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着各種各樣的變數,被打亂的不止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家熟悉的數碼産業也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去年由于手機市場飽和,用戶的消費需求大幅度下降,目前除了在技術上有所創新的頂級旗艦,其他産品線的表現都比較一般。
前幾天,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2年12月國内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國内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72億部,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機出貨量2.14億部,同比下降19.6%。
這個數據比IDC發布的手機市場跟蹤報告(年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大約為2.86億台,同比下降13.2%)還要吓人。
其次,技術角度目前前景不太樂觀。在手機技術經曆高速突破期後,逐漸呈現放緩的姿态,在近一年内手機廠商幾乎沒有對外公布未來的新技術計劃,仍舊在攝像領域“卷來卷去”。
面對着出貨量不斷下滑,各大手機廠商也在積極尋找破局的辦法。
前段時間,數碼博主 @數碼閑聊站 爆料稱:國内 TOP5 今年新機和新平闆都會上違背祖制的 USB 3.x。
目前國内TOP級手機廠商中,頂級旗艦産品還在用USB 2.0接口的,也就剩小米一家了。
此前小米一直沒有采用USB 3.1接口,、可能是因為所謂的用戶“感知不強”。首先用戶對于大文件傳輸的需求沒有那麼高,大部分用戶對于USB 2.0還是USB 3.1沒有明确的認知。以小米的性子,錢肯定要花在看得見的地方,也就是俗稱的“把錢用在刀刃上”,因為點醋包了頓餃子這種事,自然是不會幹的。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米不惜成本也要升級USB接口呢?這裡我們就要提到一個剛找到落地場景的新興産品:AR。
AR市場火熱,但想要“上車”,USB2.0顯然不行從傳輸速度上來看,USB 2.0可以說是“上古世紀”的産物。USB 2.0的傳輸速度非常慢,根據協議來看,USB 2.0接口的理論最大傳輸速率為480Mbps,經過換算後,速率差不多是60MB/s。而如果升級到USB 3.0的話,傳輸速率能夠達到5Gbps,差不多是625MB/s。
如果小米決定将其接口進行升級的話,必然不止是傳輸速率。升級為全功能Type-C接口,Display Port協議、增加電流輸出能力(反向有線充電)等等也會加入其中。
在這些功能的基礎上,如果單純加入連接顯示器的功能,其他手機廠商已經玩膩了,比如三星的DeX功能、華為的“電腦模式”、紅魔的“主機模式”,小米倒也不必為這件事上一趟末班車。所以我認為其在傳輸速度和DP上的升級可能和AR相關(因為其不支持高速傳輸和DP協議等,目前主流AR設備均不支持小米)。
相較于逐漸疲軟的手機市場,目前AR設備領域正處于上升期。
2019年,消費級AR眼鏡誕生,Nreal發布了第一款面向消費者的AR眼鏡。但如果真要說到走近消費者,還是要回到2022年。
在2022年,是真正意義上AR設備擁抱消費者的一年,比如Nreal、雷鳥、Rokid、INMO影目,都推出了基于AR技術的AR眼鏡(第二代産品),并且成功獲得消費者的青睐。這裡我說基于AR技術的眼鏡是因為,目前的AR技術并沒有成熟,隻是暫時性的落地,找到了一個消費者能夠體驗的應用場景。這類産品依托于手機的算力,通過有線連接為AR眼鏡進行賦能,帶來更好的産品使用體驗。
這兩款産品我們也均進行過評測,如果對這兩款産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這裡《你的下一台顯示器,何必是顯示器?》、《Nreal Air體驗:用“AR”當顯示器,這我是真沒想到...》。
相較于還未成熟的AR技術,這兩款AR眼鏡加入了一個經典的使用場景,那就是“拓展”,Nreal Air和雷鳥Air 1S都提供了拓展手機屏幕、大屏觀影、第二塊電腦顯示屏的功能,這一使用場景完美貼近消費者的産品需求,遠比不切實際的AR技術來的自然。
早前,如果用戶想要體驗貼在眼前的百寸大屏幕,需要借助VR設備來實現這一切,比如Pico、奇遇 VR都提供了這一功能。雖說這一功能在用戶中有着不錯的口碑,但它畢竟又大又笨重,消費者很難長時間佩戴這類産品。
除此之外,電量也是诟病的關鍵,傳統VR眼鏡佩戴幾個小時後需要摘下來進行充電,這樣非常影響觀影體驗,《流浪地球2》這種近3個小時的電影,估計都沒法一次看完。
要知道,AR技術一直無法走近消費者,就是因為暫時還沒有一個相對應的使用場景,如今痛點出現,Nreal Air和雷鳥Air 1S抓住機會迅速切入AR市場,從目前市場銷量來看,未來AR市場将會進一步擴大。
積極探索AR的小米此前小米就一直推出AR設備,以此一直來向這一領域靠攏,但奈何由于現有技術不夠成熟,找不到落地場景,一直都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态”。
早在2021年9月,小米就推出了小米智能眼鏡探索版,通過MicroLED光波導技術,将微型屏幕塞進鏡架,并且通過折射的形式呈現在鏡片上。遺憾的是,這款智能眼鏡的功能非常簡陋,僅能實現通話、拍照、導航、翻譯等功能,顯示的圖像也隻有綠色。
在去年,小米商城上線了一款衆籌産品:米家眼鏡相機,在眼鏡的基礎上加入了雙攝模塊,一顆5000萬像素主攝和800萬像素的潛望式長焦鏡頭。不過雖說是叫眼鏡相機,這裡面也有小米在AR方面上的技術,那就是和早期Google Glass一樣的小型顯示屏,由索尼Micro OLED和自由曲面AR光機組成。
這款眼鏡在能夠拍攝視頻的同時,還能支持中英文互譯、動植物識别,以及...戰鬥力檢測,算是完美複刻了《龍珠》裡面的經典裝備了。
從小米在産品上的布局來看,小米正在積極的擁抱AR技術,并且通過不斷的嘗試來找到這一類産品的落地場景。但單從這一款産品來說,2699元的售價明顯技術價格超過了産品使用場景應有的價格段,整體口碑也不如預期。
所以,當新的機遇出現,小米一定不會放過。
由于小米是一家手機廠商,因此如果進軍AR領域相較于其他廠商有着天然的優勢。
第一、兼容性。目前AR設備在與手機之間的軟件兼容性上表現一般,甚至由于性能調度的原因,在使用部分AR功能的時候,還會出現卡頓的情況。如果小米插足這一領域,在軟硬件高度協同性之下,AR功能的體驗自然會遠超其他廠商一大截。
第二、AIOT。這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點。
小米有着米家智能家居平台,能夠通過AR眼鏡與其他産品之間進行互動,其次是小米有着自己的“妙享”功能,可以将内容在手機、平闆、電腦、耳機、音箱之間進行流轉,如果小米将AR眼鏡也接入這一平台,帶來體驗上的提升遠非其他廠商可比。
事實上,我非常期待小米能夠踏足AR領域。除了在功能上,AR領域目前在價格上也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态,以小米其他産品的硬件利潤來看,小米一旦闖入這一領域,就會成為一條鲶魚,倒逼其他廠商不斷讓出利潤給消費者。
繼小米之後,相信未來也會有更多手機廠商進行跟進AR項目,通過技術再次帶動新款手機和AR設備的銷量,為萎靡的手機市場打上一劑“強心劑”,成為下一個增長點。屆時,手機市場不再萎靡,AR的盤子也會越來越大,技術發展速度也将會得到成倍增長。
或許這是用技術創新來打破市場萎靡最好的辦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