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畢業季,同學們是否已經為畢業後的日子做好規劃了呢?要不要考慮gap year呢?看看職前菌如何給你分析:
有人在知乎上提問:
大四畢業,唯一的資本就是年輕。要不要趁現在還有勇氣,出去走走?當下計劃有三:
1.西藏支教
2.印度義工
3.某城市當個兼職老師
補充下:LZ家境其實非常一般,如果gap也是想自食其力的生活,起碼不問家裡要生活費。
LZ大學都在好好學習,所以其實沒有太多思考自己的未來和職業規劃。現在讓我自己plan我似乎都喪失了能力,好可怕==
對于這個問題,職前菌也有以下觀點想分享給大家。
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出發點是什麼。
很多同學畢業Gap Year可能都隻是想暫時逃避需要摸爬滾打起早貪黑的職場之路,抱着趁年輕出去看一看的心态任性的做一回自己,這種選擇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但是危險性也極高,尤其是對于職業規劃不明晰,自我認知還不全面的同學。
如果對于自己沒有清楚的職業規劃,沒有認清自己的出發點和目的到底是什麼的同學,選擇Gap的後果很可能就是:一年之後你既喪失了“應屆畢業生”這個寶貴的求職身份,錯失大量名企校招機會,也要面對和自己同齡人拉開差距的現實。
一年的時間在一生之中很短,但是在職場中尤其是起步階段卻很寶貴,有一年工作經驗和零基礎的員工對于企業來說差别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因為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不知道如何做職業規劃來選擇Gap,往往Gap一年之後可能依然不知道。
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的原因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過往經曆、興趣、特長缺乏清晰完整的梳理,同時缺乏實踐經驗。
這個問題一般最好在大學一開始就要着手準備,并且在大二、大三的時候就開始通過兼職、實習來做實踐經驗的積累。
如果到了大四才開始,則更要抓緊梳理自己的能力,通過更多的應聘經驗來發現自己的不足,接觸真實的職場世界,因為總有一天你還是要走進職場,戰勝職場。
職前菌身邊有兩個朋友的例子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個朋友
家境和學習成績都比較好,本科畢業後選擇了繼續念本校的研究生,研究生三年後還是不想早早進入職場,想走出去看看,但是她也沒有完全選擇Gap,而是選擇去英國繼續深造一年,選擇了英國一年制的研究生,然後在英國學習生活了一年。
當然學費比較高,而且一年的學習生活比國内三年的學習壓力要大的多。學完之後回國,依然還是茫然擱置了一段時間,因為依舊不想要進入職場,但是最終還是不得不妥協,不過家境不錯,父母關系加上211碩士和海外碩士的雙重學曆,安排到了一家大型知名國企,過着還算安逸的日子。
第二個朋友
家境也還可以,父母都是體制内人士,畢業後父母安排進入國企工作了三年時間,但是自己比較個性,也一直比較向往世界,可是工作單位又是很沉悶、體制非常森嚴的環境,所以在第三年的時候選擇了辭職Gap一年,拿自己的積蓄去了很多想去的地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結合這兩段真實案例,職前菌還是比較傾向于後者,在積累了一定的職場經驗和積蓄之後再Gap,比沒有任何基礎就選擇Gap,帶給你的應該會更多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