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老闆”馬向梅(左)、朱貝在雞場快樂留影
半畝溝壑一澗溪,千株桑榆滿山雞。秦嶺紫閣峪下一處小山谷,有一處鮮為人知的自然生态養雞場。“除了晚上用苞谷、麸皮或油渣引食讓雞歸籠外,從不喂任何飼料,全靠它們在山林間刨食。”雞場老闆兩位“80後”女大學生馬向梅、朱貝告訴記者,她們竭力還原最真實的自然生态養殖,育出最地道的土雞。
山谷、溪澗遍是“跑山雞”
結緣戶外運動 攜手進山養雞37歲的馬向梅原籍新疆塔城,西安外國語大學2006屆畢業生。36歲的朱貝原籍陝西榆林,西安音樂學院2006屆畢業生。在草原上長大的馬向梅喜好爬山探險,2004年和志趣相投的朱貝在一次爬山活動中相識,迄今為止十多年,二人親如姐妹。大學畢業後,馬向梅從事戶外運動工作近10年,朱貝當了5年高校教師後在家做全職媽媽。
2016年初,懷孕後的馬向梅,不得不放下心愛的戶外運動工作,居家養胎。喜歡親近大自然的她,在秦嶺腳下的杜家莊村租了間小院,過起了“秩秩斯幹,幽幽南山”的田園生活。前來訪友的朱貝嘗了地道的農家土味後很是留戀。二人商量後,決定租地效仿村民在田間散養土雞。她們查閱養雞資料,請教周邊養殖戶,還請來畜牧站工作人員指導,選擇有淺表水源、無污染的山林,用自然生态養殖法養殖“跑山雞”,給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的土雞、土雞蛋。
說幹就幹,她們從當地群衆手中轉包最适宜山林養雞的山谷,租辦公農家院、建工人工宿舍、購買暖箱、搭建雞棚……首期投資,她們就花了30萬元。
遴選最地道“土味” 試吃400餘隻雞2016年4月,她們從柞水縣、山陽縣等多地農戶家中收購了蘆花、紅玉、黑五公、中華柴雞等十幾種近千隻農戶孵化的土雞苗。首批雞苗在暖箱養殖兩個月後放入山林,到當年11月,僅有400多隻雞存活,而這400多隻雞全做了試吃實驗品。她們邀請親朋好友,分别選擇8個月、10個月、12個月、14個月、18個月、20個月成長期的雞,以炒、蒸、紅燒等多種工藝烹饪後試吃,比較雞肉品質,最終遴選出适合山林自然生态養殖,肉質緊緻、油而不柴的中華柴雞和黑五公兩個品種,并向客戶推薦宰雞最佳食用期為10個月至12個月。2018年9月,首批面向市場的“跑山雞”出籠,她們通過朋友圈銷售,美味可口、真正地道的土雞、土雞蛋,讓所有顧客贊不絕口,養殖場首次見到了回頭錢。
“跑山雞”在山林間覓食
"2019年年銷售額30萬元,并不意味着真正賺錢了。” 馬向梅向記者說,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因為遵循“跑山雞”自然成長規律養殖、試吃,加上輔助設備、人工費等開支,她們不僅沒掙錢,還在不斷追加投資,目前累計投資超65萬元。
“一次意外事故,我們就虧了5萬多元。”朱貝解釋說,2019年6月份,由于連續下雨山體滑波,砸塌兩個雞棚,砸死700多隻雞。
堅持創業初心 堅持自然生态養殖法“自然生态養殖法養雞風險大,我們不計較一時得失,堅持走這條路。”朱貝說,“雖然有人為了更大的利潤,通過添加飼料等方式,将‘田間散養土雞’‘林下散養土雞’出籠時間縮至6個月甚至更短,但我們不羨慕。我們依舊老老實實遵循‘跑山雞’的自然成長規律,不喂食飼料‘催熟’。尤其是雞蛋,在三九天、三伏天,‘跑山雞’四五天才産一顆蛋,最好的産蛋季春季兩天産一顆蛋。但我們不氣餒,隻要把好質量關,就不發愁沒客戶。”
馬向梅(前)、朱貝從山坡上搬運雞蛋
“雞宰殺5小時内送到家。會員可預約到公司在杜家莊村農家小院食用,公司聘請廚藝精湛的村民免費給客戶烹饪可口的農家味。”她們向記者介紹,為适應目前增長的市場需求量,公司在西三環建了産品配送倉庫,在柞水縣山區新覓了一個養殖基地。雖然疫情之下的今年市場萎縮,但公司已經完成銷售額20多萬元,雞出籠時間排至明年春節。
自然生态養殖,不能人工幹預雞的生長周期。“自然生态養殖就是要遵循客戶需求按期養殖、送貨,所以,我們會繼續堅持線上預售。”她們表示,養殖行業是一個良心行業,賺錢多少取決于創業的态度。她們将不忘創業初心,以自然生态養殖法養殖養雞,讓更多人吃上真正綠色無污染、地地道道的“土雞”。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東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