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為退海之地,黃河沖擊平原。就五千年文明史來看,海水一路退去,在渤海灣的天津區域前後形成了四道貝殼堤和牡蛎礁。在大禹治水時代,黃河入海口就一直在天津、滄州間搖擺,至南宋高宗時期才奪淮入海。始有天津濱海區域生息之所。
巨葛莊村現狀
航拍巨葛莊遺址
因為是退海之地,在天津區域現在仍然遺存11處貝殼堤和1處牡蛎礁,年代分别是距今5000年前、4000年前、2500年前和500-700年前。其區位漂移見證着時代變遷。今津南區八裡台鎮巨葛莊村,在殷商時期曾是海岸線,年代距今3800-3000年。因為此處有巨大的蛤蜊崗子,稱巨蛤莊,後改稱巨葛莊。
巨葛莊段貝殼堤
巨葛莊所在的區域,實際上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第三道貝殼堤遺址,貝殼堆積厚2.5米,長約5公裡,寬200多米。時間來到戰國時代,海岸線已經向東移動了十公裡,臨近今葛沽鎮鄧岑子村一帶,這裡開始有人居住,并形成村落。今天看來,這是一片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存,是天津濱海平原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戰國時期的一處村落遺址。
位于巨葛莊區域的保護牌
如今的巨葛莊村已經拆遷。村莊原址仍有不少居民沒有搬走,随着海河教育園區的擴大,這裡終将成為記憶。戰國遺址位于村東洪泥河東岸,曾出土夾砂繩紋灰、紅陶罐及陶盆、陶豆、陶鬲、闆瓦、帶鈎、骨器、鐵器、明刀币、銅劍、銅镞等。現為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