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我看二十大張中祥

我看二十大張中祥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05 18:15:53

我看二十大張中祥(我看二十大張中祥)1

圖/ic。

文|張中祥(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卓越教授,國家能源、環境和産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新京報“零碳三十人”智庫專家)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6日開幕,在報告中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禀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的講話,為更加清楚地理解并認識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立足現實,采取積極穩妥的工作措施指明了方向。

為了把的講話精神貫徹執行好,筆者認為,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标的長期性與系統性;其次在行動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能源轉型要建立在能源安全之上。

、認識實現“雙碳”目标的長期性與系統性,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首先,要科學理解“積極穩妥”。

實現“雙碳”目标,要求中國經濟和能源結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低碳化無碳化深度調整,這就需要積極,積極部署,積極作為——不能等,不能靠,不能事不關己,我們都是這個偉大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置身事外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同時,要充分認識“雙碳”工作的長期性與系統性,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這就需要穩妥——沖高峰、搶跑、一刀切式開展“減碳”,都是不可取的。

在國家已明确力争2030年前碳達峰後,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十四五”都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充分認識到碳達峰不是攀高峰,碳達峰與碳中和是緊密關聯的兩個階段,此快彼快、此低彼易、此緩彼難。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下,早謀劃,早作為,早主動,達峰峰值低而且早,後期減排壓力就小、回旋餘地就大、付出成本也低。

但客觀而言,中央提出“雙碳”目标後,總體部署和實施方案缺失;地方剛開始對開展“雙碳”工作節奏把握不準,沖高峰、搶跑、一刀切式地開展“減碳”錦标賽,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地方政府認為,距離碳達峰隻有10年時間,應該抓緊(甚至盲目安排)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沖高當地碳排放峰值,為今後當地發展預留排放空間。也有一些地方可能看到中央強調這方面的工作,于是搶跑、開展運動式“減碳”,提出一些可能不切實際的目标。

攀高峰增加了額外的能源需求,搶跑與運動式“減碳”砍掉一些本來與中國的發展階段、技術水平還适應的項目或産能,減少了能源供應,造成能源供需之間的矛盾。好在中央及時調整,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各行各業形成了積極穩妥的“雙碳”工作方略。今後,還需要進一步優化調整,以适應新的挑戰和變化。

、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能源轉型要建立在能源安全之上

其次,要全面把握中國“能源資源禀賦”。

中國是一個多煤、少油、缺氣的國家,原油的進口已經超過70%,這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然而,國内有一些從事經濟和環境研究的學者,對能源問題本身及其涉及的利害問題和難度了解不深,主張盡快淘汰煤炭、淘汰煤電。還有一些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學者,過于理想化,更多從氣候變化角度看問題,對中國的經濟情況了解不夠,對地方和企業實施國家政策可能遇到的困難了解更少,也建議采取激進的控煤和煤電政策。中國在煤電和控煤上的立場,既要考慮遵守全球氣候變化協議,也要基于本身經濟發展水平和能源結構的客觀現實。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能源轉型要建立在能源安全之上,先立後破,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中國當前主要依靠煤電,雖然煤電裝機占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 2020 年首次低于 50%,但全國仍有10.8億千瓦煤電裝機在運行,而且大多數燃煤電廠是在過去15年内投産運行的,離現代煤電廠正常退役還有20-30年時間。讓這些機組提前退役會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特别是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機組運行年齡更短。

研究顯示,在全球溫升控制在1.5℃目标下,煤電更多地承擔系統調峰、調頻、調壓和備用功能,通過降低利用小時,2045年中國可實現煤電全面退出;在全球溫升控制在 2℃目标下,煤電全面退出可推後到 2055年。盡管基于當前技術水平和出于經濟性的考慮,大幅減少化石能源使用有助于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但煤電是否全面退出,與是否有抵消碳排放的負碳技術,以及這些技術是否能夠得到經濟合理的利用有關。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可允許這些煤電機組不至于全部提前退役。中國目前隻有大約400萬噸的碳收集量,對比中國一年100億噸的碳排放量,是遠遠不夠的。CCUS技術作為保底技術,也就是零碳技術成本的上限,未來CCUS技術的成本下降幅度和發展規模,對控煤和煤炭消費量下降幅度将産生影響。研究顯示,在碳中和約束下,經濟性CCUS技術的規模應用可使中國煤電延遲到2060年全部淘汰。

當前,中國新型能源體系正在加速構建中。而在這個體系完全建立之前,煤炭在中國能源供應體系中仍将發揮基礎性作用,不過煤炭的利用會更清潔、更高效。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