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17:10:54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基于跨學科素養)1

随着信息化的進展,人類進入了社會變革與産業結構急劇進化的不确定的時代,這就意味着學校教育僅僅滿足于學科知識的傳遞,已經難以承擔起保障未來社會期許的知識基礎。亦即,學校教育不僅需要培育學習者的“學科素養”(disciplinary accomplishments),而且也需要培育學習者的“跨學科素養”(interdisciplinary accomplishments)。因此,基于“跨學科素養”的教學設計應運而生。這是将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科(領域)整合起來,旨在把新的知識同既有的知識、信息與體驗鍊接起來,進而同社區生活乃至全球社會的現實課題鍊接起來,借以促進學習者對學習主題的基礎性與實踐性理解,亦即超越了單一學科範疇的深度理解的精緻化教學的設計。

這種教學設計體現了“學習者中心教育”的訴求——“支援所有學習者發揮潛在能力,使他們的學習得以最大化”。

例1

科學:幼兒園

《用我的眼睛看世界》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基于跨學科素養)2

教學目的:通過專心觀察的過程,更好地認識人類世界及自己周邊的生物。

藝術目的:探索藝術基本的結構性要素,尤其是色彩。

社會情感目的:激發觀念與印象,旨在投入表達每個人心情的藝術作品的作業。

活動:幼兒園兒童進行一次性着色與二次性着色,制作微型的扇形書。使用索引卡、蠟筆、标簽、水彩顔料或彩色鉛筆,對事先準備好的卡片編碼進行着色,并寫上自己的名字。用裝訂機将其一角綴在一起,做成一本扇形的書。然後,帶着幼兒去幼兒園周邊和所在的社區進行不動産之“旅”,指導他們觀察周邊的自然景色和建築物上的諸多顔色。利用扇形書,确定所看見的顔色有多少種類,讓他們思考最喜歡什麼顔色;或者花時間專心觀察某種事物,讓他們讨論“為什麼那麼喜歡”。他們還看到了怎樣的色彩——諸如,在樹上長出的新的綠葉,或者被廢棄房屋的黑乎乎的褐色之類。最後,讓幼兒描述從旅遊中獲得了什麼、喜歡什麼,并把記得最清楚的印象随手畫下來。也包括描寫他們自己,運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持續地指導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深度學習。

評價:兒童最終描述出來的作品,體現了他們自身的感悟,以及他們的觀察能力的水準。

材料:索引卡、蠟筆、标簽、水彩顔料、彩色鉛筆、繪圖用紙、裝訂機。

例2

科學:小學1—5年級

《生息環境》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基于跨學科素養)3

教學目的:通過生息環境模型,理解自然界;通過深度觀察,認識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藝術目的:1.創作旨在表現種種不同地形(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的生息環境模型。可收集并再利用包括該地區特有的動植物在内的材料。2.理解并創作以地形背景為底闆、拼貼植物與動物的地貌模型。

社會情感目的:1.協同而又獨立的活動。2.發展精細運動技能。3.基于階梯式模型化教育,滿足不斷精進的需求。

活動:要求兒童模拟包括地形、氣候、特有的動植物在内的生息環境。兒童在工作用紙和藝術用紙上,剪貼雜志上的畫,制作地形背景。他們可用雕塑黏土、自然材料和再利用材料來制作地表,他們能用雕塑黏土創作地衣植物。兒童應當在适當的時機,在認識特有的動物及其捕食者作用的基礎上,讨論不同生息環境的植物。

評價:每天記日記。形成性評價、地區/學校所必須的測驗。

材料:瓦楞紙闆、雜志、工作用紙、藝術用紙、工作台、回收的自然材料與再利用材料、剪刀、漿糊、雕塑黏土。

例3

科學:小學5年級—初中3年級

《細胞的制作》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基于跨學科素養)4

這個活動為兒童提供使用黏土與其他材料制作細胞的機會。這是兒童所向往的,因為在科學的教學中完全沒有使用這種材料(黏土)的機會。作為初學者的兒童能從事雕塑的活動;年長的兒童則能得心應手地從事從毛胚到上色的全過程的活動。

