的衆多原因概括為三點:
1. 3G時代的功能沒有與時俱進
微信語音消息功能是2011年5月發布的,這個功能本身一直沒有改過,直到2022年才添加暫停和繼續播放的功能點。
2011年的時候中國移動互聯網剛起步,當時的網絡、設備、産品和用戶都遠遠落後于現在。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當時的網速慢。現在是5G時代,但2011年還是3G時代(中國的4G商用牌照在2013年底頒發),所以那個時候微信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會遭遇不少技術限制。對應到語音消息上,就是要控制單條消息大小,這樣才能保證快速地發送、傳輸和接收。懂相關技術的人可能知道,微信單條消息的大小是Kb級别的(32Kb或64Kb或更大),而一條語音直接用消息發送,而不是把語音文件作為附件發送的話,也逃不了這層束縛。既然如此,那就要限制語音的長度,或許當年張小龍和團隊思來想去,最後定到60秒。這個數字自然又好解釋。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中國也從3G時代進步到5G時代。網速不再是問題,語音消息本身的長度和收發體驗保證也不是技術問題。為什麼不把用戶從60秒長度的語音消息裡解脫出來,反而繼續讓大家被迫一次次承受猛然收到連續語音的心理負擔呢?
釘釘支持超過1分鐘的長語音,海外比微信用戶量更大的即時通訊軟件也支持。世界變了,其他人變了,可微信還沒變。
2. 優先級不對
微信的優先級很可能是這樣的:
- 發布新功能優先于優化老功能
- 助力微信生态建設和商業化的功能優先于通訊基礎功能
微信可以做語音轉文字這種先進且複雜的功能,也可以做公衆号浮窗一類改進體驗的小功能,甚至可以做朋友圈視頻直接發微視這種無用且注定失敗的功能,就是不把語音消息這麼高頻的功能體驗再提升一個層次甚至做到極緻,為啥?
這麼排對不對,當然不對。
微信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人們把它當做即時聊天軟件和第一社交工具,其後才引出閱讀公衆号,使用微信支付和小程序等用途。如果有一天有一款在通訊基礎功能上超過微信的應用,用戶一定會用腳投票(當然這可能是僞命題)。
微信内部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功能優先級。
3. 中了“功能自洽”詛咒
這一點是要害:
功能自洽詛咒指的産品功能一旦發布,會在外部強化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體驗使他們相對滿意;而在内部則傾向于自我滿足和内向強化,并因為修改的不确定性和額外成本而傾向于保留那些并不完美甚至充滿瑕疵的功能。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 認知的強化:大部分優秀産品的功能在構建時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内部驗證的,在發布後一般都能很好地被用戶接受和使用。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功能在用戶一方成為習慣并被認為是理想的;在産品設計者一方,功能滿足了用戶需求和實現了最初的構想,能夠良好運行即合理。這兩種認知不斷強化,久而久之大家都認為這個功能自洽。
- 改造的悖論:一旦内外部條件發生變化,當有人提出改造這個功能的時候,問題随之出現。某些修改會與現有邏輯沖突不好解決,某種方案會引入新的問題或者要求額外的投入,新的設計會給用戶帶來認知和學習成本等等。最後大家發現保持現狀可以完美避開這些問題,況且它現在還能工作并且已被廣泛接受,改造提議不了了之。
語音消息的60秒自動分段反自然不合理,但如果要改成支持5分鐘甚至更長的長度,會有下列問題:
- 技術實現是否要改,消息體變大了要怎麼讓發送和接收穩定流暢
- 老版本怎麼支持
- 語音長了是不是就要加倍速播放和進度條
- 功能的變化能讓用戶滿意嗎,那些老年用戶會不會難以适應
反觀用戶:使用中被強化,如果無法反抗就隻能被迫接受。微信一直沒改,另一方面也是用戶吐槽聲量不夠大,沒有很好地表達不滿,這二十大闆該打。
三、順其自然即是解法如前所述,微信要進行兩點修改。
1. 突破60秒限制,可以延長到5分鐘
這解決了2個問題:
- 糾正人為60秒分段的反自然設定
- 減輕用戶一次性收到多條語音消息的心理壓力
它還有一個好處:讓消息頁面更簡潔。正合張小龍的理念。
此外,我樂觀地推測單條長語音消息配合語音轉文字功能使用一定會是全新的體驗和對效率的極大提升。
2. 添加倍速播放和進度控制
一方面,它滿足了用戶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倍速播放和拖進度條需求。另一方面,也輔助用戶更高效地消費(聽)長語音消息。如果語音消息長達5分鐘,這個功能也成為必需品。
微信内部到底有沒有想過?肯定想過,甚至試驗過,但是為啥沒改呢?或許答案已經明了。
微信會聽我的嗎?咱們走着瞧。
本文由@石獅子2049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