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設中的五個關鍵指标?“平安是對社會最大貢獻” 系列評論,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平安建設中的五個關鍵指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貢獻” 系列評論
□ 廣 言
疫情形勢正在起變化,防控工作正在顯成效。随着救治成功率越來越高,防控執行力越來越強;随着物資供應加快跟上,複工複産有序推進……一段時間以來,全國疫情總體下降的趨勢逐步顯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秩序逐步恢複。這場平安保衛戰、防控阻擊戰的勝利,離我們越來越近。
這兩天,“拐點”二字,在報道中屢見不鮮。專家們給出了各種預測,社會上展開了各種讨論。就連微信群、朋友圈裡的相互問候,也少不了“疫情什麼時候結束”“相聚什麼時候照常”的猜測。對于疫情“拐點”的到來,每個人都心懷企盼、無限憧憬。
平安如期至,相逢盡言歡。平安,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保平安,就是争取“拐點”的先決條件。疫情面前,“拐點”不隻是一個數字、一個日期,它意味着,與病魔較量中,我們挺了過來、沒被擊倒;疫情結束時,我們笑靥如昨、擁抱歡呼。“春天”注定到來,注定是一個平安健康的“春天”,一個喜悅歡笑的“春天”。此時此刻,疫情的“拐點”,就是通向平安的“拐點”。争取“拐點”,前提是保衛平安。這一天,不靠等不靠要,靠的是科學防治、頑強作戰。因為“拐點”一定是拼出來、戰出來的。
(下轉5版) (上接1版)争取“拐點”,要抓好重點。平安是“拐點”出現的前提,也是一切工作圍繞的重心。越是到疫情防控的吃勁階段,越是要毫不放松抓好重點環節。比如,全力救治感染患者,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全力築牢基層防線,通過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摸排,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全力應對返程高峰,在火車站、飛機場、高速路等人員流動的出入口、關鍵點上嚴防死守,确保體溫監測、檢疫排查“滴水不漏”。
争取“拐點”,要突破難點。防控的戰場,就是能力的考場。什麼困難最頭疼,首先克服;什麼辦法最實際,盡快去做。這個時候,喊口号,隻會誤戰機;出硬招,才能辦成事。因此,人工排查耗時,不妨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手段;體溫監測費力,不妨配備紅外測溫儀、熱成像攝像頭等 “黑科技”裝備。有人說,複工複産會增加感染風險,那麼錯峰上班、網上辦公、綠色出行這些辦法,統統能派上用場。辦法總比困難多,在疫情防控中戰出亮點、戰出成效,百姓平安就會多一分保障。
争取“拐點”,要回應熱點。疫情當下,除了要“外防輸入、内防擴散”,對于謠言的傷害,不可不察。防控措施上謠言四起,就會影響防治效果;防控工作上謠言頻現,就會動搖戰“疫”決心。對付謠言,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公開、透明。及時回應人們關切的熱點,及時解答大家心頭的疑惑,及時公布疫情發展的情況,任何謠言都會不攻自破。同時,人人都保持理性、相信科學,提高分辨力、判斷力,那些惹事添亂的“僞科學”“假新聞”,必定會失去生命力。
當前,疫情的積極變化鼓舞人心,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在抗擊疫情的各條戰線上,每一天都上演着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處都湧現着逆行而上的勇士。面對過去,堅守就是最好的緻敬。繼續努把力、加把勁,毫不動搖地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實,我們就一定能拼出“拐點”,拼出個平安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