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地人來到成都,總聽到成都人說“我家住東門”“我在南門上班”之類的詞彙,以為“東門”“南門”是一個地名,或者是東門大橋、新南門簡稱。而實際上現在成都人所講的“門”實際上是指方位,泛指東邊或者南邊區域的意思。但這個區域又和傳統的經緯度坐标方位不同,這主要源于曆史上成都斜城的建城曆史有關。
以前的成都基本上是以府南河的流向圍城而建。
1911年成都街道圖
我們從這張近代街道圖可以看到,成都确實是有四個門的,它們分别是位于現東門大橋附近的東門,位于南門大橋附近的南門,北門大橋附近的北門,而成都西門并無府南河主流經過,所以并無西門大橋的命名,當時西門位于現在西大街與西月城街路口附近。在當時稱呼四門是具體指向四個城門的。
1958年成都拆除城牆後,城門也一并消失,但對于四個城門方位的稱呼延續至今。随着城市發展城區擴大,特别是改革開放後,成都建設速度較快,對于向外延伸的一環或者二環外,本地人對很多新修的區域命名不熟悉,說什麼路,什麼小區,很多人并不熟悉。于是乎大家更習慣去講一個大緻方位,逐漸就形成了“我在西門(外)”的這種說法。這也就導緻了現在說各個門,都指代了這個方位的很多地方。
外地人以為成都的四個門(方位)
當然,成都人描述傳統老城區一般會說具體哪個區域,比如騾馬市,春熙路,寬窄巷子。非要說區域一般也統稱市區或城裡頭(現在市區或城裡也可指三環以内)。成都人不會認為騾馬市是北門,春熙路是東門,寬窄巷子是西門。
不過對于老城區外的四個門,也有一些特殊的叫法,比如在西南交界的雙楠,武侯祠一般不會用門去稱呼。當然,現在已經合并了的一些區縣的主城區,一般也直接稱呼原有名稱,例如溫江、龍泉。天府新區的武侯片區可以稱呼南門,其他地方一般就具體稱呼,例如華陽,眉山等。
成都人認為的四個門大緻區域
我在整理成都人對四門定義的區域時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北門的面積尤其的小。這主要由于以前成都有“西貴南富東窮北亂”的說法,而且近二十年成都東南西三個方向都依靠政策發展了一波,唯獨北面的城建較為落後,所以一些住在西北或東北交界的人不太願意稱自己住在北門。地産開發商和中介為了利益,也傾向把交界區域稱為東門或西門。
總的來說,四門的叫法源于成都曆史,當有成都人講哪個門的時候,如果你不需要去,就不要糾結他具體說在哪,他隻是告訴你大緻方位而已,就和平時說自己在哪個區是一樣的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