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水車也叫翻車、龍骨水車、踏車。在水泵推廣開來之前,這一直是我國廣大農村最主要、最有效的灌溉工具,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生産的發展。直到現在,江南農村的有些地方仍然還在使用這種水車。而這種使用了近2000年的龍骨水車的發明者,就是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機械制造家馬鈞。
馬鈞統統将其改成十二蹑。經過這樣一改進,新織绫機不僅更精緻,更簡單适用,而且生産效率也比原來的提高了四、五倍,織出的提花绫錦,花紋圖案奇特,花型變化多端,受到了廣大絲織工人的歡迎。新織绫機的誕生,是馬鈞一生中最早的貢獻,它大大加快了中國古代絲織工業的發展速度,并為中國家庭手工業織布機奠定了基礎。
馬鈞當時在魏國作一個小官,經常住在京城洛陽,當時在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适合種蔬菜,老百姓很想把這塊土地開辟成菜園,可惜因無法引水澆地,一直空閑着。馬鈞看到後,就下決心要解決灌溉上的困難。
馬鈞發明的一些機械早已經失傳了,但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農村的有些地方仍然在使用翻車灌溉,這就是馬鈞留給後人的寶貴财富,也是對馬鈞最好的紀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