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央廣經濟之聲、無錫經濟廣播聯合制作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别節目
《路标——改革從這裡出發》大型直播活動
在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舉行
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
無錫,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中心,工商業發達。20世紀初,誕生了一批以榮氏家族為代表的工商業巨擘,成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無錫鄉鎮工業異軍突起,一批鄉鎮企業率先落地,再次引領時代之先。
位于無錫市錫山區的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是國内首家收藏和展示中國鄉鎮企業發展各時期文史資料和文物的博物館。博物館所在地——春雷造船廠舊址,是目前文獻記載的中國鄉鎮企業第一廠,1956年由無錫縣春雷高級社創辦。正是這“春雷一聲響”,在全國興起了社隊企業的熱潮。
1984年,原無錫縣堰橋鄉也就是現在的惠山區堰橋街道實施了一項大膽的改革,在鄉鎮企業内部實施“一包三改”,即實行廠長經理為主的經營承包制,改幹部任免制為選聘制,改工人錄用制為合同制,改固定工資制為浮動工資制。原堰橋鄉副鄉長兼工業公司總經理高錦度說,這項改革打破了“大鍋飯”“鐵飯碗”和“幹部終身制”,大大提升企業活力。
當年的“一包三改”,石破天驚,在全國激起了巨大的反響。1984年4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堰橋鄉鄉鎮企業全面改革一年見效》的消息,并配發了評論員文章,對堰橋農民的首創精神給予高度肯定。
“四千四萬”浮雕
在無錫的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裡,有一組主題為“四千四萬”的浮雕矗立在顯著位置。“四千四萬”指的是“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曆盡千難萬險、吃盡千辛萬苦”。在鄉鎮企業初創時期,一代無錫人憑借着“四千四萬”精神,闖出了一條鄉鎮企業的發展之路。
這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紅豆集團。那時候,鄉鎮企業沒有人才分配指标,紅豆集團創始人周耀庭就把目光投向了大上海,聘請了大企業的13位退休老師傅作為“星期天工程師”來到了廠裡,推出了第一個專利産品——護士衫,一舉風靡全國,也使紅豆成為江蘇省首家億元級鄉鎮企業。
1992年,當《新聞聯播》主持人穿的“紅豆”護士衫在電視畫面上一亮相,紅豆服裝便成了一代人心目中的民族品牌。但很快,紅豆做了一個重要的産業決策——做輪胎。從服裝到輪胎,如此跨界的兩個行業,這是為什麼?
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表示:紅豆從一開始做針織内衣、系列化服裝,再到後來做輪胎等産業,從單一的産業模式轉向了多元化,主要是為了赢得更多發展空間,但紅豆的多元化會把握好度,還是要注重專業化發展。
如今,無錫不僅在物聯網領域占得先機,在車聯網的發展上,無錫也走在全國前列。今年5月,全球首個車聯網(LTE—V2X)城市級示範應用項目在無錫順利啟動,讓人、車、路協同交互的夢想變成現實。
江蘇天安智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雷表示:車聯網是進入“車消費”領域的入口,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器。車輛網可以讓人們的交通出行更加方便,也可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全球首個車聯網城市項目之所以在無錫落地,主要是因為無錫的創新精神,包括無錫的政策、技術、人才、關系模式的創新,此外,無錫的文化和實體企業的穩健發展,以及政府的戰略布局,都是無錫物聯網發展的推進器。
如今,智能先導、物聯網、集成電路,已經成為了無錫這座百年工商名城的新名片。2017年,無錫的地區生産總值跨過萬億元門檻,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往期回顧
責編:吳 桐
編審:劉志軍、李 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