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什麼是最重要?文章來自微信公衆号: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當今社會什麼是最重要?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文章來自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這些天很多人問我共識話題,共識在我看來,是天底下第一要務。
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重要的。
往小了說,就像一個家庭,到底是要進體制内,還是要出去創業,到底是要買房子,還是租房子,到底是要生一個孩子,還是兩個。
這些話題,都是要達成共識的。
有時候,做事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個中間如果遇到坎,家和,就過去了,家不和,就翻車了。
就好比你是個男的,本來在公司裡工作,你媳婦呢,在體制内。如果你想要辭職創業,那就和媳婦商量好,你負責踩油門,她負責踩刹車。
你們倆對沖,賺了,她也跟着得利,賠了,她有份穩定的工作,家裡不至于斷糧。
這是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她有心理準備,你們之間也清楚,止損在哪裡。比如你創業,虧多少錢,就算了,或者持續幾年賺不到錢,就算了。
資金止損,時間止損,都要達成共識,一旦發生,立刻止損,你老老實實回去打工。
有了這個共識前提,成了,固然好,沒成,家也不會散。
反過來,一個家庭,如果内部沒有達成共識,你想要炒股,你媳婦不讓你炒,你背着她,偷偷幹。
賺了也就罷了,賠了呢?家庭可能就破裂了。因為她不同意,你們之間沒有達成過一緻。
這個話題如果放大,從曆史當中找典故,那就是著名的王安石變法。
在王安石出場之前,神宗面臨的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有三個,冗官、冗兵、冗費。
實際上就一個,土地兼并問題。
宋朝實行的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并非與民共天下。士大夫的待遇是非常好的,所以有餘錢。有了餘錢做什麼呢?買地。
這裡面你比如範仲淹這種,比較窮的,他自己也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可是他退休的時候,交給家族信托的财富是多少呢?是1000畝土地。擱在過去這就是族田,族田就是家族信托,就像《紅樓夢》裡秦可卿托夢王熙鳳建議的,多置族田,以教養子孫。
1000畝,這麼多,他還算窮的。那富的,有多少呢?
宋朝有那種大地主,動辄買上萬畝地,十萬畝地。
你想想,十萬畝,什麼概念。
那麼宋代的士大夫,上班的時候是官員,下班了之後是地主。他們就會想方設法保護自己的财産。
比如,少納稅,又或者,不當差。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這是《雍正王朝》裡的事情了。所以在宋代,當土地大量兼并之後,就會出現朝廷的收入變少了。
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你想,地主家這麼多地,肯定不用自己種,沒事了就讀書。讀了書之後怎麼辦呢?
你讓不讓他做官?
不讓?
你不讓,他就是不安定因素,家裡有那麼大的莊子,那麼多的佃戶,還讀過書,這不就是陳留曹操,河内司馬懿麼?
你放心他待家裡嗎?不放心,就得讓他出來當官。
這就叫冗官,官太多了。
官太多了,宋代官員待遇又那麼好,這就叫冗費。何況宋代還要給遼,給西夏送錢。
那我們再想,這麼多地主,他們下了班想什麼?想着怎麼保值,增值,成為更大的地主。
怎麼成為呢?兼并土地。怎麼兼并呢?放貸,放高利貸。
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賭場原理,為什麼你去賭場,哪怕勝負五五開,長期你也是輸的呢?
因為你本金不足。
我們之前有個讀者留言,富人最大的優勢,就是生活容錯率高,不管做錯了什麼都能夠及時彌補。
其實把他的話補完整,就是賭場原理。一個容錯率高,一個容錯率低,錯總會發生,久而久之,後者的錢就會慢慢轉移到前者的兜裡。
本金不足,你就有輸光的可能,無論你赢了多少,本金小,總有輸光的時候。可是反過來,賭場的本金,近乎于無限,那他怎麼輸光?他輸不光,這就是為什麼你久賭必輸。
在古代,地主和農民之間是同樣的問題。
種地,有豐收,就有災荒。遇到災荒的時候,農民要借種子,誰能提供?隻有本金大的地主家裡才有餘糧。
所以無論豐收的時候,農民過的如何,遇到災荒,他就很容易不得不典賣土地,變成佃戶,也就是租地主家的地去耕種。
土地兼并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那麼當自耕農遇到一次災荒,降級為佃戶,遇到下一次災荒呢?佃戶又會降級成什麼呢?
隻能成為流民。
他已經沒有抵押物了呀,隻能去做流民。
流民是不安定的因素,宋代為了治安,就把這些人都招為士兵,還有盜賊,水浒傳裡面動辄刺配滄州。
一支由流民和盜賊組成的軍隊,這就是冗兵。
你想一想就知道宋代的冗兵,雖然人數百萬,有沒有戰鬥力?當然沒有。
稅他納,勞役他服,地被拿走,老婆也跟西門慶跑了,他為什麼而戰呢?
他哪怕有塊地,哪怕有個家,他都有戰鬥的念想,至少為了保護什麼。但是他什麼都沒有。
這就是王安石出山要解決的問題,三冗問題。
王安石是怎麼解決的呢?
應該說,這哥們非常神奇,簡直是個穿越者。
他引入了大量的現代方法,我稍微描述下。
第一個就是官方信貸。
土地兼并是怎麼發生的?自耕農問地主借高利貸,還不起,抵押耕地,是這樣吧?
