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4 09:31:45

釣魚大師們都認為打窩是釣魚有所收獲的前提之一,其實我也這麼認為,但是在有些時候,打窩隻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法,這是屬于苦苦誘魚,默默等魚的被動方式。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主動出擊,尋找水中的大魚的藏身之所,然後針對性地施釣,在魚獲上其實也不差。但是魚藏在哪裡呢?


案例分析

前段時間,也是冬季,看群裡釣友們都在發魚獲,那照片,那視頻,看的我心癢癢,于是就和釣友老周合計去夜釣翹嘴,那是一處經常出翹嘴的地方。是屬于水庫的一角,走了很長一段小路才到達釣點,一開始我們也是在其他人做釣的地方下杆的。是用路亞竿做釣的,雖然風有點大,水溫有點涼,可是不管我們如何抛竿,如何尋找水層,如何提逗,都不見一口,場面一度非常尴尬,因為我們已經釣到大半夜了,是去是留,都不是明智的選擇。


由于我是第一次來,也不熟悉地形,借着燈光看到左手邊有更高的斷崖,下面的地形更加複雜,怪石嶙峋,或高或低,坡度也比較高。于是我建議前去一試,老周的魚竿是2.4米的,比我扔的遠,在兩杆之後便有了動靜,一尾翹嘴順利上岸,這下士氣大振。我使用的是短杆,隻能釣近岸,在幾次挂底之後,也釣得一尾鳜魚,雖然體型不是很大,但是卻很好的驗證了我的想法,這比魚獲更重要。


總結

本次一開始做釣的地方,雖然是老釣位,但是在寒冷的夜晚,加上風的侵擾,對聚魚誘魚有一定的影響,可能本來就不是翹嘴和鳜魚願意待的地方,再觀察陸地上的情況,雖然也屬于岩石地形,但是卻相比較平整的。而左側的地形就相對更加複雜了,上面也介紹了,所以在藏魚方面就更加有優勢。給我的感覺就是,魚藏在左側的複雜地形中,然後會經常在老釣位裡覓食,但是一旦遇到天氣變化,都會躲到"魚窩"中了。所以魚的藏身之所,在做釣時能找到的話,就會事半功倍。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與其苦苦誘魚不如主動找魚)1

翹嘴


一、 魚為什麼要藏起來

魚在地球上的曆史不比人類短,有的人還認為人是從魚進化而來的,那麼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進化發展,魚類對外界已經有着自然的趨利避害的條件反應。從以上的實際做釣的案例我們也可以得出這一結論,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魚的趨安全性使然

淡水魚,尤其是我們經常做釣的對象魚,不可能屬于食物鍊頂端的動物,一些猛禽鳥類都是它們的天敵,即使體型大的魚類天敵比較少,天氣的變化無常也會對其生存造成一定的威脅。那晚出釣,雖然是天黑,可能不存在鳥類捕食,但是大風大浪,再加上溫度的降低,魚的活性随之下降,它們也會尋找安全的場所進行躲避。否則就隻能随波逐流,在耗盡體力之後可能會面臨生命的威脅。


2、 魚的趨食性使然

不管是翹嘴,還是鳜魚,它們都屬于掠食性魚類,基本上一年四季都不會停止覓食,隻要它們在遊動,基本上也是捕食的過程。雖然晚上風大浪大,但是其它小魚小蝦同樣也會躲起來,它們躲在哪?哪裡地形複雜躲哪裡,而左邊的亂石地形就是非常理想的避難所,這也和這些掠食性魚類的生存之地不謀而合。在這裡,翹嘴和鳜魚既能躲避危險,又能安全捕食小魚,一舉兩得。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與其苦苦誘魚不如主動找魚)2

老鷹抓魚


二、 魚會藏在哪裡

通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至少在大風大浪的低溫環境下,翹嘴會躲在離岩石近的地方,而鳜魚肯定就躲在岩石縫裡。但是在其它的情況下,魚類會躲在哪裡呢?


1、 藏在諺語裡

有句諺語就是: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這是先輩們釣魚經驗的結晶,對我們尋找魚的藏身之地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一年四季大緻的做釣方向。所以找到魚之後,我們的做釣就變的簡單一點了,具體的解釋如下。


在春天的時候,适合釣淺灘,尤其是有水草的地方,或者有入水口的地方。因為這裡的食物相對多一點,經過一冬的挨餓之後,魚肯定會到處尋找食物。

而夏季的時候,溫度比較高,水溫會極速上升,大部分的魚會适應不了,就會遊到深水處來避暑,所以夏季要釣深潭。

秋季的時候,秋老虎依然徘徊,太陽直射的地方依然不适宜魚類生存,隻有在陰涼的地方才能藏住魚。

冬季天冷水溫低,魚的活性也差,當連續晴天,向陽的地方才會聚魚。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與其苦苦誘魚不如主動找魚)3

夏季藏在深水中的魚


2、 藏在不平之所

俗話說的好,虎落平陽被犬欺,縱然是老虎這麼厲害的動物,來到平地裡也會被狗所欺負,可見,地形對動物的生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水裡的魚也一樣,它們天生具有趨利避害的特點,所以肯定都躲在一些不平之地。


地點一:斜坡

水底的斜坡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地形之一,因為它的構造比較簡單單一,所以在平底型水底水域,這類斜坡地形是非常受魚類青睐的。


