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江浙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曆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于今浙江大部、江蘇鎮江以東丹陽、蘇州、無錫、常州、泰州靖江、鹽城小部(大豐等地部分地區)南通東南、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上饒等地)、福建西北一角(浦城),使用人口九千多萬。吳語是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支語言,是漢語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吳語方言各地口音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異,根據各地吳語語言特點及通話情況,可将其分為:太湖片、台州片、瓯江片、金衢片、上麗片、宣州片、徽嚴片。
其中太湖片為最大語片,可劃分為六個小片:蘇滬嘉小片,毗陵小片,苕溪小片,臨紹小片,杭州小片和甬江小片。
一、蘇錫常方言能否互通
關系比較緊密的蘇州、無錫、常州,常常抱團取暖,但如今,蘇州已經抛開了無錫、常州。在方言這塊,整體是由西向東,由江淮官話慢慢過渡到吳語,所以呈現出,從丹陽開始說吳語,但整體生硬,部分發音與江淮官話接近。
1.常州話
常州話為吳語過渡地帶,作為吳侬軟語的一員,發音相較于蘇州話更偏硬朗,其屬于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毗陵為常州古稱之一,毗陵小片是以常州一帶古稱來命名的吳語太湖片其中一個分支,流行于常州以及周邊古時屬于常州府的大部分地區。
今天的常州話是本地土著語言和中原語言多次混合、互相影響的結果。一方面,中原居民與其周邊民族混合形成的北方官話,另一方面,中原居民與吳地居民混合,形成現在的常州話。
在常州方言中,有一些詞彙是常州特有的,吳語區其他地方沒有這些說法。如dzuε(厚臉皮,讀“治”)、dza(叽叽喳喳、說話無遮攔,讀“咋”)、bou (走,讀“波”)。說臉皮厚的人叫“治頭”,說叽叽喳喳的女人叫“咋婆”,說走路叫“波路”。普通話的“肮髒” 一詞在常州有“邋塌”、“捺答”兩種說法,“捺答”一詞為常州特有。
常州方言詞彙中給外地人印象最深的一個詞是“嗲”。嗲的意思是啥、什麼,經常挂在口頭上的話是“嗲佬”(什麼)、“嗲東西”(什麼東西)。常州的“佬”字作為語氣助詞出現頻率很高,它可以附着于名詞、動詞、形容詞後,如“鐵佬、木頭佬、男佬、紅佬、曉得佬、開心佬、好佬、甜佬”之後,表示“的”的意思。
2.無錫話
無錫位于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和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的過渡方言帶上,處于蘇州和常州之間,所以無錫話(城區以及近郊)具有自身的特點也兼具了蘇滬嘉小片和毗陵小片的某些特點,内部情況更為複雜。因此靠近常州武進的西部鄉鎮的語音與靠近蘇州、常熟的東部鄉鎮的語音面貌有着明顯的不同。目前,無錫話依然能分清尖團音,郊區鄉鎮大多數人能分平翹舌,城區中青年以下翹舌已退化,但尖團音依然保持完好。
無錫話可以分為東西兩片。東片包括東南部的厚橋、甘露、蕩口、鴻聲、後宅、碩放等等,語音跟蘇州及吳縣的北部十分接近,而東北部羊尖、港下一帶又帶有明顯的常熟話特色。西片的靠近常州武進區的陸區、馬山以及胡埭西部臨近武進的自然村又有武進話特征。無錫西片大部分地方與無錫市接近。由于語音上的明顯不同,因此東部的人稱梅村和碩放以西的人為“西天人”。無錫的東部方言歸入蘇南吳語東區(即蘇滬嘉小片)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無錫本土方言表示人稱代詞複數的後綴是“俚”。“俚”不能表示指人名詞的複數,也有”笃“ ”得“ ”家“等後綴。這既區别于東面蘇州等地的方言-它們的人稱代詞的複數沒有統一的後綴;又不同于西面常州等地的方言-它們的後綴同時可以表示指人名詞的複數。