教學目的:1. 學習動植物的細胞結構。2. 理解同樣的細胞作為一種組織是怎樣在動植物中形成結構的。

藝術目的:1. 運用錄像與照片觀察不同的雕塑,懂得解決三維結構問題的方法。2. 懂得藝術制作的過程,并把它應用于特定的科學課題。3. 通過藝術制作的過程,能夠很好地鑽研、修整、打磨藝術作品,能夠産出彰顯個人藝術追求的産品。4. 要使雕塑黏土同作為最終産品的色調匹配,就得引進色彩理論并展開實際調查。

社會情感目的:為了學習、理解藝術制作的過程,兒童必須學會如下兩點:其一,認識問題解決的方法是多樣的,不同的藝術家有不同的選擇。其二,要尋求特定的藝術難題的解決,就得分享思考,展開協作,從而體悟思維碰撞的重要性與團隊作業的價值。

活動:兒童學習植物細胞的結構特征(單細胞結構——胞口、口腔、食物溝口、食物泡、小核、大核、纖毛、溶酶體、肛門),合作展開活動,制作細胞模型。先把黏土黏貼在紙闆上,再用别的黏土制作植物與動物的細胞部件,注意适當的色澤與質感。待毛胚幹燥之後(倘有必要,則塗上顔色),兒童運用說明書,标示細胞的各個部分。

評價:兒童用語言表述細胞的部件以及細胞具有怎樣的功能。他們相互提問,強化彼此的知識與概念。

材料:初學者——各種色彩的雕塑黏土、紙闆、木制器具;高階學習者——各式各樣的雕塑黏土、各種型号的畫刷。

例4

科學:初中3年級—高中3年級

《創作水彩畫,感悟大自然》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基于跨學科素養)5

這是學生走出教室,觀察大自然,透過水彩畫,表現自然界活生生事物的一個活動。這相當于法裔美籍博物學家奧杜邦(J. J.Audubon)的經曆。他拿起畫筆,走近自然,創作了一系列表現自然生态環境中鳥類與四足動物的優美畫卷。這個活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創作多姿多彩的植物畫面,重走奧杜邦的足迹。

教學目的:1.觀察大自然,特别是植物。2.詳細記錄植物的構造。

藝術目的:1.創作表達自然景色的水彩畫。2.學會運用水彩畫的技術。

社會情感目的:同夥伴分享水彩畫,相互交流學習心得。

活動:

1.給學生提供水彩畫用紙,帶領全班學生走出校門,一起去有植物與樹林的地區散步。要求學生觀察周邊的自然景色,記下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并通過水彩畫,記錄植物的特征。如果可能的話,應當選擇莖、葉 、花、球根、根來做标本。一旦發現标本,可坐下來進行描摹,可能的話,把它帶回教室。倘若兩者均難以辦到,亦可用數字照相機把它拍攝下來。

2.學生應當在水彩畫的用紙上,記錄自己的名字、日期、觀察的場所、植物的分類。在大體認識了植物的結構之後,應使用軟質鉛筆描摹其整體的樣貌。當他們敏銳地觀察之後,就可以詳盡地把握葉脈、花瓣、莖上的毛與刺,以及枝叉的狀況。他們應當原原本本地素描植物,而不是想當然地描畫。然後是作水彩畫。他們應當學會着色——從最亮到最暗的色調,應當避免使用黑色(素描沒有必要着色)。待繪畫幹了,學生(全班或分組)圍繞植物的話題,展開關于學到了什麼、素描這些植物有什麼感受之類的讨論。

評價:學生先圍繞各自的素描展開評論,然後讨論“當素描自然景物時,是否把握了其獨特之處”。

材料:水彩畫用紙、軟質鉛筆、可供描摹的自然标本、水彩畫具(或彩色鉛筆)、水容器、畫筆。

例5

數學:初中3年級—高中1年級

《幾何學領域的探究》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基于跨學科素養)6

這個活動有助于揭示如何把數學(這裡指的是幾何學)應用于現實世界及其藝術性的項目。教師可排摸有哪些學生在校外就認識了形形色色的幾何圖形的情況,視學情調節活動難易度。

