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多大數人都有這樣的現象:
剛開始學習一個技能,或者說去一家新公司,前半年或者前一年,進步非常快,業績也出得很好,進步飛速。
那種感覺就是:三天兩頭就有一個小知識點被自己學會,然後被運用在工作上,進而還産生了一些效果。就比如每天廚師都一樣,但都能吃到不同味道,而且特别美味。但是過了半年,或者一年之後,還是那些菜,還是那個廚師,你甚至完全吃不出美味的感覺了,更重要的是,你感覺這些菜根本不怎麼好吃,你甚至覺得廚師的手藝是不是退步了?
這就好像自己的成長,自己的進步,甚至完全感覺不到,甚至還在退步。
1,持續保持進步最重要的是:不斷跳出舒适區,不斷進入學習區的過程。
我的長輩們總想知道那個小孩更聰明,喜歡考孩子們,問到“你知道某某單詞怎麼說麼?”,有個小孩不僅背得很熟練,而且還知道這個單詞在課本第幾頁。
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誇贊呀,這個孩子學得真好,多聰明呀。
其實這個時候,在我看來,這個孩子已經學廢了!
因為一旦學會,就應該進入更難的階段,而不是在這個階段上對答如流,甚至倒背如流,隻是在浪費時間。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三個層層嵌套的圓形區域,最外面一層是“恐慌區”在這個階段是完全陌生的新領域,你暫時學不會的東西。
最内一層是“舒适區”在這個區域是我們已經完全熟練掌握的技能。這兩層中間則是“學習區”。
舒适區:就是你現在已經能夠熟練開車了,開車就和走路一樣自由,而且我們一邊開車一邊聽歌,這個時候有些技能是我們内化了的。
學習區:就是你目前可能剛會開車,但是還處于新手的階段,每開一次車, 你都心驚膽戰的,但是你每次開車,都感覺自己又進步了一些。
恐慌區:就是目前你完全不會開車,你甚至覺得開車比高考還難。
所以如果我們想持續進步,關鍵點就是持續在學習區,讓自己保持在學習區這個區域内。
我們需要不斷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區,不斷進入學習區内。
但能每次都跳出舒适區,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舒适區的榮譽,舒适區的過往經驗,過往成就,讓你迷戀,讓你根本無法放棄。
現在如果讓你做更難或者更陌生的事情,很多東西等于重頭開始, 你未必有這樣的勇氣。
3,過往的經驗,無法解決現在的問題為什麼現在人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因為在智能化的時代,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道理如果不學習,你靠自己的腦子慢慢想,估計你需要想個8年10年的,但是學習别人的知識,在加上在學習區進行練習,可能不到2個月就會了。
4,我所認識的成功人士之中,沒有一個不持續閱讀的,沒有例外
查理芒格
有些人一輩子都在進步,比如投資界大神查理芒格說過“我所認識的成功人士中,沒有一個不持續閱讀的,沒有例外”,他和巴菲特也被孩子們,開玩笑成為行走的書架子。
巴菲特就說過,我之所以喜歡閱讀,因為我知道,我過去賺錢的經驗和知識,未必能讓我現在繼續賺錢。
認識一個隻有大專文憑的女生和一個985學校畢業的本科生,兩個人都想去美國的一所學校進修,那位大專學曆的女生,自己通過不斷學習 報名培訓班,每天給自己安排的滿滿的,最後如願以償的進入了美國一所比較好的大學。最後還成了一名研究生。
但是985學校那個女生卻每天隻是自己看看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她沒考進去。
好的起點固然很重要,但是終身成長威力更大。
5,成長本身就是不舒服的沒有人願意放棄自己的優勢項目,所以也就嚴重阻礙了對新技能的學習,并逐漸喪失競争力。成年人的競争需要的是新的技能或者更深度的技能。
如果不準備發展寬度,鑽研深度一樣是個很棒的選擇。但是無論如何,成長的過程都是不舒服的。
我很反感,現在很多教育機構說,讓娛樂融入教學,學習需要有成果, 本身就應該在學習區高度重複練習,必須及時了解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旦學會了某個東西,就不應該繼續浪費時間在上面,而是應該轉入下一個難點。
比如說你剛開始上路,學會了直線行駛後,你就應該繼續學習倒車入庫,而不是每天都去學直線行駛,應該針對自己的弱項,難點進行突破。這樣下來你的進步才能不斷持續進行。
6.主動學習進步的人更容易做到長期我們很多人是被迫進步的,當然了被迫進步和主動進步結果沒啥區别,都是進步了。但是被迫進步你毫無選擇,你也沒有提前準備,你在這個過程很痛苦。
主動學習耐力,持續度更久一些,他們更容易做到長期主義。(比如一個孩子,家長天天回去喊他寫作業,報各種培訓班,補習班,他也照樣和你主動有興趣的愛學習的成績差不了多少。
但是他每天很痛苦,但是主動有興趣的人他就很開心。他必然比你維持的時間久, 他一旦沒人監督,或者管教,就放飛自我了。為啥在疫情期間,别人說,才是學霸和普通學生拉開的關鍵。)
其實我們所有人内心都很積極,都想挑戰自我
所有人都想挑戰自我,但是大部分人都在無效學習。
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人們主要的精力還都被放在一些駕輕就熟的事情上。就算有充分的條件離開舒适區,人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待在那裡。
時間越久,人和人的思想差别就越大。可能5年後,10年後,持續學習的人和不學習的人差别是非常大的。
那就差别就如同,30年後相遇的魯迅和閏土的差别。兒時玩伴,
有時候有些差别就是那麼大,日積月累造成得再也無法改變的差距。
知道“如何有效學習這個知識”本身并沒有什麼價值,知道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選擇,選擇之後的行動才有價值。
所以從現在開始,别再做那些無效學習,開始先問問自己:
1.問問自己,自己到了舒适區沒有?多久沒有進步了?
2.你的專業方面的知識每天在更新麼?
3.你準備從如何踐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