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姓(3)|争議:許由是許姓的來源嗎?許由與太嶽伯夷是不是同一個人?
許姓的第二個來源,出自姜姓,遠祖是炎帝。唐朝的《元和姓纂》裡說:“許,姜姓,炎帝四嶽之後。”
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叙》中,在說自己的祖系時說:“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雲相皇,共承高辛。太嶽佐夏,呂叔作藩。俾侯于許,世祚遺靈。自彼徂召,宅此汝瀕。”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說,我這個許家的後裔小子啊,祖先是炎帝神農氏。神農氏的後裔缙雲氏輔佐黃帝,共工氏承奉高辛氏,是黃帝的諸侯。共工氏的從孫太嶽輔佐夏禹,太嶽的後裔呂叔被周武王封在許地,作為周朝的藩屏。我的祖先就這樣世世代代奉祀不絕,把美好的品德傳給後代。後來,祖先又從許地遷往汝南郡召陵縣,從此就定居在汝水岸邊。
神農氏畫像(資料圖片)
炎帝與黃帝的關系
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期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
《國語·晉語》中記載說:“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這是中國曆史上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及其姓氏來源的史料。
意思是說,黃帝和炎帝都是少典的兒子,他們以成長地為姓,黃帝姓姬,炎帝姓姜。兩個部落為争奪領地,展開了著名的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地融合成為華夏族,也就是漢族。
漢朝以後,華夏族被稱為漢人,但“華夏”的稱謂一直延續到現在,我們經常在文章中能看到“華夏兒女”等說法。
炎帝部族早期活動在渭水流域,後來向東遷徙,活動在今河北中部、河南、山東西部和湖北北部,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原地區。
炎帝後裔有缙雲氏、共工氏和四嶽
炎帝的後裔中,比較知名的有缙雲氏、共工氏和四嶽。
《史記·五帝本紀·集解》中說:“缙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缙雲之官也。”
缙雲是黃帝時期的官名,黃帝用雲的名字給官員們命名,春官叫做青雲,夏官叫做缙雲,秋官是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是黃雲。炎帝有的後裔曾任夏官,所以被叫做缙雲氏。
共工氏是高辛氏帝喾時期的諸侯,活動範圍在今河南一帶。共工氏因勢力發展迅猛而強大,曾經不服帝喾的統治,反抗帝喾,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四嶽,也稱太嶽、大嶽,是掌管四時、方嶽的官職。堯當政時,炎帝後裔伯夷成為祭祀太嶽山神的大祭司,被稱為太嶽。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為呂侯。
許文叔畫像(資料圖片)
周武王封文叔在許地建立許國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四處尋訪古時“三皇五帝”的後裔,希望他們能繼續奉祀先祖。找啊找,終于找到伯夷的裔孫姜信。
唐朝的顔師古在《急就篇》中說:“太嶽之胤,有姜信者,封于許國。”姜信,又叫文叔,周武王把他封為男爵級别的諸侯,封地在許(今河南許昌市),讓他祭祀太嶽,傳承太嶽的血脈。
受封後,文叔在許地建立諸侯國許國,建都在今許昌市城東20公裡的張潘古城,成為許國的第一任國君。
按照當時的慣例,文叔被稱為許文叔、許侯。因文叔是姜姓呂氏,又被稱為姜文叔、呂叔。
許慎在說家世時,提到“呂叔作藩”,這裡的呂叔,就是文叔。
文叔的墓冢,坐落在今河南許昌市鄧莊鄉桑樹許村,這個村90%以上的人都姓許。每年,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的許姓人,紛紛到這裡尋根祭祖。
許國受封一事,有一個全新的說法
學術界的最新研究發現,對許國受封一事,又是一個全新的說法。
2008年,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戰國竹簡,都是經史一類的典籍。在其中,有一篇《封許之命》,是周王朝分封許國的文件。
文件中顯示,許國第一代國君叫呂丁(應該就是許文叔)。周文王時,呂丁已經擔任了職務,“司明刑”,後來又“扞輔武王”,參與了伐纣的戰事,立有大功。
許國是在周成王時被封的,典禮很隆重,賞賜有蒼珪、秬鬯(祭祀用的香酒)、薦彜(祭祀用的禮器)、路車和4匹馬。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許國人姓姜不姓許。
後來,有人以許地地名為姓,但很少,基本上是自發的。所以,在許國還沒滅亡時,晉國有許偃,鄭國有許瑕,楚國有許伯,趙國有許鈞、許曆,魏國有許绾等許姓人。
黃勇/文
【下期關注】
請看許姓(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