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靈寶最大黑礦山

靈寶最大黑礦山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29 12:13:14

【編者按】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河南圍繞黃河戰略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目前在做什麼工作?圍繞這些主題,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組織大型采訪,拟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南頻道、人民網河南頻道同步推出融媒體作品,見證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河南擔當。

靈寶最大黑礦山(封堵1000多個坑口拉出13萬車礦渣)1

生态修複後的小秦嶺。 聶冬晗攝

路旁鮮花俏,小鳥枝頭鬧,溪水歡快笑,山腰白雲飄。人間最美四月天,“中原之巅”小秦嶺顔值逆天。

然而,5年前的這座“金山”卻因過度開采金礦,河水尴尬地呈現黃灰白黑紅的“五彩斑斓”。521個采礦坑口、2500多萬噸礦渣,美麗的小秦嶺傷痕累累。

壯士斷腕,背水一戰!不講理由,不找借口,不惜代價,從2016年開始,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打響了生态保衛戰。

77萬人,2.1億元投入;封堵1000多個坑口,拆除1.4萬個生産設施;固定礦渣2001.8萬噸、清運584.2萬噸,13萬輛次卡車首尾相連,能從小秦嶺排到北京;栽植苗木75.7萬株,播撒草種1.4萬公斤……

如今的小秦嶺,怎麼樣了?4月初,人民日報記者走進三門峽市等沿黃多地市,近距離感受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河南擔當。

靈寶最大黑礦山(封堵1000多個坑口拉出13萬車礦渣)2

靈寶金源公司1308坑口整治前(左圖)和整治後(右圖)對比圖。

“火山口”噴發 小秦嶺打響“保衛戰”

進入小秦嶺,沿着卡車碾壓出來的車轍,不時可見被水泥封堵的坑口,當年數十萬人進山“淘金”的繁華若隐若現。

這座“金山”确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過巨大貢獻。數據顯示,1975年—2015年,小秦嶺區域累計生産黃金450餘噸。與之相應,上世紀末靠山吃山的三門峽經濟高速增長,最快的一年GDP增長33%。

過度開采之下,小秦嶺滿目瘡痍。2016年1月,環保部約談三門峽市政府,指出小秦嶺保護區存在“礦渣堆放量巨大,部分區域生态破壞嚴重;礦坑數量衆多,後續生态損害風險不容樂觀;存在監管不到位和部門違法違規審批”的問題。

自此,三門峽市委、市政府全面打響這場生态修複攻堅戰,三年内要達到“老問題逐步解決、新問題不再産生、生态環境總體向好”的整治目标。

坑口挨着坑口、設施鄰着設施、礦渣連着礦渣,端掉利益複雜的“金窩”談何容易。

央企、國企、民企交織,當時的保護區裡有11個礦權單位,而且是礦權在先,保護區設置在後。聽說要整治,一些企業組織律師團“要說法”,還有包工頭電話關機玩“失聯”。

約談礦權單位,加大執法力度,三門峽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礦區。面對經濟停滞、群衆就業等系列問題,三門峽市廣泛宣傳、全面動員,采取從點到面、從小到大的綜合治理辦法,以開展為期80天的“礦山環境整治集中大會戰”開局破題,521個坑口被全部封堵,1.4萬個生産生活設施被徹底清除,2586萬噸礦渣被有效處理,小秦嶺保護區的各類“瘡口”被根治,3年的治理任務2年全面完成。

靈寶最大黑礦山(封堵1000多個坑口拉出13萬車礦渣)3

老鴉岔1770坑口整治前(左圖)和整治後(右圖)對比圖。

石頭窩窩裡植綠 再造一座綠色“金山”

黃色的是連翹花,粉紅的是山桃花,綠色的是油松、華山松,昔日千瘡百孔的小秦嶺重新披上了“綠衣”。

1100坑口,如今有個美麗的名字“棗香苑”。這裡棗樹林立、桃花盛開,海黃、紅豆杉、白皮松等各類樹木琳琅滿目。 被水泥封堵的坑口處鑽出一股清流,聚成一汪清泉,不時可見魚兒歡快地遊動。

