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學家說:别看宇宙的半徑有940億光年,但我們對于宇宙的了解,遠遠超過了我們對于地球内部的了解。
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誇張,我們想要了解宇宙,至少還有許多先進的望遠鏡來實際觀測。而對于地球内部,我們幾乎一無所知。
目前,人類挖地球挖的最深的就是前蘇聯的克拉鑽孔,隻有12公裡,隻是地球直徑的一千分之一,想要挖到地心需要再挖500個這樣的距離。
對于地球核心,我們隻能靠推測。比如地震波等數據,來進行物理的推理。
目前來說,科學家認為,地球一共分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最神秘的,就是地核。
地核是一個半徑約3470公裡的球體,是月球的兩倍。根據地震波的變化,科學家判斷,地核還分内核和外核。
地核的密度大約是每立方厘米10.7克,總質量是18.8萬億億噸,大約占了地球總質量的31.5%。地球的平均密度大約是每立方厘米5.5克,可見地核是比較重的物質組成的。
我們知道,地球是有磁場的。但是,我們随便從地上撿起來一塊石頭,也沒有磁性啊。因此,科學家認為這是地核産生的磁場。而地核之所以産生磁場,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鐵、鎳等重金屬。
問題在于,這些重金屬的密度也都沒有地核這麼高啊,這是怎麼回事呢?
由于地核承受到的壓力遠大于地殼和地幔,因此它的結構也和我們通常見到的物質完全不同。科學家認為,地核的鐵和鎳等物質在超高壓力下,會變得非常緻密,才有了這麼高的密度。同時,由于地球形成初期時星際塵埃的高溫被封印在地核内,因此地核溫度極高。科學家推斷,地核至少有400攝氏度,最高甚至可能達到6800攝氏度,這已經超過了太陽表面的溫度。
由于這樣的高溫高壓環境,鐵、鎳已經無法保持常規的狀态,而是形成了高溫熔融的狀态,變成鐵水、鎳水在不斷流動,從而也形成了磁場。
由于鐵、鎳變成了液體,也就沒有那麼穩定了,流動性比較強。因此,地球的地核并不固定,而是随時變化。不論在哪個位置,由于太陽引力的作用,地核都會偏向太陽一側,而不是完完全全地在地球正中心。
而在最近,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地核裡不僅有鐵、鎳,還有一種我們都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歡的金屬——金。
他們認為,地球大量的黃金都沉積到了地核。和它一起沉積的,還有鉑銀。
他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由于行星的原始構成比例比較接近。而地球實際上的黃金含量遠遠低于理論值,因為可能是沉積到地心了。
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的話,地核含有的黃金将是我們已經探索到的黃金儲量的100倍左右!如果把這些黃金鋪在地球表面,足夠鋪到1.5米厚!
不過,畢竟我們還不能探索到地心,這個說法目前還很難驗證。等到人類有技術挖掘到那麼深的時候,估計黃金都不值錢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