教學目的:1. 認識不同的幾何圖形并賦予其名稱。2. 把包括在校外看到的含有幾何圖形的對象,逐一進行拍照。

藝術目的:認識幾何學對藝術作品的創作有怎樣的貢獻。

社會情感目的:同夥伴分享照片,讨論幾何學的應用。

活動:全班學生一起溫習幾何學的術語,諸如圓、圓柱、球體、正四角錐形、棱柱、錐體、狐、三種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多角形等等。每個學生用數字照相機把現實世界中的幾何圖形拍攝成照片。比如,交通标識塔是錐體,“停”的标識是八角形。在建築物的結構中有大量的幾何圖形。目标是,在規定的課時内收集大量不同的幾何圖形,最後把照片輸入電腦中,并分别說明各張照片是怎樣表現獨特的幾何圖形的。全班學生或擁有興趣的學生聚焦某一個主題,比如體育運動、建築物、自然界和藝術作品進行精選。

評價:倘若學生記住了形形色色的幾何圖形,無異于項目學習與特定的累積式進步狀态的一種體現。可采用形成性評價。

材料:幾何術語的測驗、數字照相機(可能的話,為每個學生配備)。

例6

數學:初中3年級—高中3年級

《千年壁畫》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基于跨學科素養)7

這種數學教學明确地體現了數學的實際應用。共同體的指導者要規劃公共服務、建築、城市規劃、交通網絡,就得理解城市的人口在未來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教學目的:1. 繪制表示相關性的圖表并進行解釋。2. 理解系數的表述方式與概念、相關領域與取值範圍,以及系數方程。3. 他們所在的學校、城鎮與城市的人口估計。4. 了解不同民族集團與年齡層在20世紀的人口變遷,推想未來世紀的人口變化。

藝術目的:1. 懂得壁畫是怎樣繪制出來的,欣賞有名的美國壁畫。2. 應用這種知識與境脈化的知識,分析藝術作品中的内容與觀念是怎樣被使用的。3. 作出特别的藝術選擇。說明在創作過程中進行的選擇,體現了怎樣的藝術意涵。

社會情感目的:1. 體悟共同體的多元文化特質,認識到在多樣性的融通中獲得成長的道理。2. 認識到各自的觀念、解釋與行動給整個共同體帶來的影響。3. 認識到大凡永恒的藝術作品的創造都是協作的最終選擇的結果,擁有永恒的魅力。

活動:學生探讨學校的人數,或者20世紀以來共同體的人口演變,從而把握長期的人口結構——民族構成、年齡範圍、巨變事件。

從這種讨論與探讨中,可以作出21世紀人口統計變化的預測。學生結對進行活動,确定采用怎樣的記錄數據來加以圖表化。通過讨論,可以引出涉及人口變化的曆史與未來整體圖景的結果。同時,全班描繪一張用不同于傳統版式的圖表,比如用人物形象來替代傳統圖表上的線條,來表達這種信息。他們采用種種方法來表達最終的設計。他們讨論、選擇繪畫色調與類型。在最終階段(容許他們耗費大量時間)塗上壁畫的色調。這是項目學習中轉換表達方式的關節所在,借以逼近壁畫的探讨,其結果是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生使用畫布來創作壁畫,便于在校園随處張挂。壁畫的大小也值得考慮。倘若太高,需要腳手架和梯子之類,安全性存在問題。宜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特定狀況做出調整。

評價:整個項目學習可采用形成性評價。項目終結時,學生應讨論怎樣使用綜合的信息來制作圖表;應能解釋多種類型的圖。宜采用面試與筆試兩種考試方式來進行評價。

材料:紙、筆記本、鉛筆、标簽、蠟筆(打草圖用)、牆壁和畫布、适當的塗料、塑料墊布、打掃用碎布塊、畫筆、兩腳規、比例尺,投影儀等等。

例7

科學(生物):初中3年級—高中3年級

《它是活的:用造型素材制作人體骨架與組織形态》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基于跨學科素養)8

高中生喜歡形象與視頻。他們沉迷于妖魔鬼怪的魔幻世界及其描述,賦予恐怖的妖怪以活靈活現的人格。年輕人對震撼性效果帶有先天的免疫力,如醉如癡并從中獲益。他們從眼花缭亂的視頻中知悉了千奇百怪的吸血鬼的血型差異,而這些在教科書中是難以尋覓的。為了創作興趣盎然的、對話式的、富于創意的“人體解剖與組織”單元,就讓他們借助吸血鬼的視頻來展開活動。

