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我們最需要學會解決的問題。
成人每年會發生 2~4 次感冒,而學齡前兒童可能會達到每年 6~8 次!
以一個 1980年出生的中國人為例,到今年,39 歲的他,可能已經經曆了156次感冒。
感冒那麼頻繁地出現,卻似乎找不到合适的應對方法,風寒?風熱?積食?病毒?
原因那麼多,當孩子真的深受其擾的時候,你還能理性地記住,不打針不吃抗生素、看舌苔、注意精神狀态嗎?
如果你還拿不準辯證的結果,或者是當下比較迷茫無法做出決斷,除了找到靠譜的中醫面診之外,也可以在感冒初期用上一些更加方便的方法。
蔥白淡豆豉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個非常簡單的食養方,十分溫和并且不容易用錯。
蔥白和淡豆豉的結合,有着解表散寒的功效,通過發汗的方式,把孩子體表的寒氣祛除發散出去,以此将感冒扼殺在初期。
01
蔥白 淡豆豉
驅除外寒的忠誠衛士
【蔥豉湯】這個方子很有名,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說到它是主傷寒寒熱。
最著名的時候,是在晉代葛洪《肘後方》記載:調傷寒初起,寒熱無汗;方中的豆豉是擅于解表透邪的,與宣肺通陽之蔥白相伍,對外感初起寒熱身痛者,不失為簡約速效之良方。
蔥豉湯作為藥食同源的一道“食療方”還被記錄在很多醫方經典中,比如《孟诜方》、《聖濟總錄》卷一九、《聖惠》卷九中都有關于蔥豉湯的介紹。
淡豆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
豆豉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但是淡豆豉又是什麼呢?
這倆雖然都屬于豆子家族的一員,但前者一般使用黃豆或者黑豆發酵而成,後者則是用大豆的種子發酵加工,是一味有大用處的藥材。
《本草綱目》記載: “豉,諸大豆皆可為之,以黑豆者入藥。”
淡豆豉外形與普通豆豉沒有太大分别,但炮制的方法卻可以稱得上是“千錘百煉”了。
取桑葉、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濾過,煎液拌入淨大豆1000g中,吸盡後,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
用煎過的桑葉、青蒿渣覆蓋,悶使發酵至黃衣上遍時,取出,除去藥渣,洗淨,置容器内再悶15~20天,至充分發酵、香氣溢出時,取出,略蒸,幹燥,即得。
自然,隻有這樣經曆了“風雨”的豆子才能成就解表發汗、散寒通陽的淡豆豉了。
再直接點,淡豆豉其實是既能用于風寒感冒,又能對風熱感冒産生作用的,重點就看它和什麼配伍了。
比如《本草綱目》就這樣說:“黑豆性平,作豉則溫,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
蔥白,辛能發散、通達陽氣
做菜的時候經常會用到蔥段炝鍋,除了調味外,其實用到的是它辛溫散寒的功效。
而蔥豉湯,則是把生活中的智慧放進咱們的方子裡。
《本草經疏》記載:“蔥,辛能發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陽氣,故外來怫郁諸症,悉皆主之。”
說得很簡單,其實就是解釋了蔥在中醫中的作用——“通上下陽氣”,辛溫的蔥白與性寒的淡豆豉相結合,恰好可以調動體内的陽氣。
能在外感初期,讓陽氣去到體表自覺地與寒氣鬥争,通過發汗的方式,把寒氣發散出去。
大蔥,幾乎是每天都會用到的食材,中醫認為它是可以通陽氣的,性味辛溫。
把蔥段加到蔥豉湯裡,可以調動體内的陽氣,到體表去和寒氣做鬥争,把寒氣發散出去。
不管是淡豆豉還是蔥白其實都是歸屬肺、胃經的,在感冒初期将它們結合起來,其實是讓發汗解表的功效雙倍的被發揮出來。
不僅可以加速調動身體的陽氣,還能将體表的寒氣通過發汗的方式趕走,不給寒氣進一步入侵的機會。
一寒一溫的搭配,也正好中和了單一成分對體質的影響,更加溫和也更适合孩子。
感冒很常見,但我們并不能因為它的常見就忽視帶來的危害,反複感冒會讓孩子無法集中精神,學習能力變差、感冒的積累最終造成的更有可能是慢性難以痊愈的鼻炎......
如果孩子容易受涼感冒,在出現以下症狀的時候:
1、舌苔突然白厚
2、開始流鼻涕、打噴嚏
3、突然鼻塞
4、感覺體溫升高、但是又有些怕冷、手腳冰涼
5、突然有些頭疼、慵懶
這時候可以給孩子來一杯蔥白淡豆豉,把讨厭的外感風寒地擋在門外,讓孩子少受感冒的打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