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的廣大地區,尤其是江南水鄉,經常看到一種引水灌溉的工具——水車。這種水車的車身是用木闆做成槽,中間用小木條和木闆做自行車鍊條一樣的鍊子,稱為龍骨。把龍骨連成一圈,套在水槽裡,闆槽的一頭連着一個軸輪,軸輪兩端安裝可以轉動的踏闆。闆槽的另一端放進水裡,人們在上面就像騎自行車一樣踩踏曲闆,水就會從闆槽中被小木條和木闆做成的鍊子源源不斷的推刮上來。
這種水車也叫翻車、龍骨水車、踏車。在水泵推廣開來之前,這一直是我國廣大農村最主要、最有效的灌溉工具,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生産的發展。直到現在,江南農村的有些地方仍然還在使用這種水車。而這種使用了近2000年的龍骨水車的發明者,就是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機械制造家馬鈞。
馬鈞統統将其改成十二蹑。經過這樣一改進,新織绫機不僅更精緻,更簡單适用,而且生産效率也比原來的提高了四、五倍,織出的提花绫錦,花紋圖案奇特,花型變化多端,受到了廣大絲織工人的歡迎。新織绫機的誕生,是馬鈞一生中最早的貢獻,它大大加快了中國古代絲織工業的發展速度,并為中國家庭手工業織布機奠定了基礎。
馬鈞當時在魏國作一個小官,經常住在京城洛陽,當時在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适合種蔬菜,老百姓很想把這塊土地開辟成菜園,可惜因無法引水澆地,一直空閑着。馬鈞看到後,就下決心要解決灌溉上的困難。
于是他又在機械上動腦筋。經過反複研究、試驗,他終于創造出一種翻車,把河裡的水引上了土坡,實現了老百姓的多年願望。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産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曆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馬鈞發明的一些機械早已經失傳了,但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農村的有些地方仍然在使用翻車灌溉,這就是馬鈞留給後人的寶貴财富,也是對馬鈞最好的紀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