比如:最經典的,最絕佳的釣魚位置就是铧尖之地,這裡是深入水中的陸地,是與水中央距離最近的地方。而铧尖的下方,在水裡的走勢一般都是斜坡的地形,可能旁邊就是深淺結合之地,陸地上的食物在刮風下雨之後,都會沉積在深水區。所以魚藏在這裡,不僅安全,還能找到吃的。


地點二:坎裡

在山區或者地形複雜的水域,坎就經常性的代替了斜坡的角色,坎是低陷不平的地方,有的就是坑穴。如果是在大型水域,由于常年的水流侵蝕,坎就體現的比較規整,是一條一道長長的梗,類似陸地上的梯田。魚會沿着坎底巡遊,這也可以看做是它們的魚道。當然每道坎對魚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隻有在離陸地距離合适,符合其趨利避害特征的坎裡,魚才會願意長久停留。


地點三:坑窪雜亂之地

事實上,我們釣魚人經常做釣的水域都屬于比較平整的地區,這裡的水面不大,或許是家門口的一畝方塘,或者是生産隊裡的水塘,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地形,也是我們的常釣之所。所以針對這類小水域,就要尋找水中的坑窪雜亂之地來做釣,簡單來說就是尋找有障礙物的地方下杆。


比如:有水的地方就會有草,有草才能藏的住魚,所以首先就要尋找有水草的水域地點,魚在這裡既能躲避危險,又能尋找到食物。台釣法的話就挨着草頭做釣,傳統釣法的話就尋找草洞來做釣。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與其苦苦誘魚不如主動找魚)4

釣水草


再比如:假如沒有水草的話,就要尋找有亂石的地方,或者水底坑窪的地方,如果在陸地上發現不了的話,可以通過找底的方式來測量出水底的地形走勢。這類地方能讓魚有安全感,不至于将自己暴露在無處藏身之地。


地點四:人為之地

就是人為的建築物,比如橋墩,堤壩等地方,這些地方都是分布在大面積的水域,比如水庫湖泊河流等。

橋墩通常是在河流裡,由于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為魚類提供了不同的需求,在背水流的地方,水流回水且緩慢,可以使沉積各種物質,為魚類提供覓食場所,也可以為魚提供休息之所

堤壩的地方屬于深水區,水底的地形也非常的複雜,傾斜的堤壩存不住食物,都會沉澱在水底,所以大魚都願意聚集在此。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與其苦苦誘魚不如主動找魚)5

橋墩下跑掉的大魚


三、 如何釣獲

在找到這些魚類喜歡藏匿的地方之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來将其釣獲。


1、 找到合适的釣法

雖然大師們也說釣無定法,但是在大緻的水情魚情的情況下,還是首先要采取常規的,比較合适的釣法來做釣,在找到魚的藏身之所之後,就要根據地點的遠近,位置的高低,水底的傾斜程度來選擇相應的釣法。


比如:釣橋墩下面的話,由于橋墩離陸地比較遠,水流也比較急,在岸邊做釣的話肯定不适合,一來看不清漂相,二來受水流影響太大。所以就可以在橋上面使用筏竿來做釣,用重鉛阻擋水流,或者直接用路亞竿來做釣


再比如:在水草中做釣的話,尤其是現在冬季下杆,根據草洞離岸邊較遠,草區的空隙較小,容易挂鈎的特點,可以使用傳統長杆短線加七星漂的釣法來做釣。這樣就能做到定點上下垂直做釣,不管是在提逗還是在溜魚的時候都能做到暢通無阻。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與其苦苦誘魚不如主動找魚)6

橋上釣魚


2、 注意事項

事項一:挂底

基于大魚所喜歡待的地方水底地形都是比較複雜的,所以挂底的情況會經常發生,這也是我們在此類水域做釣首先要注意的事項。解決的方法也比較多,不管是經常使用的,還是釣友們的土方法,隻要能解決問題都是好方法。


比如:一般會在調釣上進行簡單的調整,至少要采用調高釣低的方法,來釣靈敏一點,或者調高釣高來釣離底釣半水都是可以減少挂底的幾率。


再比如:如果是采用遠投類的釣法的話,可以在線組的最下端挂一截更細一點的線,這樣即使挂底也能最大化的減少損失,如果是經常挂底,就可以用合适線徑的棉線和石頭來代替之前的魚線和鉛墜,這樣即使損失了也不心疼。


事項二:逗釣

不管是掠食性魚類,還是雜食性魚類,它們在覓食的時候首先選擇的肯定是活物,一來比較新鮮,二來符合自然界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即使是比較膽小的鲫魚,也會經常吃蝦米的。所以,就要在做釣的時候,經常性地采用逗釣的方式,來吸引魚的注意力,增加釣餌的鮮活程度,誘魚的能力。這就好比路亞的做釣原理,它在味型上肯定沒有一點誘魚能力,靠的就是不停的抽竿抖動,模仿小魚在水裡的動作,來吸引大魚的注意力。

肥水野坑怎麼誘魚(與其苦苦誘魚不如主動找魚)7

挂底導緻線組損失


最後總結

魚隻是食物鍊上面的一個環節,所以在自然環境下,它們都是有着趨利避害的本性和意識,趨安全性,趨食性,趨溫性,趨氧性都會引導它們躲藏起來。藏在哪裡?随着四季的不同,其藏匿之地也不斷轉變,但是肯定離不開斜坡,坎裡,坑窪雜亂之地或者一些人為的建築物裡。要想釣獲,就得在釣法上進行先前轉變,并注意挂底和逗釣手法的實施,才能真正釣有所獲。

我是大别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也歡迎多多留言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