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我國“擴大國内有效需求,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而就在昨天(3月4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四川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讨論通過了以代表團名義提出的16件建議,其中,《關于優化重大生産力布局 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由四川代表團和重慶代表團聯合提出,籲請國家層面參照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政策,加大指導支持川渝優化重大生産力布局的力度,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今年為何聚焦優化重大生産力布局?
代表們表示,三年來,川渝兩地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緊扣“兩中心兩地”戰略目标,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但對照目标定位,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優勢産業未形成集群式發展、傳統産業升級速度不快等。
兩地代表團提出哪些具體建議?
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四川和重慶的代表們聯合提出了五方面建議,包括打造國家重要初級産品供給戰略基地、培育世界級裝備制造産業集群、打造平急轉換産業先行區、擴大自由貿易試驗區衛生健康領域試驗内容以及加強組織保障。
這份建議凝聚着兩地代表團的智慧和心血,反映的是成渝地區的呼聲和期盼。兩省市代表都提到,傳統産業升級急需具導向性的先進産業拉動和改造,科技創新是重要一環。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醫科大學科技處副處長 董偉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醫科大學科技處副處長董偉認為,成渝地區各自的科研實力有不同的長處,希望能進行更多合作,達到合作互補之效,從而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水平,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做出更多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淩峰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淩峰提到,川渝兩省市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研創新平台、對外交流合作平台、創新成果轉換等方面仍有短闆,迫切需要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建議在全國層面健全技術創新容錯機制和創新投入與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稅收、财政扶持等政策引導作用,引導創新主體加大創新投入。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鋁業集團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 李謝華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鋁業集團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李謝華則認為,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産力的布局,必須把兩地的優質禀賦發揮出來,各自取長補短。引導企業把科技創新主體的作用發揮好。
“打造川渝合作新樣本,已是當務之急”
記者了解到,兩地代表團聯合提出建議,此舉并非首次。
早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川渝兩省市代表團就首次聯合提交了《關于加強長江上遊航運能力建設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建議》。2022年,兩省市代表團再次聯合提出《關于加快推進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的建議》。如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初見成效,2022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7588億元,比上年增長3.0%,尤其是汽車、電子和裝備制造業三個萬億級産業集群已頗具規模。代表們認為,此時,通過産業聯動、協作提升整體競争力,打造川渝合作新樣本,已是當務之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