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7-26 22:26:09

很多新手車主開手動擋車時會遇到這樣的窘境:走直路還行,就怕遇到轉彎,特别是路況複雜的彎道,需要減速或者換擋,甚至有些轉彎帶上坡,這些情況下新手司機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控制刹車、擋位和油門,經常會出現頓挫、闖動甚至熄火。其實開手動擋車轉彎并沒有那麼難,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聊這個話題。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1

1、轉彎半徑大的彎道:松油門利用發動機制動

并不是所有的轉彎都需要大幅度減速或者換擋,有些彎道轉彎半徑很大,大部分情況下隻需要松開油門利用發動機制動控制一下車速即可,比如下面這些都是我們日常駕駛中經常遇到的:

(1)大路口左轉彎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2

因為按照交通法規定,車輛左轉彎應該靠近道路中心位置轉彎,而多個車道的大路交叉口路口中心區域很大,所以左轉時轉彎半徑更大,接近路口時根據路況提前松油門利用發動機制動控制一下車速就可以順利通過了。

(2)“抹角拓寬”設計的右轉彎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3

如今很多路口都有這樣的設計,這種路口右轉彎路線并不是直角,而是一個相對大的弧線,轉彎半徑也非常大,大部分情況下也是用油門控制一下車速即可正常通過。

(3)渠化路口右轉彎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4

如今很多城市大路口都是這種設計,右轉彎有專門的通道,整個轉彎路徑弧度比較大,也是用油門控制車速就可以順利轉彎。

(4)環島路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5

城市環島路轉彎效率也比較高,而且轉彎半徑也大,稍微動一下方向盤就可以輕松完成轉彎,大部分情況下都不需要大幅度降低車速。

以上幾種路況在日常駕駛中還是比較常見的,由于轉彎半徑很大,所以在轉彎時隻要路況允許,我們幾乎不用大幅度降低車速就可以順利通過,車身也不會有明顯的側傾,在這些路口我們可以提前松油門減速,然後正常轉彎即可。

2、直角轉彎:減速降擋或者空擋過彎

在一些小路口或者機關單位小區的出入口這些地方往往會遇到直角彎,在轉這些彎的時候都要大幅度減速通過,不然會比較危險。而且由于這些轉彎處路況往往比較複雜,所以有時候甚至需要在轉彎過程中停車等待,操作起來就相對複雜一些。不過我們隻要掌握住基本的行車規律即可輕松應對。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6

比如在上圖這樣的路口右轉,轉彎路線是一個直角,需要大幅度打方向,所以通過這種路口時必須充分減速,那麼車速控制在多少合适呢?我認為控制在30公裡/小時以内比較合适。如果路況良好,大概就是3擋怠速滑行的速度,如果路況比較複雜那就要相應地降低擋位了。

具體操作:接近路口時提前松油門利用發動機制動控制一下車速,不要急着提前踩刹車減速,因為這些路段車速往往不會太高,大部分情況下可能在40-50公裡/小時之間,這速度等到路口再刹車也完全來得及,如果你離路口還有十幾米就急着減速反而會影響整體通行效率,也容易讓自己養成開車墨迹的不好習慣。一般等車經過路口車道内的導向箭頭時就可以刹車減速,并且根據車速選擇合适的擋位,一般車速30公裡/小時左右挂3擋,車速低于20公裡/小時挂2擋比較合适,車速低于10公裡/小時那就挂1擋。提前控制好車速并挂好擋位然後就可以松開離合右腳控制油門開始轉彎了。轉彎時左腳可以搭在離合器踏闆上,一旦有突發狀況需要急刹車立馬離合刹車一起踩,因為這時候發動機轉速比較低,單獨踩刹車很容易熄火,所以要同時踩離合,另外同時踩離合也可以避免有些新手由于緊張誤把油門當刹車踩。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7

如果路口情況特别複雜,那麼我們還可以采用空擋過彎的方法,别一聽說空擋你就覺得危險,轉彎時這點車速挂空擋完全不存在危險。在開始轉彎之前挂入空擋,然後右腳放在刹車上,準備随時出現情況随時刹車,同時用刹車控制着車速完成轉彎。轉過彎以後踩離合挂擋繼續行駛即可。很多人不知道轉過彎後挂幾檔合适,這就要看你的車速了,如果車速低于10公裡/小時,那最好挂1擋,如果車速高于10公裡/小時,挂2擋就沒問題。3擋基本上用不到,因為路況特别複雜的情況下轉彎以後的車速基本上不可能挂3擋。

3、轉彎掉頭

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是轉彎掉頭時到底應該用幾擋,1擋還是2擋。其實這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一般來說小路口用1擋低速掉頭,大路口可以用2擋稍高車速掉頭。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8

因為在窄路上掉頭時控制不好的話有可能一把方向還轉不過來,需要倒一次車,所以在這種路口掉頭時最好用1擋,穩着油門控制好車速慢慢掉頭轉彎,最好不要猛踩油門或者用2擋,因為窄路掉頭往往需要把方向盤打到底,這時候前輪有效接地面積實際上很小,車速過快或者油門太猛會導緻前輪向外側過多偏移,有點轉向不足的狀态,使轉彎半徑增大,有可能一把方向拐不過去。

