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爨字的來源

爨字的來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2:03:20

科幻網9月27日訊(秦瑩瑩) 9月25日,河南。女子曬出教娃寫名字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她發文稱:後悔給你找了個姓“爨”的爹,你的姓真難寫。爨(拼音:cuàn),筆畫數為30畫,這是一個不常見的姓氏,也是筆畫較多的姓氏之一。爨是繁體字嗎?為何沒有簡化?

爨字的來源(媽媽教爨姓兒子寫名字時崩潰)1

“爨”字,最早出現在曆史戰國時代,古字形上部模拟雙手拿着甑,中間是竈口,下部表示用雙手将木柴推進竈口。本義指燒火做飯。與這個意思相關的,都可叫做“爨”,如古代稱廚房為“爨室”,煮飯的大鍋叫“爨镬”。“爨”也用作姓氏。

爨姓淵源主要有兩個,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爨官,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二是源于祝融氏,出自東漢時期班彪、班固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由于“爨”字形繁雜,後世出現過多種簡化形體。《說文》“籀文”,幹脆省去了上半部分。但這個字體似乎不通行,後世不見使用。東晉時的爨寶子碑、南朝宋的爨龍顔碑(見“書法欣賞”)中的“爨”字都把下面的雙手“大”省去了,火也成了四點,可見當時的書法家也覺得此字難寫。其後出現的行書、草書,也都把“大”省去,幾乎沒有一個是按原來結構寫的。

舊時戲班子裡藝人有時還将用作“演劇”的“爨”寫成音近字“串”,于是有串戲、客串等說法。現代通行的“爨”基本沿襲了最複雜的小篆,隻是将代表甑的構件寫成“同”,代表雙手的部分寫作“大”。

曆史上有很多朝代想辦法把這個字簡化方便書寫,可是發現當它簡化後,就失去了原來的意思,失去了原來的韻味,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