三身代詞後綴西片多數地方都較統一,一般為“俚“,但有些農村地區也有"笃“,”得“,”家“等,一些地區他們并不統一,有的第一人稱跟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後綴不同,有的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和第二人稱的後綴不同。
3.蘇州話
蘇州話,俗稱“蘇州閑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長期以來蘇州話一直是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在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蘇州話以軟糯著稱,素有“吳侬軟語”之美稱。
蘇州全境除了張家港有毗陵小片的外,都是蘇滬嘉小片的。而且以蘇州口音為主,包括吳江、昆山等。在張家港東北部還有一部分沙地口音。在昆山東南部有部分松江口音。當然,太倉、常熟、張家港東南部另成為一口音。其實,蘇州口音還包括無錫大部分地區。
同時,蘇州話是吳語的代表,也是中國最悠久的方言之一。早在商代泰伯奔吳的時候,蘇州話的前身——上古吳語就已經形成了。蘇州話發展有兩個變動比較大的時期:晉代和明代。晉代時中原話和當時的古吳語結合形成中古吳語。明清兩代是蘇州話最輝煌的時期
二、蘇錫常方言能否與上海話互通1.上海話
上海話,又稱上海閑話(吳語協會式拼音:zaon he ghe gho)、上海吳語、吳語上海話、滬語, 是一種吳語方言,屬于漢藏語系-漢語族-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狹義上的“上海話”,僅指上海市區的方言,特指市區中派和新派方言而非老派方言。市區中派方言大緻指1945年至1970年出生的上海市民使用的方言,1925至1945年出生的居民語音一般兼具老派和中派的特征,1970年以後出生的則為新派。
2.上海話與蘇錫常方言
由此可見,
蘇州與上海同屬漢藏語系-->漢語族-->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因此兩地隻是口音有點不一樣,少部分發音不同,大多能聽懂。
而無錫屬漢藏語系-->漢語族-->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和蘇滬嘉小片的過渡地帶,相對蘇州話,有一部分發音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但基本溝通沒問題。
常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所以,總體上常州人不太能聽懂蘇州話、上海話,說慢點還行,快了就像聽外語,無錫話稍微好一點。不過即使是在常州,偏一點的鄉鎮說話,一樣聽起來很費力。
從上海到常州,直線距離僅160餘千米,差别卻很大。現将蘇南吳語主要代表方言點的人稱代詞列示如下:
普通話 |
蘇州 |
常州 |
無錫 |
吳江 |
常熟 |
我 |
我 |
我 |
我 |
唔奴 |
我 |
我們 |
伲 |
我家 |
我俚 |
伲堆 |
我俚 |
你 |
乃 |
你 |
你 |
那 |
嫩 |
你們 |
唔笃 |
你家 |
你俚 |
唔那堆 |
嫩笃 |
他 |
俚、唔倷 |
佗 |
佗 |
伊 |
渠 |
他們 |
俚笃 |
佗家 |
佗俚 |
伊拉 |
渠笃 |
這裡 |
哀搭 |
該頭 |
伊搭 |
格裡 |
裡搭 |
那裡 |
彎搭 |
過頭 |
過搭 |
基面 |
格搭 |
常州話與無錫西部方言比較接近,無錫東部與蘇州話比較接近,蘇州話總體上與廣義上的上海話比較接近。這四個地方的人,聚在一起溝通如果操持本地方言,隻能簡單的基本交流。仔細溝通還是說普通話為宜。
随着普通話的推廣和外來人口的湧入,本地方言使用沒有往日頻繁了,許多孩子日常交流都是以普通話為主。吳語在曆史上有極高的地位,據說隻有當地的文人雅士或者有文化的高層諸公可以講一口吳語,是身份的象征。而今,普通話的推廣使得地方方言尤其是吳語遭受前所未有的最低待遇。
不管是常州話,無錫話,蘇州話還是上海話仍然在本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當地人民應該将本地方言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