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歲的兒子捧着一個籃球汗流浃背地從外面進屋了。沖着我大聲嚷嚷:“媽媽,我再也不理小雅了。”兒子一邊鼓着紅紅的腮幫子,一邊随手把球往地上一砸,那球蹦得老高,就像兒子身上的火氣。
一打聽才知道兒子在玩球,看到他們班的小朋友小雅。兒子主動打招呼,小雅也許沒聽到,也許是其他的原因,沒搭理他就自顧自地走開了。為此兒子很生氣,一個勁地對我說:“我再也不要和她打招呼了。”
說到招呼,生活中我們也偶爾遇到熟人不打招呼的事。彼此弄得尴尬的有,生悶氣的也有。相互揣度對方的也有。因為一次不打招呼,以後再也不打招呼的也有。
打招呼雖是容易做到的事,可真正邁出那一步卻很難。
我想起前幾天在圖書館看到一本繪本故事《打招呼》雖然是小朋友看到的普通的繪本。但也包含了大人平時忽略的知識盲點。薄薄的一本書,大人閱讀後也收獲頗豐。所以今天,我想把《打招呼》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的大小朋友,我将從作者介紹,繪本内容,打招呼的好處,以及繪本閱讀技巧,四個方面來展開讨論。希望給大家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作者和書的介紹
《打招呼》的創作者是韓國的金聲美,她一直夢想能成為一名繪本作家,因此她在大學主修的也是視覺設計專業,這一專業特長,在她的繪本作品中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展現。
本書沒有濃烈的色彩,全書以黑白顔色為主,線條簡單卻體現了複雜的故事内容。一打開就能破解其中的圖文密碼。
我們把書頁攤開,一張一張連接起來閱讀,書就像放電影一樣。你會發現這本書的圖畫配置,是先用一張跨頁全景,把狼叔叔和他的新鄰居狐狸,醒目地表現出來。
然後按照小圖配單張,早上起來小狐狸受了媽媽的批評,狼叔叔睡過了頭,要遲到了。兩人心情都不好,兩個主人公背對背,也為故事下面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緊接着就是單張配小圖,對稱安排。兩個人同時出門,因為心情不好,都不想打招呼。遠遠的斜着眼睛對看了一眼,第一次打招呼的時間就錯過了。
繪本的下面接着是單張配狼叔叔大圖和小狐狸的小圖,強烈的視覺差異突出兩人的矛盾心理。到底是打招呼還是不打招呼?彼此糾結一目了然。
以此類推,形成了一個簡單明了的閱讀節奏。将小狐狸和狼叔叔的因為不打招呼的糾結,别扭,試探,報複的心裡展現得一清二楚。
最後狼叔叔要搬家了,兩人都慶賀不用打招呼了。不過在一個冬天,兩人在斑馬線上偶遇才想起很面熟,兩人同時打招呼,為兩人關系破冰。
生活中,打招呼到底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1.打招呼是聯絡感情的手段
有些人不願意向别人打招呼,其實打招呼是讓自己獲得信任感,也向對方傳遞的信息,我的眼裡有你。對方就會感到被尊重和注意。如果你更加主動友好一點。在同事中,在社會上你的人氣自然而然地就會上升。
2.主動打招可以提高個人魅力
也許有的人會想,我為什麼要主動打招呼勒,其實主動招呼并不認為是低三下四。恰好相反,證明你心懷寬廣,生活态度積極。容易給人留下熱情自信的現象。誰不願意和一個熱情陽光的人交往呢?這樣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個人魅力。
怎麼來閱讀這本書呢?
1.引導閱讀法
孩子的眼睛需要成人來引導,這就像上菜順序一樣,彼此協調,互相烘托。不止每一道菜要做到主菜與配菜的組合,更考驗師傅的功力和創造性。
比如:狼叔叔家住在心靈大街3号.小狐狸家住在心靈大街2号。可以引導孩子想一想,為什麼他們的街道叫心靈大街?當時我問了我兒子,兒子就說他們兩個人,其實都想被招呼,也就是心靈需要得到關懷,被友愛,被溫暖。
又比如獅子先生熱情地和狼叔叔打招呼握手。這時狼叔叔的眼睛裡隻有獅子先生,而忽略了要打招呼的小狐狸。整個繪本連頁就畫了小狐狸一個大大的頭。這時可以問孩子,小狐狸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他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2.分角色閱讀法
孩子和家長可以分别扮演小狐狸和狼叔叔,分角色來閱讀繪本。通過語調的變化來體驗兩人的心理變化。
3.故事表演法
鼓勵孩子編故事,發展他的語言想象能力。這是小朋友最喜歡的,調動了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能力。
給小孩子穿上狐狸的衣服。家長帶上狼先生的頭飾。表演的時候,不要全文内容照搬。根據适當的語境,加入額外的内容。 這對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好的幫助。而且孩子通過故事表演,更能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
比如:狼先生可以通過一些誇張的動作,手舞足蹈來表現他的張狂性格,小狐狸滴溜溜的小眼神來展現他狡猾多疑的性格。還有不打招呼兩人後悔莫及的表情……
《打招呼》繪本告訴我們的道理
書中的故事告訴大小朋友一個做人的道理。打招呼和不打招呼之間,選擇不打招呼比打招呼更難受,與其糾結,還不如勇敢的跨出一步,積極主動的向人家示好。
對于成人其實也有啟發教育意義。生活中主動和别人打招呼,是避免涉恐症最好的辦法。從長遠來說更有利于生活工作兩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