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稱“小杜”的杜牧,是晚唐詩壇一個不可小觑的人物。與杜甫并稱“大小杜”,李商隐贊他“人間惟有杜司勳“, 才華讓陸遊心生羨慕,凡此種種都可見杜牧的影響力。但事實上,這位宰相之孫其實是個矛盾和糾結的人,這一點從他的詩中就能窺見一、二。
一方面他豪邁俊爽,十幾歲研究兵書,23歲寫下《阿房宮賦》,他的詠史詩是一絕。《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過華清宮》中的”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另一方面他又是多情的,仕途不得志的他醉卧花叢,留下了”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等凄美之語。
在看完俊爽和多情的杜牧後,本期要帶大家領略小杜的仗義。當年落魄好友張祜給他寫了寄了首詩,詩名叫《江上旅泊呈杜員外》。這位張祜是當時有名的才子,與杜牧是故交,但卻因不受白居易賞識沒被舉薦,這令杜牧十分生氣。而後張祜好不容易被令狐楚舉薦,又被元稹從中作梗,從此與仕途無緣。張祜寫這首詩本意是發發牢騷,但杜牧卻見好友多次被排擠,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寫下首詩,最後這首詩竟成一首千古名作。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唐.杜牧
七子論詩難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北極樓台長挂夢,西江波浪遠吞空。
可憐故國三千裡,虛唱歌辭滿六宮
從全詩來看,對朝中小人杜牧是滿滿的怨氣,應該是越想越氣才寫下的。首聯将好友與建安七子相比,認為七子寫詩也不如張祜;又說對方有經世之才,可統曹植劉桢。對一般的唱和詩來說,這或許是客套話,但對于耿介的杜牧來說,這是心裡話。
次聯則是滿滿的諷刺了。在這裡詩人巧用典故,當年孔融向皇帝舉薦祢衡,辭賦家蒯通在一旁說盡好話,祢衡終被舉用。而張祜被令狐楚舉薦,卻偏遇到向皇帝說他不是的元稹,最終不了了之。這一句借古諷今,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頸聯則是寫張祜流落江湖後,仍心系朝廷,不願放棄平生抱負。江山樓台常入他的夢,西江波浪遮蔽天空。這兩句其實都是以虛襯實,可謂妙筆。特别是以“西江波浪”的浩瀚之勢比作好友的心潮澎湃,不但對仗工整,而且渾然天成。最後是對朋友的同情之語。當年張祜寫了首《宮詞》,這也是他的成名作,詩中“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如今這首詩傳遍了六宮,但作者卻淪落鄉野。
縱觀全詩,杜牧對好友的同情是建立在對他的欣賞和了解之上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咽不下這口氣,用孔融的例子來暗諷。在寫這首詩之後,杜牧還嫌不過瘾,再寫一首《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在詩中言辭更加激烈地為好友打抱不平。通過這些詩,我們看到了杜牧除多情外仗義而又耿介的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