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甯波10月2日電(奚金燕 施蕾蕾) 國慶假期,浙江省交通集團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工地上塔吊林立,起重機、混凝土泵車等大型設備來回穿梭,施工人員忙碌的身影,共同呈現出最美的勞動畫卷。項目全線90個班組3500餘名建設人員堅守崗位、奮戰一線,開足馬力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說起“建國”和“國慶”這兩個關鍵字眼,總是承載着民衆無限的愛國情懷。值此特殊時刻,不妨走進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工地上聆聽“建國”和“國慶”們的故事。
“70後”徐建國:名副其實的“大工匠”
“70後”徐建國。 張濤 攝
浙江交工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S4合同段總工程師徐建國,也是杭甬複線甯波一期“徐建國黨員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徐建國曾獲全國交通建設工匠、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浙江工匠、浙江省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30餘項,牽頭研發的創新成果中34項獲國家專利,是大家眼中的“大工匠”。
說起名字的由來,徐建國說:“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父母生活的那個年代,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所以我的父母就把我取名‘建國’,這也是老一輩的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吧。”
徐建國的老家在浙江紹興,從事高速公路建設行業近30年來,由于參建的項目遍布大江南北,每個國慶節他都和大部分的建設人員一樣,選擇在工地上過。從2018年來到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後,雖然距離老家紹興不到100公裡距離,可是每到節假日徐建國還是選擇和工友們奮戰在一線。
“目前項目正處于快速推進的關鍵期,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加快施工進度,我作為項目的技術骨幹,當然要沖鋒在前。”說起工程建設,徐建國總是侃侃而談,然而一提到家人,他的眼裡開始閃着淚花:“比起外地的工友,我離家最近,等忙完這一陣子,我再回去陪陪家人。”
“90後”劉建國:守好工人的“錢袋子”
“90後”劉建國。 王志琴 攝
中鐵十五局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S3合同段财務部負責人劉建國是一名“90後”。
“在我這一代,叫‘建國’這個名字的确實不太多,但可能因為我的父母是鐵道兵的緣故,心裡總有着厚重的愛國情結,所以還是給我起了這個名字。”說起名字的由來,劉建國充滿了感情:“一開始覺得父母給我起的這個名字太普通,不過後來參加工作後,可能是大家覺得比較親切,總愛‘建國’‘建國’這麼叫我,我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劉建國所在項目合同段有着近800名工人,确保第一時間将工人工資發放到位,是他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問起國慶期間是否可以适當休息時,劉建國卻表示:“國慶節期間雖然不用去對接銀行機構,但我們正好可以趁這個時間,到一線班組上摸排一下,看看工人們的工資是否有發放到位了,也看看大家有沒有其他的需求。”
劉建國的老家在甘肅,是家裡的獨生子,從2013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湖南、浙江多地參與高速公路項目建設。2018年來到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工作,由于兩口子在工地上都很忙,6歲的孩子便隻能送回老家由老人幫忙照顧。說起孩子,劉建國滿臉自豪:“孩子跟着爺爺在老家很乖,現在每天都跟我們視頻通話,等明年開始上小學了,我們準備把他接到身邊來,這樣我和媳婦就可以每天看到孩子了。”
“00後”劉國慶:“認真做好每一項操作”
“00後”劉國慶。 周小錢 攝
劉國慶是腼腆的“00後”小夥子,現在是甯波交工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S5合同段的安裝起重工,長期的工地生活讓他瘦削的臉頰上多了幾分“陽光”的味道。
說起自己的名字,劉國慶講起了這段“誤打誤撞”的經曆:“那時候我爸幫我去報戶口,才想起來還沒幫我想好名字,想起我哥名字中有一個‘國’字,于是大家就說叫‘國慶’吧。就這樣,我就取了這個名字。”
劉國慶的老家在河北邯鄲,為了幫家裡減輕負擔,18歲的時候就和老鄉一起來到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工地,這一幹就是3年多。就是這樣的經曆,讓他眼神中多了幾分超乎年齡的穩重。
問起工地上吊裝操作的秘訣,劉國慶說:“其實也沒啥的,就是多琢磨、不懂就問呗。還記得我第一次在工地吊蓋梁的時候,看着這個‘大家夥’,心裡其實還是有點慌的。于是,我就提前請教工地上的師傅,問清重量和尺寸,這樣吊起來就能做到心裡有數,收放自如啦。”就是憑着身上的這股子韌勁,劉國慶硬是混成了工地上的“老師傅”。
說起家裡,這位二十出頭的小夥笑着說:“我在這裡幹活,父母都很放心,既能學到技術,還能掙錢,家裡還等着我回家蓋房子、娶媳婦呢。”
這就是浙江省交通集團杭甬複線甯波一期項目工地上“建國”和“國慶”們的故事,項目上還有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的施工人員,他們不畏風雨、不懼艱難,國慶佳節仍堅持奮戰在項目建設一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完)
【編輯:姜雨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