教學目的:1.定義人的軀幹與手足的主要骨骼與骨骼組織的組織學。2.定義并理解肌肉組織的解剖學與組織學。3.确認人體的主要肌肉;确認并理解脊髓、内分泌系統、心髒與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

藝術目的:視覺藝術——1.通過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好奇心、興趣範圍、記憶力、複雜性、藝術意圖的融彙,踐行自我表達。2.确認審美選擇的邏輯依據。3.協助他人的工作,或者根據推崇的評價标準作出評價,支持藝術發展的結論與判斷。4.在藝術分析中,利用描述性語言與多樣的表達方式,解釋藝術作品的意涵與目的。

社會情感目的:1.在說明所要求的選擇之際,自信滿滿而又留有餘地。2.在創作之際,能在技能上相互協助,并在此過程中心照不宣地作出支援。

項目:這是一個内容廣泛的項目,要求相當多的計劃編制與日程安排。歸根結底,是制作人體的形狀。該項目有助于理解骨骼結構。創作中樞神經或周邊裝置——神經系統(包括主要的穴位在内),可以使用庭院噴水的水泵和直徑約莫0.64厘米的塑料管,借以表達複雜的循環系統。在這裡,創造性過程是不可或缺的。由于項目内容的多樣性,教學計劃由4個模塊組成,亦可視情形做出調整。該項目起初每周1天,臨結束之前,每周3—5天。

活動:模塊1——運用教科書、講義、錄像機,向學生提示人體的組織與内髒;運用造型素材介紹美術創作的概念,進而在網絡上展開研究,讓學生了解饒有興趣的種種藝術作品的面貌。他們把所有的作品記錄在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上。筆記的記錄是持續性的,就像科學家那樣,學生應持之以恒地做記錄。

模塊2——要求全班探讨造型素材美術或組裝美術。讓他們回答對怎樣的藝術作品感興趣,為什麼;探讨材料的改進與再利用的優點。可能的話,聘請專業領域的專家,舉例說明作品的制作過程。全班進行創造性過程的解讀與讨論,讓他們歸納探讨的見解,用文字記錄下來。整個班級進行分組,确定制作人體骨架(塑膠)的方法。他們會讨論用怎樣的材料做出骨骼(是木材還是塑膠?);用什麼來表現肌肉組織(泡沫塑料?);用什麼來表現主要的内髒(心髒用時鐘?);用回收的配管與罐頭來做消化系統;用集中造型材料的集塊,來制作腦、目、耳等等。再同别的小組交流,決定什麼是制作酷似人類的生物模型的最好素材。他們應當借助日常的筆記本或者電腦進行素描。在表述所有材料與對象的素描中,描述他們準備怎樣來表現骨骼與内髒;怎樣來組合(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骨骼必須做成能夠動的)。當然,還需要注意安全,還可以跟社區的百貨公司取得聯系,對方或許能夠提供時裝模特之類的東西。

模塊3——班級收集了造型素材之後,需要加以系統梳理。可以考慮由1—2名學生運用電腦制作部件記錄表;其他學生則2人為一組,持續記錄小組的工作。這樣,學生就能夠解釋各個部件的功能與目的,以及同其他部件之間的交互作用。

模塊4——全班同學做出人體骨架的藝術表達的最終方案,開始組裝。學生最好是2—4人為一組來展開工作。各個小組負責組合整個形體的一個部件,比如手腕、腳、耳、軀幹。局部的部件組裝一旦完成,就可以進行整體組裝,并追加部件(組織、内髒、靜脈等等)。項目的單純化或複雜化,當然取決于教師的引導。

評價:學生分個人與小組進行作業,描述形體的特征性部件與功能。作為教師可以根據真實性評價的格式記錄或某種方式的記錄,做出評價。在這裡,傳統的考試或許不再需要了。

材料:五花八門,難以定義,諸如電動鑽床、鋸子、螺母、螺栓、繪畫、鐵絲、細絲、塗料。

來源:《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鐘啟泉,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終身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