另外用1擋掉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車速低,容易控制,隻要路況不是特别複雜,你基本上不需要踩離合,隻控制好油門刹車就行了。而用2擋掉頭時如果路況比較複雜就要降低車速,2擋就容易拖檔頓挫甚至熄火。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9

如果如果路口足夠寬,那麼用2擋掉頭也是比較好的,因為2擋車速相對高一些,另外2擋油門響應更敏捷,稍微踩點油門車速立馬就提起來了,在路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2擋掉頭更快,可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不過掉頭時要注意,應該駛過人行橫道以後再打方向掉頭,不要在人行道上掉頭,這樣容易被抓拍。如果路口設計有專門的掉頭通道那就不需要刻意繞過人行道了。

4、下坡轉彎

普通下坡轉彎和直道上沒啥太大區别,這就不說了,我們要說的就是路況特别複雜的下坡轉彎,比如下圖這種彎道,需要減速慢行通過。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10

這種路況看起來比較險,其實把握住基本原理就可以輕松應對。原理就是轉彎前先減速,然後降檔,用發動機制動控制車速下坡。具體用什麼擋位、車速控制在多少,那就要結合實際路況來判斷了。不過建議大家用盡量低一些的擋位,目的是把發動機轉速拉高一點,這樣有好處,首先擋位低一些發動機制動力大,能幫我們控制車速。其次發動機轉速高了下坡時萬一需要減速時可以少用離合器。比如你下坡時發動機轉速控制在1000轉,那麼你稍微一踩刹車就要同時踩離合。而把發動機轉速控制在2000轉,踩刹車減速後轉速還有一定緩沖餘地,可能就不需要踩離合了。

5、上坡轉彎

一般情況下隻要不是急彎,我們完全可以保持車速正常通過,不需要進行減速,怕就怕下面這種急彎,轉彎時不得不減速慢行,這時候就要降檔了。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11

老司機一般都是正常行駛,接近彎道時正常減速,根據動力随時降擋。但是新手司機由于技術不熟練,爬坡時既要轉彎又要換擋,往往會手忙腳亂,所以我認為最保險一點的方法就是轉彎之前提前降檔,然後高轉速低檔位直接爬坡,整個爬坡過程中你都不用操心換擋的事情,隻要用油門控制好車速、掌握好方向就行了。

下面我們就分别把兩種操作都簡單地介紹一下,大家結合實際情況揣摩一下,做個參考。

(1)正常爬坡,根據動力情況随時降擋

這種方法是最自然、最流暢的爬坡轉彎方法,正常行駛爬坡,感覺動力不足了随時換擋。這種方法的重點在于準确把握住換擋時機,換擋早了浪費,換擋晚了會動力不足。在這裡我給大家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爬坡中,用4、5這兩個擋位爬坡時把發動機轉速保持在2000轉以上,如果發動機轉速低于2000轉,那就及時降擋,因為對大部分家用車來說這兩個檔位轉速低于2000以後基本上沒太大的動力了。如果是3擋和2擋爬坡,轉速低于2000轉以後你要判斷是因為動力不足導緻的轉速下降還是由于松油門減速導緻的轉速下降,判斷方法很簡單直接踩一腳油門,如果動力夠的話發動機轉速立馬就提起來了,這時候就不用降檔,如果踩一腳油門後發動機聲音發悶,轉速升不起來,那就别猶豫了,這是明顯的動力不足的體現,趕緊降檔。不過對于正常國道、省道來說除非是山區,否則很少有3擋2000轉爬不上去的坡。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12

另外爬坡降檔時要學會補油,這樣能使降檔操作更加平順。為什麼要補油呢?比如你用3擋爬坡,車速50,發動機轉速2000,此時感覺動力不足要降2擋,而2擋此時對應的發動機轉速為2900轉,當你從3擋松油門踩離合換擋的時候發動機轉速就開始從2000往下降了,等你換擋完成以後發動機轉速可能隻有1500,如果直接在這個轉速下松離合,會出現明顯的發動機制動,不僅會頓挫,而且會導緻車速被進一步拉低。所以在你換入2擋即将松離合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先猛踩一腳油門,把發動機轉速提起來。

(2)提前減速降檔爬坡

手動擋拐彎用幾擋(手動擋轉彎用幾擋)13

這是最穩妥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但是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簡單有效的。在爬坡前就先減速降擋,然後保持高擋位、低轉速的工況開始爬坡,這種情況下發動機動力十足,你隻需要控制方向就行了。降到哪個檔位合适呢?我認為可以這樣判斷:踩一腳油門,如果發動機轉速立馬提升而且發動機聲音铿锵有力,那說明這個擋位動力很好,保持這個擋位爬坡就行。如果踩一腳油門以後發動機聲音發悶,轉速提不起來,那就趕緊降檔。

以上各條總結都是以本人的駕駛習慣為出發點而做的,不一定都非常有效或者完全正确,而且我總結的方法主要是針對剛開車上路的新手司機,這些方法都屬于最笨、最簡單的,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不是最佳的方法,但是對于新手來說應該是相對容易掌握的,所以大家不要以此為絕對的标準,做個參考即可,在日常駕駛中多體會、多揣摩,等你熟悉了以後你的操作會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高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