于是王安石就搞青苗法。
地主借給你年利息300%,官方借給你年利息隻要40%。
目的隻有一個,阻止土地兼并。不僅能夠阻止,官方還有收入。
而且,新成立一個衙門,類似古代的銀行,不是說冗官麼?派上用場了呀,有正經工作給到冗官們了。
第二個就是以工代赈。
官方放貸,除了養活相應的機構,肯定有多餘的錢對吧?多餘的錢幹嘛?雇人,興修水利。
水利修好了,良田更多了,收入是不是也更多了?
這樣的方法很多,十幾個呢,我不去講了。舉一個例子你聽了就已經有感覺了,很牛對吧?
可是滿朝的正人君子都是反對的,裡面有範仲淹的兒子範仁純,有歐陽修,司馬光,蘇轼,都是君子。
很奇怪對吧,為什麼所有的正人君子都反對呢?我們聽起來,王安石的辦法很正确。
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條件不具備。
以古人的監察體系之落後,王安石找一幫人去放貸,最後肯定走樣了,不給你搞成裸貸才怪。
兩個極端,要麼,這幫人就強行攤派,你貸也得貸,不貸也得貸。他才不管有沒有遇到荒年。他需要功績,需要完成KPI,需要升遷。
另一個方向,那就反過來了,他把錢都貸給誰了呢?貸給商人,地主,人家拿去做生意了。
放貸是個很複雜的活。現代銀行都不敢放貸給小企業,因為資質很難評估。你沒法弄清楚這人到底有沒有還款能力,你也很難保障自己的資金池是安全的。
今天的銀行都是逮着大企業貸,對個人,隻開展房貸業務,王安石在宋朝,搞這個,太穿越了。
那幫正人君子為啥反對,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弄不成的,弄着弄着就走樣了。
當然這裡面又分好多種,有司馬光這種做過一部分實事的,也有蘇轼這種純粹為了反對而反對。
換句話說,這裡面沒有一個人是絕對正确的,王安石,司馬光,蘇轼,其實是三種觀點,各自都有各自的一部分道理,各自也都有各自的荒謬之處。
然後王安石和司馬光又吵來吵去,兩匹馬往兩個方向拉扯,硬是把一個原本就很難完成的任務,徹底做黃了為止。
如果站在事後諸葛亮,站在曆史的今天去回顧的話。符合宋代曆史時期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其實隻有一個辦法,以魔法打敗魔法。就是清代那些下三濫的招。
你不是兼并麼?兼并了十萬畝是吧?
去他家裡翻翻看,看看他有沒有寫什麼詩?哦,寫了一首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好,拉出去殺了,抄家。
金銀細軟給年羹堯年大軍門拉去,充作軍費,土地發還無地佃戶,給他們種。
你不是兼并他們嗎?我來兼并你。所謂羊吃草,狼吃羊。
回頭這片地,五年不收賦稅,免了。
明白這意思吧?中間環節越少,過手的官員巧立名目,吃拿卡要的機會才會越少。
你去翻看史書,十三爺就是幹這事兒的,抄家是他的主要工作。以魔法打敗魔法,用抄家打敗兼并。
曹雪芹他們家就這麼玩完的。不過這裡插一句無關的,曹雪芹他家和十三爺關系特别好,十三爺死了之後,他們家才被抄沒。
所以回到王安石這個話題,如果寫穿越小說,你是神宗,怎麼做?
你能做得很簡單,那就是達成共識。
你要先弄清楚,手底下冗官裡面哪20%,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靠20%的人做了80%的業務。
先把這20%的名單摘出來,然後和核心團隊達成共識,比如王安石,司馬光,蘇轼,歐陽修,這幫人叫一起,喝酒,團建。
目的是什麼?是交底,讓這些人明白,你們的任務是維系正常運作。
然後另建一支魔法小分隊,說穿了就是雍正王朝裡面那點事兒,什麼粘竿處,血滴子。
用抄家打敗兼并,但是20%的人心裡有底,知道底線,還能安心工作,這樣隊伍就不會亂。
就像十三爺天天在抄家,張廷玉很安心的在辦公,沒有人心惶惶,這肯定都是已經達成過共識了。
你看到了,古代的管理學,其實很LOW的,沒有多少招數,說到底,是因為技術手段的制約。
你可不要看了前面的段子就覺得現代企業管理你懂了,現代企業管理可沒有這麼簡單粗暴。
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共識的重要性。
達成共識,始終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
如果你是個家長,讓全家達成共識,你已經成功了,家和萬事興。
我們有很多讀者是老闆,問我怎麼做老闆?
我個人覺得,做老闆就三件事,第一戰略,第二挖人,第三共識。
别人都是思考怎麼做,你要思考做什麼。
挖人就不用說了,三顧茅廬,不斷地三顧茅廬,就是你的主要工作。
最後,就是共識。部門牆怎麼破除?會喝酒的老闆說,就是喝酒喝出來的。
把部門經理叫一起,當着老闆的面,你們之間到底怎麼不對付?不對付,就喝到對付為止。
像我這種不會喝酒的,那就開會,小範圍開會,說,你們到底怎麼不對付?如果不能握手言和,那咱都别睡覺了,大眼蹬小眼,熬鷹,我看誰熬過誰。
家和萬事興,這是亘古不變之理。
文章來自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