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是廣東省地級市之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以号稱“世界工廠”被全國人民所熟知。東莞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其GDP已經堪比東歐及非洲一些國家。
東莞市地圖
最早看到東莞這個地名,往往會被 “莞”字發音所困擾,一度以為這個名字是因為粵語方言而來。但是如果了解一下我國的曆史,會發現東莞最早并不在廣東,而是位于“孔孟之鄉”山東省的中部偏東南一帶。
位于山東省曾經的東莞縣東莞鎮,是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最北部的一個鎮,看到這個名字是不是感覺和廣東省東莞市一樣?的确,這裡就是曆史上東莞縣的治所之一。
山東省日照市地圖,最北端為莒縣東莞鎮
這個東莞縣成立于西漢,據《漢書·王子侯表》記載,漢武帝在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東莞侯國,用來讓城陽共王之子“吉”作為封地。但是2年多之後的元朔五年,東莞侯國除,其原因是:“侯吉有痼疾,不朝,廢,國除。”因為侯“吉”有比較頑固的疾病,一直無法處置事務,因此隻能把侯國廢除。當然國除後不是東莞消失了,而是改為了東莞縣,此時為公元前124年,其縣治為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
西漢徐州琅琊郡東莞縣
東莞縣曆經兩漢、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和隋朝,其中在南朝劉宋時縣治遷到今天莒縣北部的東莞鎮。唐永徽二年(651)之後東莞縣才被裁撤,存世770年以上。
廣東東莞據唐朝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志》卷34嶺南道廣州東莞縣記載:“本漢博羅縣地,晉成帝鹹和六年于此置寶安縣。”在東晉鹹和六年為公元331年,在今天深圳南頭置寶安縣,這是東莞立縣之始,但還沒有叫東莞縣,直到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将寶安更名為東莞縣,從寶安到東莞時長約426年。在廣東置東莞縣是山東東莞縣撤銷之後的幾十年之後了,并且以設縣時間來計算,比山東省的東莞縣設縣晚了足有881年,近900年。
唐朝初年仍為寶安縣
開元以後的唐朝嶺南道廣州東莞縣
可能看到這裡,會發現山東的東莞縣和廣東的東莞縣好像有些隐隐的山東東莞撤銷之後,才又在廣東設東莞。
其實從以“東莞”為名的“郡”一級的政區設置情況,與東莞縣的撤銷與設置綜合到一起看,這種隐隐的聯系則更明顯。
位于今天山東省的東莞郡東漢末的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分琅邪、齊郡置東莞郡,屬徐州。治所在今山東沂水縣東北城子。西晉時東莞郡轄境相當于今天山東沂水、沂源、臨朐、青州、昌樂、安丘等市、縣區域。東晉移治所到莒縣。
三國時期的東莞郡
以撰寫《文心雕龍》而聞名的南朝梁著名文學批評家劉勰的祖籍就是此郡莒縣人(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沈莊)。
北齊文宣帝高洋(在位時間550年——559年)改東莞郡為東安郡。
東莞郡從設置到改為東安郡存世350餘年。
位于今天廣東省的東官郡據《宋志》廣州刺史東官太守條引《廣州記》記載:“晉成帝鹹和六年分南海立”。于寶安縣置東官郡。
此外,《元和郡縣志》卷34嶺南道廣州東莞縣:“本漢博羅縣地,晉成帝鹹和六年于此置寶安縣。”
東晉的東官郡
可見東官郡和寶安縣是同時設置的,為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東官郡并入廣州。
東官郡存世時間260年。
也許多這裡還看不出來兩者有什麼聯系,但是由于西晉末的永嘉之亂,引起中原士族随司馬氏“衣冠南渡”,在長江以南成立了延續了司馬氏的統治,史稱“東晉”。東晉朝廷為了安置南下的中原士族,在長江以南的各州郡縣内紛紛按照士族遷來之前的籍貫名稱“僑置”了一大批州、郡、縣,其中就有在今天江蘇省常州市附近僑置的南徐州,以及原徐州内所轄的東莞郡和東莞縣、莒縣等郡縣,這個時間是在明帝(322——325在位)時期。其撤銷時間按照《隋志》記載為“開皇初(581年左右)廢”。
東晉時在今天江蘇常州一帶僑置的東莞郡、東莞縣
在今天江蘇常州市東南僑置的東莞郡、縣存世約250多年。
這并不是主要的,如果對比廣東的東官郡設置時間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會發現和在江蘇常州于322年至325年之間僑置東莞郡的時間是如此的接近!
是不是可以這麼想象:西晉末的永嘉之亂引起中原士族南遷,一個地方的人員衆多,其遷徙地并不僅是一地,而有可能是好幾地。就以山東東莞郡、縣的士族南遷為例,他們可能不僅僅隻遷徙到了今天江蘇常州一帶,也有可能有一部分超過長江之後,遷到了更遠的今天廣東東莞一帶,被朝廷同樣“僑置”了郡,不過為了和北部已經僑置的東莞郡以示區别,就設置成了名字發音相接近的“東官郡”。
"衣冠南渡"時中原士族遷徙路線圖
這一過程可以在兩個僑置郡設置時間早晚可以推斷,因為廣東東莞離中原較江蘇更遠,所以僑置東官郡的時間也要比僑置東莞郡時間晚了5、6年。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