曾經,這個運轉了20多年的坑口,附近有216間工房,礦渣300多米長,20多米寬,最高處21米,堆積如山的渣石甚至把旁邊的棗香河河床擡高了5米多。

在石頭窩窩裡植綠護綠,絕非易事,小秦嶺人被逼出了不少“發明創造”。

石頭窩裡種樹,土比金子還珍貴,一車要花千元。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工會主席李保祥說,為了保土,他們發明“梯田式”“之字形”降坡治理渣坡,在渣坡上固定擋闆、修排水渠、鋪濾網防覆土流失,在每個樹坑底部鋪設可降解無紡布固土保墒。

山下陽春三月,山上卻是白雪皚皚,10多度溫差造成了樹木成活難。為确保每棵樹都能活下來,他們從海拔高度接近的甘肅省白銀市采購松樹苗木;按照樹木生長的習性,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栽種油松,之上的地方栽種華山松。

1770坑口就是當時的示範點之一。如今,梯田層層疊疊錯落有緻,樹、灌、草搭配郁郁蔥蔥,間植的華山松亭亭玉立,曾經高達30米、長約500米的亂石堆已不見蹤迹,一派生機盎然。

從2016年3月至今,在小秦嶺的溝溝岔岔,共有77萬人次投入到礦山治理修複的工作中,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1000多個坑口被統一封堵。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美麗的小秦嶺回來了,作為黃河中遊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養地,雙橋河等5條發源于小秦嶺的黃河一級支流水清河淨直奔黃河。

現在,林區空氣負離子含量平均達到21900個單位,是一級空氣質量标準的十倍;紅外線相機記錄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身影;保護區新發現了11種植物、80種鳥類......

山綠水清人歡笑,美麗的小秦嶺又回來了。

文峪金礦1515坑口整治前(左圖)和整治後(右圖)對比圖。

久久為功謀長遠 綠色轉型新發展

複綠于山,修山予民。五年多來,小秦嶺礦區實現了從靠山吃山到養山護山,從“石頭上長出草”到“石頭上長出樹”的衍變,讓“春風又綠黃河岸”變成美好現實。

“一以貫之”謀好長遠。為永久守護這片綠水青山,《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于2018年9月29日頒布,三門峽市用立法的形式,持續開展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态修複工作,進一步加強小秦嶺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讓小秦嶺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生态環境的不斷改善,給當地旅遊業帶來飛速發展,亞武山國家森林公園2019年開山節三天時間遊客達到10萬餘人,周邊的漢山風景區也迎來了曆史遊客數量之最。實施小秦嶺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态修複工作,促進了小秦嶺管理中心(國有三門峽河西林場)改革和僵屍企業的轉型改制,200餘名林場職工由自收自支轉為事業全供;企業甩掉了多年的沉重包袱,全力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設之中。

不能關了一座礦山,毀了一個産業。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提出,既要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設,又要一手抓産業轉型。一方面改造升級傳統冶煉行業,培育新興産業,打造以寺河山為中心的高端蘋果生産帶,積極推進産業轉型;一方面繼續整頓礦權,多渠道解決小秦嶺地區轉産後1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加快靈寶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進程,國投金城冶金等黃金冶煉轉型升級項目順利投産,綠色經濟正悄然興起。

1100坑口處的棗香苑培育植物文化,栽種棗樹、桃樹等果樹及其它觀賞樹;1175坑口處的錦雞嶺打造動物文化,讓遊人看得見動物;1280坑口處的金銀潭圍繞水文化而建,營造親水戲水空間;即将實施的986坑口黃金文化研學項目,告訴人們黃金是如何煉成的......

曾經沉寂的小秦嶺,又活了。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南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